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地质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2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技术方法、特邀论文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0001-5717
国内刊号:11-1951/P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2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7
复合影响因子:2.98
总发文量:2383
总被引量:65578
H指数:103
引用半衰期:8.4882
期刊他引率:0.9243
平均引文率:45.3782
  • 贵州独山下泥盆统丹林组陆相地层中的U形潜穴

    作者:王约 刊期:2005年第01期

    具蹼状构造的垂直U形潜穴Diplocraterion广泛产出于全球寒武纪-古近纪的滨浅海相中,被认为是seilacher(1964,1967)的Skolithos遗迹相的主要分子,也见于中-新生代的河湖相中,被视为高能环境的重要分子.Diplocraterion在古生代陆相地层中的发现仍是首次.产于贵州独山丹林组陆相地层具有水平层理的黑色泥岩中的Diplocraterion dushanensis ichnosp....

  • 新疆库鲁克塔格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裂陷槽深水沉积与沉积-构造古地理

    作者:段吉业; 夏德馨; 安素兰 刊期:2005年第01期

    根据库鲁克塔格、孔雀河露头区及其南盆内深部资料,尤其是多种类型的深水沉积的鉴别,得以建立区内地层及沉积相格架.分析表明,裂陷槽内南华系-奥陶纪地层属于同一构造环境的产物,沉积以深水陆棚-槽盆相为主体,相带呈东西向展布,其空间分布范围比传统认识要广大得多.裂陷中心在孔雀河地区,南翼在盆内覆盖区北缘,原库鲁克塔格地区仅是其北翼;满加...

  •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组和八道湾组底部孢粉组合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作者:卢远征; 邓胜徽 刊期:2005年第01期

    新疆乌鲁木齐郝家沟剖面郝家沟组及八道湾组底部的孢粉分为3个组合.即郝家沟组的AlisporitesChordasporttes-Chasmatosporites组合和Aratrisporttes-Al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组合以及八道湾组底部的Asseretospora-Dictyophyllidites-Cycadopttes组合.前两个组合主要由常见或仅见于三叠系的属种组成,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无疑;后一组合中前期分...

  • 晚新生代岷江下蚀速率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山脉隆升机制和形成时限的定量约束

    作者:李勇; 曹叔尤; 周荣军; A; L; DENSMORE; M; A; ELLIS 刊期:2005年第01期

    青藏高原东缘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本文以岷江作为切人点,研究了该地区河流下蚀速率与山脉的隆升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建立岷江阶地序列的基础上,利用阶地高程和热释光年代学测年资料分别定量计算了岷江在川西高原、龙门山和成都盆地的下蚀速率,结果表明岷江各河段的下蚀速率明显不同,分别为1.07~...

  •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作者:陈竹新; 贾东; 张惬; 魏国齐; 李本亮; 魏东涛; 沈扬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有过许多分析,但明显缺乏直接的证据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地层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平衡剖面分析验证龙门山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受多条倾向北西的同沉积断裂控制;晚三叠世以来遭受北西南东向挤压、抬升和剥蚀,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在晚三叠世和新生代的两期板块碰撞的影响下,龙门山产...

  • 俯冲的大陆岛弧——柴北缘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证据

    作者:孟繁聪; 张建新; 杨经绥 刊期:2005年第01期

    柴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片麻岩分为花岗质片麻岩和副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900~1000 Ma),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非活动性元素的特征类似于岛弧环境形成的花岗岩.副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为富铝的沉积岩,其稀土元素特征类似于PAAS(后太古宙澳大利亚的平均页岩)的稀土元素分布,非活动性元...

  • 晋冀蒙交界地区五期岩墙群的界定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邵济安; 翟明国; 张履桥; 李大明 刊期:2005年第01期

    以幔源岩浆侵位为标志的岩墙群是伸展作用的产物.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蒙交界地区基性岩墙群可分为:1800~1700 Ma,800~700 Ma,230 Ma,140~120 Ma,50~40 Ma五个年龄组.本文通过这五组岩墙群的地质、岩石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本地区地幔物质组分随时间的演变规律;并将本地区出现的五期伸展作用与华北克拉通乃至全...

  • 藏南上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性质与分布:来自热水流体活动的证据

    作者:李振清; 侯增谦; 聂凤军; 孟祥金 刊期:2005年第01期

    沿亚东-谷露裂谷带实施的一系列地球物理探测发现了一组地震亮点.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的资料,认为藏南上地壳中存在一个低速高导层,这些地震亮点处于这个低速高导层中.人们对这些亮点和低速高导层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和认识:一种认为是含盐的超临界流体;而另一种认为是地壳中的部分熔融层.由于目前缺少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这个低速高导层的性...

