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杂志简介:《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188/TM,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电力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电力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技术与应用专题、电工理论、电机及其系统、电力电子、高电压与放电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国际刊号:1000-6753
国内刊号:11-2188/TM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电力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79
复合影响因子:3.2
总发文量:6259
总被引量:107682
H指数:84
引用半衰期:3.7627
立即指数:0.0558
期刊他引率:0.8885
平均引文率:10.3755
  • 基于谐波移相闭环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作者:蔡华; 史黎明; 李勇; 李旺; 袁红升 刊期:2018年第A01期

    基于谐波的移相控制利用谐波进行功率传递,是无线电能传输中一种新型功率控制方法,可以克服传统移相控制在轻载工况下效率低的问题。该文建立考虑谐波的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ICPT)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开关频率和移相角下的输出功率变化特性,研究考虑逆变器死区影响下的谐波切换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采用电流平均值进行谐波电流检测的方法,研究...

  • 基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宽负载范围逆变器

    作者:吉莉; 廖承林; 王丽芳; 李树凡 刊期:2018年第A01期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会工作在重载、轻载和空载等多种工况,因此其逆变器需要满足宽负载范围内的零电压开关(ZVS)要求。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一般采用移相全桥逆变器,而传统的移相全桥逆变器存在滞后臂难以实现ZVS的问题,无法满足宽负载工作范围的要求。该文采用带辅助网络的电流增强型全桥逆变器拓扑,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宽输出范围逆变器...

  • 基于临界导通模式的单位功率因数感应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端参数设计方法

    作者:高键鑫; 吴旭升; 高嵬; 冯进 刊期:2018年第A01期

    现有电磁感应式非接触电能传输(ICPT)系统单位功率因数电能接收端参数设计过程需要反复仿真迭代、设计过程较为繁琐。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近似解析法求解单位功率因数ICPT系统接收端参数设计方法。在分析临界导通模式(CRM)LCL谐振变换器激励下整流桥工作状态的基础上,采用微分方程建立了LCL谐振变换器的输入电压、电流的数学模型。并利用LCL...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对人体及体内植入器件电磁安全研究

    作者:赵军; 李乃良; 王磊; 辛建波; 刘超群 刊期:2018年第A01期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该文建立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人体及体内植入器件的仿真模型,完成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对人体及体内植入器件的电磁安全研究。研究表明,人体在位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三种不同位置处的人体平均比吸收率分别为1.7×10-3W·kg-1、0.067×10-3W·kg-1和6.2×10-3W·kg-1,均满足国际非电离辐射防...

  • 基于LCL谐振补偿网络的副边自动切换充电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

    作者:吉莉; 王丽芳; 廖承林; 李树凡 刊期:2018年第A01期

    为满足电池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所需要的先恒流输出后恒压输出的充电需求,该文从电路本质特性出发,基于LCL谐振补偿网络结构,提出一种通过切换副边的谐振补偿网络参数完成恒流充电模式向恒压充电模式的自动切换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免去原、副边之间的无线通信,且不需要改变原边的输入电压和频率。该文以谐振补偿网络两个电感比值α=1条件下的LCL...

  • 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分析的典型深度学习模型与训练方法

    作者:金亮; 王飞; 杨庆新; 汪冬梅; 寇晓斐 刊期:2018年第A01期

    引入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预测分析模型,为解决电机设计、应用特性与系统集成分析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奠定基础。选取永磁同步电机的4个结构参数(极弧系数、气隙长度、永磁体厚度、永磁体宽度)与齿槽转矩的性能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8对极、48定子槽的内置式“V”型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

  • 混合驱动式永磁转子三自由度电机的磁场分析和转矩计算

    作者:李争; 何威; 刘令旗; 王群京 刊期:2018年第A01期

    为改善现有三自由度永磁电机的结构和转矩特性,提出一种混合驱动式永磁转子三自由度电机,以解决三自由度电机偏转转矩过小,不能实现带大负荷偏转的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电机的自转转矩特性,提高三自由度电机带大负荷起动的能力。在介绍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电机的磁场和转矩进行了建模分析,并进行两种方...

  • 低共模干扰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SVPWM控制

    作者:张志锋; 吴雪松; 刘晓东 刊期:2018年第A01期

    提出一种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方法以降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共模干扰。首先分析了电机驱动系统中共模电压产生的原因,然后利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电压矢量冗余的特点,在每一扇区内选择低共模电压幅值和变化频率的电压矢量组合,从而降低系统的共模干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低共模干扰SVPWM控制方...

