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质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2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技术方法、特邀论文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0001-5717
国内刊号:11-1951/P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2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7
复合影响因子:2.98
总发文量:2383
总被引量:65578
H指数:103
引用半衰期:8.4882
期刊他引率:0.9243
平均引文率:45.3782
  • 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早期碰撞过程与动力学模型——来自西藏冈底斯新生代火成岩证据

    作者:侯增谦; 莫宣学; 高永丰; 杨志明; 董国臣; 丁林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隆升历史,本文主要立足于西藏冈底斯带新生代岩浆岩,研究了印度一亚洲大陆碰撞早期阶段的关键岩石记录、详细碰撞过程和深部动力机制。西藏新生代火山一岩浆活动贯穿于主碰撞造山过程的始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冈底斯火成岩浆岩带,其中,火山活动形成著名的林子宗第三纪火山岩系(64~43Ma),岩浆作用则形成3个...

  • 西藏普兰石英岩中发现41亿年碎屑锆石

    作者:温春齐; 多吉; 范小平; 郭建慈; 倪志耀; 李小文; 石玉若; 温泉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西藏普兰县石英岩中,利用SHRIMPU—Pb法测年发现4.1Ga碎屑锆石。该年龄为目前中国最老单颗粒碎屑年龄。〉4.0Ga锆石两测点的Th/U值介于0.76~0.86之间,属岩浆锆石。这一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龄数据。

  • 高黎贡山脉南部的晚新生代构造-重力垮塌及其成因

    作者:王刚; 万景林; 王二七 刊期:2006年第09期

    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脉构成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的一部分,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山脉南部高度突然下降到海拔2000m左右,线性延伸的山体变为平缓起伏的面状高地。野外工作发现,这一地貌突变是由于伸展变形和重力垮塌造成的。晚新生代以来高黎贡山脉中段和南段东西两侧均发育伸展构造,其中分隔盆地与山脉地貌单元的主要正断层被称为高黎贡山脉东坡和西...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陆内变形过程的研究

    作者:刘焰; Wolfgang; SIEBEL; 王猛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识别出“南向挤出”与“北向楔入”两大构造。前者包括倾向北、头朝南的一条正断层和两条分别被称为上部和下部的逆冲断层。南迦巴瓦和派乡杂岩借助这些断层从北部的冈底斯构造单元之下向南折返至地表附近。后者包括一个北东走向的推覆体和两个北北东走向、南倾的低角度推覆体,将东久、南迦巴、派乡等杂岩又北(东)向楔入冈...

  •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作者:闫全人; 王宗起; 刘树文; 石玉若; 李秋根; 闫臻; 王涛; 王建国; 张德会; 张宏远 刊期:2006年第09期

    青藏高原东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吸收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本文所获得的最新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历史。测年结果表明,高原东缘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2401~1912Ma)。这一古老基底首先受到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1361~1040Ma)的影响,随后受到新元古代与弧岩浆活动...

  •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作者:钟康惠; 唐菊兴; 刘肇昌; 寇林林; 董树义; 李志军; 周慧文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一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

  • 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OIB型玄武岩的识别: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作者: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王立全; 赵志丹; 廖忠礼; 耿全如; 董国臣 刊期:2006年第09期

    目前对青藏高中部的蛇绿岩类型、形成环境及其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很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展示了青藏高原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塔仁本玄武岩及那曲盆地西侧中生代玄武岩的单斜辉石ArAr测年、锆石SHRIMP定年和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数据,以约束形成这些玄武岩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

  • 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作者:廖忠礼; 莫宣学;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耿全如; 赵志丹; 熊兴国; 董国臣 刊期:2006年第09期

    西藏班公湖-改则-安多-怒江带-线以南分布有61个主要过铝花岗岩体,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65.70%~79.52%、Kz0+NazO=2.20%~12.51%、K。O/Na2O=0.49~1.04及A/CNK=1.04~1.38。随着SiO2的增加,岩石中A12O3逐渐下降,而其他的氧化物较离散。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钾...

  • 藏南邛多江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作者:聂凤军; 胡朋; 江思宏; 刘妍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本文以邛多江变质核杂岩中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仲格耐和倾日二长花岗岩体及相关岩脉的代表性全岩样品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处花岗岩环(株)无论在岩相学和矿物学上,还是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均兼具壳幔型花岗岩特点,部分微量元素的特征比值和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完全可与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

  • 川西雀儿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作者:刘树文; 王宗起; 闫全人; 李秋根; 张德会; 王建国 刊期:2006年第09期

    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的雀儿山花岗岩体主要由岩体边部或者作为包体的花岗闪长岩、主体似斑状花岗岩和较晚的呈条带状或者脉状伟晶质、细晶质花岗岩组成。这些花岗质岩石表现了较宽的常量元素变化范围,属于高钾钙碱性到shoshonite亚铝到过铝质岩石系列,表现了较平坦式具有负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多元素图解上所有这些岩石...

  • 藏东缘昌都大型复合盆地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

    作者:唐菊兴; 钟康惠; 刘肇昌; 李志军; 董树义; 张丽 刊期:2006年第09期

    研究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目的,在于建立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构造模式、成岩成矿模式。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证实盖层褶皱推覆运动发生在早喜马拉雅期;盆地内的推覆(滑覆)构造圈闭、走滑断裂构造圈闭、走滑推覆脆一韧性剪切带圈闭、与造山带走向近直交的横向构造圈闭是主要的成岩...

  •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因模式

    作者:杨竹森; 侯增谦; 高伟; 王海平; 李振清; 孟祥金; 曲晓明 刊期:2006年第09期

    藏南拆离系是一条重要的锑、金成矿带,呈东西向平行于变质核杂岩带展布。通过对典型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识别出3种主要矿床类型:①沙拉岗式锑矿床:受南北向正断层和东西向层间断层控制,矿体为石英-辉锑矿脉,围岩蚀变较弱;②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主要受间断层控制,局部与南北向断层相关,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辉锑矿脉体群组成,硅化、绢云...

  • 西藏雄村大型铜金矿床的特征、成因和动力学背景

    作者:徐文艺; 曲晓明; 侯增谦; 杨竹森; 潘凤雏; 崔艳合; 陈伟十; 杨丹; 连玉 刊期:2006年第09期

    详细的蚀变矿化特征剖析揭示,雄村矿床的矿化样式可明显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早期的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和晚期的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早期细脉浸染状矿化的蚀变组合为:(钠长石化)-钾硅酸盐蚀变(局部)-红柱石化-广泛的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蚀变组合为: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蚀变矿...

  • 冈底斯东段南部第三纪夕卡岩型Cu—Au±Mo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作者:李光明; 秦克章; 丁奎首; 李金祥; 王少怀; 江善元; 林金灯; 江化寨; 方树元; 张兴春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

  • 滇西北红山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型Cu—Mo成矿系统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

    作者:徐兴旺; 蔡新平; 屈文俊; 宋保昌; 秦克章; 张宝林 刊期:2006年第09期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北中甸红山一带,其一直被认为是印支期夕卡岩型矿床。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山矿区存在两个成矿系统:①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其典型矿床是与石榴子石夕卡岩伴生的含铜磁铁矿体与磁黄铁矿体;②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Pb—Zn成矿系统,其包括地表喷溢沉积成因的含铁钙硅质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