  • 记辽西晚中生代义县组一可能的具尾综骨的长尾鸟类

    作者:吕君昌; 侯连海 刊期:2005年第01期

    发现于辽宁省西部,北票市尖山沟地区晚中生代义县组的不完整但是具有明显尾综骨的一串尾椎,可能代表一新的鸟类.该串尾椎的最后5个椎体愈合成明显的尾综骨,但尾椎椎体及其前后加宽的神经棘之间的缝合线可以辨认出.前部至少保留12个自由尾椎体.前部自由尾椎的前后关节面呈双平型,靠近尾综骨的后部3个自由尾椎的前关节面凹陷,而其后关节面呈明显的...

  • 辽宁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岩石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万渝生; 宋彪; 杨淳; 刘敦一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对辽宁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表壳岩系和TTG花岗质岩石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角闪变粒岩LQ0107和LF0107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2515±6 Ma和2510±7 Ma.角闪变粒岩LQ0104变质锆石年龄为2479±5 Ma.深熔片麻状TTG花岗岩LF0106内核残余锆石年龄为2528土27 Ma,大致代表了熔融母岩TTG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外带新生锆石年龄为2477±13 Ma,代表了深熔...

  •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新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作者:段志明; 李勇; 张毅; 李亚林; 王谋 刊期:2005年第01期

    应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对出露于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带唐古拉山北坡的花岗岩体进行侵位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它们是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多次岩浆脉动、涌动上侵定位的产物.其中龙亚拉花岗岩体(69.8±2.0Ma)、木乃花岗岩体(67.1±2.0 Ma)是印-亚板块早期碰撞的产物;赛多铺岗日花岗岩体(40.6±3.1 Ma)为印-亚板块主碰撞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辉石石英...

  • 贵州东南部的地质构造与金矿床的关系

    作者:卢焕章; 王中刚; 吴学益; 陈文益; 朱笑青; 郭迪江; 胡瑞忠; MOUSSA; Keita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研究了贵州东南部的天柱、锦屏和黎平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金矿床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区内北部和南部相距数十公里的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剪切断裂带构成了本区地堑式的构造格局.由于这两条东西向剪切断裂的剪切作用,形成了本区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和剪切带.北东向褶皱和剪切带构造是在加里东期形成的,同时也发生了绿片岩相的变...

  • 昆明地区早寒武世关山动物群的古虫动物新发现

    作者:罗惠麟; 傅晓平; 胡世学; 李勇; 陈良忠; 尤霆; 刘琦 刊期:2005年第01期

    关山动物群是一个以三叶虫为主伴生有三叶形虫、吐卓虫、古虫、古蠕虫、腕足类及海绵动物的多门类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群,时代介于澄江动物群与凯里动物群(或伯吉斯页岩动物群)之间,因此它的发现和研究对进一步阐明寒武纪早期生命大爆发和生物的早期演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山动物群中的古虫动物的发现有着更大的意义,它不仅增加了古虫动物的...

  • 富勒烯在煤山剖面二叠-三叠系事件界线层中的分布研究

    作者:李艳芳; 梁汉东; 殷鸿福; 孙静; 蔡厚安; 饶竹; 冉凡林 刊期:2005年第01期

    运用化学分离、液相色谱和基体辅助飞行时间质谱等综合方法,确定了煤山剖面的富勒烯不仅存在于二叠-三叠系(P/T)事件界线白粘土中,更相对富集在此白粘土底部的微层中,相反,在P/T界线附近的其他地层包括其他粘土层中均未检测到富勒烯.富勒烯在白粘土底部微层中相对富集的事实与最近获得的碳酸盐碳同位素最大负异常和生物消失最突然和最严重的位置...

  •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

    作者:曾普胜; 裴荣富; 侯增谦; 蒙义峰; 杨竹森; 田世洪; 徐文艺; 王训诚 刊期: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安徽铜陵地区冬瓜山大型铜矿床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对比,笔者认为,冬瓜山矿床是一个海西期同生沉积的块状硫化物被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叠加而形成的大型铜矿床.经过岩浆叠加改造,底部的纹层状含燧石富水高镁碳酸盐岩变为蛇纹石(滑石)岩;胶黄铁矿、黄铁矿大部分变为磁黄铁矿.这种变质过程是在一种近于封闭的等化学条件下完成的,类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