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质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2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技术方法、特邀论文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0001-5717
国内刊号:11-1951/P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2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7
复合影响因子:2.98
总发文量:2383
总被引量:65578
H指数:103
引用半衰期:8.4882
期刊他引率:0.9243
平均引文率:45.3782
  •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作者:刘池洋; 赵红格; 桂小军; 岳乐平; 赵俊峰; 王建强 刊期:2006年第05期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

  •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断裂运动学分析与晚中生代构造应力体制转换

    作者:张岳桥; 施炜; 廖昌珍; 胡博 刊期:2006年第05期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带、中央断裂、东缘边界带和东北部地区的断裂几何特征、运动学及其活动期次的野外观察和测量,并根据断层面上滑动矢量的叠加关系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晚中生代构造主应力方向、应力体制及其转换序列,提出了4阶段构造演化模式和引张-挤压交替转换过程。早中侏罗世,盆地处于引张应力环...

  • 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作者:赵靖舟; 杨县超; 武富礼; 时保宏 刊期:2006年第05期

    传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隆起构造不发育,因此构造因素对该斜坡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控制作用,其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然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钻井密度的加大(其目前井距一般已达100~200m左右),根据钻井资料进行...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作者:陈全红; 李文厚; 郭艳琴; 梁积伟; 崔军平; 张道锋 刊期:2006年第05期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浊积岩体系主要发育于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前者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相、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辫状水道前缘-中扇相、外扇相和盆地平原相,后者多呈透镜状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

  •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作者:罗静兰; 刘小洪; 林潼; 张三; 李博 刊期:2006年第05期

    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的岩石学、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部与盆地西部延长组来自不同物源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延长组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分别使长1-长3砂岩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度占原始孔隙的59%和73.3%。胶结作用导致长1-长3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

  •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

    作者:任战利; 张盛; 高胜利; 崔军平; 刘新社 刊期:2006年第05期

    鄂尔多斯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构造热事件,本文在对大量的镜质体反射率、火成岩年龄、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构造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存在的地区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期地热异常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的吴旗-庆阳-富县一带,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约140~100Ma,构造热事件持续...

  •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陈瑞银; 罗晓容; 陈占坤; 王兆明; 周波 刊期:2006年第05期

    盆地演化中地层的沉积与剥蚀及盆地的历史构造形态变动是盆地分析及其矿产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到盆地西部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段性和估算中生代三叠纪以来抬升剥蚀事件强度所需选择合理方法的重要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应用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估...

  • 东胜直罗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与古流体运移事件分析

    作者:樊爱萍; 柳益群; 杨仁超; 张复新 刊期:2006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岩矿薄片、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的测试结果,认为东胜地区直罗组经历了较复杂的成岩作用过程,成岩作用对砂岩物性影响较大。砂岩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证明了古流体事件的存在。古流体以流体包裹体的形式在胶结物中得以保存。研究同时表明,直罗组砂岩中共发生过三幕古流体运移事件。其中第一、二幕记录于硅质胶结物中,主要为...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古岩溶特征

    作者:王宝清; 王凤琴; 魏新善; 王飞燕 刊期:2006年第05期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太原组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主要由灰岩、岩屑石英砂岩、泥岩和煤岩组成。太原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陆表海潮坪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发育碳酸盐潮下带-潮间带及陆源碎屑潮下带。太原组中普遍发育冲刷充填现象,说明短期的沉积间断发生频繁。...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的期次和特点

    作者:杨兴科; 杨永恒; 季丽丹; 苏春乾; 郑孟林; 赵亮 刊期:2006年第05期

    盆地深部由于地球内蕴藏的巨大热源和岩石圈放射性元素蜕变热构成的热能,可通过多种热传导方式释放,如岩浆类热流物质向地壳浅部或近地表上部传递热力形成地热异常和热力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晋西挠褶带热力作用发育具有与华北板块早白垩世发生的重要构造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等背景相关,深部岩浆侵入和热力作用事件的发生可使该区地下深处...

  • 白马南地区长81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作者:刘林玉; 曹青; 柳益群; 王震亮 刊期:2006年第05期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包裹体测温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南地区长8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81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该区长81储层发育次生孔隙相、泥质杂基压实相、自生碳酸盐胶结相和自生...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

    作者:陈占坤; 吴亚生; 罗晓容; 陈瑞银 刊期:2006年第05期

    结合岩心、测井资料,认为陇东地区沉积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结合成岩作用分析及成岩序列划分,认为在早白垩世末最大排烃期后,主要有连晶方解石对粒间物质和粒缘的交代、强酸性流体对杂基和粒缘的溶蚀及长石溶蚀三种成岩作用。综合沉积成岩作用分析,在早白垩末最大排烃期,油气运聚的优势通道在镇原-西峰-庆阳一带。

  •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店头铀矿床矿化特征及其与东胜铀矿床对比

    作者:陈宏斌; 徐高中; 王金平; 李卫红; 赵希刚 刊期:2006年第05期

    店头铀矿床是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岩性段顶部褪色蚀变带与灰色砂岩过渡部位的砂岩型铀矿,矿化严格受褪色蚀变带与灰色岩石界线的控制,矿体形态呈似层状,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并出现一套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同时发现少量硒铅矿。铀成矿年龄为98~110Ma,41.8士9.3Ma,51.0士5.8Ma。通过对店头铀矿床与东胜...

  • 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作者:张复新; 乔海明; 贾恒 刊期:2006年第05期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四大能源集一体的最大能源盆地之一,是统一在华北地台的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结晶岩系及古生代海、湖相台盆基础上,于中生代从华北地块分异出来并发育的中-新生代山前凹陷盆地。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台盆发育、断块活动及盆后活动阶段。本文分析了中-新生代盆地放射性铀成矿盆地地质及地球化学有利条件,铀的丰...

  • 东胜砂岩型铀矿后生蚀变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矿意义

    作者:吴柏林; 刘池阳; 张复新; 方锡衍; 刘雄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东胜砂岩型铀矿具有大规模控矿绿色蚀变和漂白蚀变带、其氧化蚀变仅为蚀变残留等特征而与国内吐哈、伊犁盆地南缘等铀矿明显不同,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该主要后生蚀变相关的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东胜矿床形成的特殊性:早期形成铀矿化的古层间氧化带在强还原性环境下,经二次还原作用改造形成了控矿的绿色蚀变带,二者皆具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