  • 永磁双稳态电磁离合器磁场分析及优化设计

    作者:杨帆; 辜承林; 王晨卉 刊期:2018年第A01期

    轮毂电机结构简单、控制灵活,是电动汽车的优选驱动方式。为减少电机和轮毂刚性连接引起的电磁冲击和机械冲击,提出一种可柔性连接电机和轮毂的永磁双稳态电磁离合器,其结构高度紧凑,外形小巧,可以匹配轮毂内狭小的可用空间。分别利用有限元法和磁路解析法对该离合器进行磁场分析,并以漏磁系数为目标函数确定离合器的最佳结构尺寸。在此基础上,...

  • 软磁复合材料与硅钢片材料的永磁电机性能差异研究

    作者:赵国新; 孔德财; 高晓林 刊期:2018年第A01期

    软磁复合材料是由表面带有绝缘的金属粉末颗粒压制而成,具有涡流损耗小、各向同性的特点,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磁滞损耗大,磁导率低,所以其适用场合及与硅钢片性能的具体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该文首先利用环形试样法测试软磁复合材料的磁特性,得到其空载磁化曲线和不同频率下的损耗数据。然后,为对比分析软磁复合材料和硅钢片材...

  • 针对轴电流抑制问题的碳纳米管材料场发射研究

    作者:胡家鸣; 白保东; 陈德志; 关荣钰; 丹枫林子 刊期:2018年第A01期

    针对电机的轴电流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碳纳米材料的场发射特性,通过非接触方式放电来抑制和消除轴电流的方法.首先,介绍了碳纳米材料的优越性,分析了碳纳米材料的场致发射特性.然后,分析了发射体尖端与阳极金属板之间的距离对电场强度的影响.最后,利用探针台、显微镜等微距离实验设备对TNF300型号碳纳米管纤维进行非真空条件下的场发射实验,得出不...

  • 不同转子结构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弱磁特性影响

    作者:莫为; 汪梅; 莫会成 刊期:2018年第A01期

    该文探究了表贴式与内置式两种典型的永磁转子结构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弱磁特性影响,推导了电压极限曲线中心位置在电流极限圆内、外电机输出最大机械与功率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对象以弱磁基速点为分界点,在该点以下功率以直线规律上升且均能恒转矩运行;在该点以上,表贴式与内置式结构电机转矩分别呈下降趋势与先上升至最大点后再下降的趋势。...

  • 通用伺服转矩监视信号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肖金壮; 赵帅; 王洪瑞; 杨信才 刊期:2018年第A01期

    为避免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需额外动态转矩传感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带转矩监视信号的通用伺服装置的实现方法。在伺服电机速度模式下,利用编码器反馈设计了具有速度闭环的控制器,实现肌力测试过程中的精确等速运动;通过伺服自带的转矩监视信号检测施加到电机转子上的转矩,并转换得到肌力信息。利用Simulink软件和Quanser Q8运动控制器构建了等...

  •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Z型三相结构无接触供电系统

    作者:张发聪; 史黎明; 殷正刚; 范满义; 姜龙斌 刊期:2018年第A01期

    提出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无接触供电(WPT)系统的新型松耦合变压器结构,沿轨道敷设的一次侧发射线圈是一种三相Z型结构,首先分析了一次侧和二次侧线圈的电磁耦合作用,得到一次侧和二次侧线圈的等效互感,计算了互感模型下二次侧线圈映射到一次侧的等效阻抗。在Maxwell中搭建了三相松耦合变压器模型,得到了一次侧线圈的电磁参数,利用PSIM分析了系统...

  • 采用不完全S变换的复杂谐波参数估计

    作者:易吉良; 周曼; 李中启; 李军军; 贺力克 刊期:2018年第A01期

    微电网等产生的间歇性非平稳复杂谐波给用电设备带来不利影响。该文利用不完全S变换(IST)非遍历频谱和非固定窗宽系数的快速灵活的时频分析特性,实现复杂谐波的参数实时精确估计。首先,依据幅值直接测量性原则,确定各关注频率点的最优窗宽系数。其次,采用重叠计算方式求取关注频率点的IST向量,以消除其端部效应,并利用IST向量与原始信号瞬时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