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纪事

北京纪事杂志 部级期刊

Beijing Document

杂志简介:《北京纪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3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焦点_封面纪事_修长城、焦点_封面纪事、焦点_封面纪事_说长城、焦点_封面纪事_访长城、古都_风物志、古都_地理志_专栏、古都_地理志、古...

主管单位: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9075
国内刊号:11-3338/I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4039
总被引量:129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1
  • 疯狂的石头面面观

    作者:步雄 刊期:2016年第01期

    大千世界的诸多收藏中,奇石的收藏有其独特魅力。因为大自然不会造就相同的两块石头,一经发现,便独一无二,具有着无与伦比的收藏和审美价值。奇石的正式称谓是观赏石,台湾人称雅石,大致可分以下7类:造形石、纹理石、矿物晶体石、生物化石、事件石、纪念石、文房石。观赏石要具有形态美、色彩美、神韵美。

  • 爸妈从没和我谈过他们离婚的事

    作者:三月 周元庆 刊期:2016年第01期

    他瘦高个子,少言寡语。据班主任反映,他平日里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经常不交作业,上课睡觉。这天中午他坐在了我的对面,也是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我从他的精神状态展开了话题:"看你总是睡不醒的样子,晚上睡不好吗?"他说:"睡得还可以。""那怎么总是无精打采的?""我总是觉得日子很无聊,做什么都没意思,打不起精神。"

  • 从黑桥冲突看北京艺术区现状

    作者:爱乐 刊期:2016年第01期

    曾几何时,北京的艺术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北京这个文化之都旅行,你要是不逛逛艺术区,等于没来北京。但是时至今日,因为居住与创作环境的不断恶劣,北京的艺术区似乎越来越趋向衰落。就在今年春天,朝阳区黑桥村内的黑桥与金凤两个艺术区都发生了艺术家与村委会、房东的冲突。

  • “戍城”民警的雨雪兼程

    作者:胡爱华 董蕾阳 唐玉民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繁华的都市,在寂静的山谷,人民警察的身影陪着日落、伴着日出……在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脚下,同样驻守着一支这样的警察基层单位——八达岭派出所。年复一年,这里的民警,伴着日出日落,执着地用脚步丈量着这段古老的城墙,护卫着八方旅人游客,守护着八达岭长城这张中国的"名片"。春去冬来、四季变幻,那一抹蓝,他们成了长城上一...

  • 指挥杨乐乐和她的卡林卡合唱团

    作者:周元庆 刊期:2016年第01期

    卡林卡合唱团,是一批深受1950年代俄罗斯歌曲影响的音乐爱好者组织起来的业余合唱团,至今已成立22年了。由于参加者的基础条件都不错,又有数名资深指挥家的指导、训练,渐渐在京城唱出了名气,在一些重大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也曾在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等剧院演出,在电视台多次录制专题节目。

  • 北京老规矩(十)——不能还空碗、送一不能还一、不能跟邻居借刀剪、借人家东西赶紧还、借什么东西可以不还

    作者:刘一达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不能还空碗 早先,北京人多住大杂院。老北京人古道热肠,充满人情味儿,街坊四邻,尤其是一个院的邻居之间,"走"(相处)得像一家人。那当儿,谁家来了亲戚,带来点儿土特产,总觉得是稀罕物,短不了都要让院里的邻居们尝个鲜儿。有时,谁家做了点自己拿手的时令吃食,也会让邻居们尝一尝。邻居给您送吃食,要用盘子碗儿。

  • 回忆70年前的“八·一五”

    作者:何尚廉 刊期:2016年第01期

    70年前——1945年夏,我在北京市立第三中学高中毕业。这一年是日本鬼子侵占北京的第8个年头。在沦陷区的中国老百姓,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绝大多数穷人,连棒子面儿也吃不上。市面上只供应混合面儿,黑乎乎的,据说是用豆饼、高粱、老玉米碾压在一起做成的。人吃了这东西连大便都很困难。尽管是这么难吃、难咽、难便的混合面儿,老百姓也必须排...

  • 抗战期间草根生活琐忆

    作者:潘恭 刊期:2016年第01期

    "扣儿"哥哥被抓劳工 "扣儿"是乳名,大名儿不知叫什么,姓李。他爸叫李宝旺,有手艺,厨师,掌白案。在广安门内顺兴馆多年,和掌柜的成了朋友。他比掌柜的大十几岁,论哥们儿。孩子们叫他李大爷。他的独生儿子就是"扣儿哥"。家在广安门外湾子,有块菜园子地。李大妈和扣儿哥干菜园子活。菜下来有菜贩子到地头收。

  • 聆听侯宝林先生的一堂课

    作者:黄勇 刊期:2016年第01期

    爱听相声的朋友都会注意到,很多相声演员在表演时,喜欢用"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作开场白。这看似平常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经多年研究后,对相声总结出来的精辟定义。这大概应该算是侯先生对相声艺术的重大贡献吧。至少是因为他的不断强调,他的弟子和相声后辈们将这话口口相传了下来。

  • 怀念老街坊

    作者:陈春喜 刊期:2016年第01期

    我是一个老北京人,50年代生人,生长在宣武区牛街地区一条普通的小胡同的大杂院里。在牛街居住的普通老百姓,绝大部分是回民,我也不例外,也是回民。我们这条胡同叫吴家桥四条(当然,还有头条、二条、三条,在这里就不说了),我们这个大杂院是5号,在这个大杂院里住着七户人家。您想,本来不大的院子住着7户人家,那热闹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 我为儿子来到这个世界

    作者:费米 李力耕 刊期:2016年第01期

    近一百年前,《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六号上刊登了鲁迅的一篇杂文《我们怎样做父亲》。谈到父亲与子女该是什么样的关系,鲁迅说:"所以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无我的爱,牺牲自我,这个标准高不高?好像不高,现在好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就是这么做...

  • 受人之托 忠人之事

    作者:段燕勤 刊期:2016年第01期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按风...

  • 《正考父》——优良家风传递为官之道

    作者:观闻 张保旗 刊期:2016年第01期

    由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于12月18日-22日在国家大剧院迎来首演。这部讲述孔子七世祖正考父严以修身、清廉从政、恭勤为民、忠义传家故事的新编历史京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著名戏曲导演陈霖苍共同执导,京剧名家杜镇杰、李宏图、张慧芳与著名青年京剧演员张建峰、杨少彭领衔出演,著名戏曲音乐...

  • 《夕照》——从舞剧中看到北戏精神

    作者:韩旭 宋冰华 刊期:2016年第01期

    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创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原创舞剧《夕照》,先后在北京民族剧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天津海河剧院,以及北京的博纳星辉剧场与观众见面。此次系列演出不仅反响空前,演出后院校师生的收获亦无可限量。众所周知,《白蛇传》作为传统戏曲和经典爱情故事已然家喻户晓,《夕照》改编自《白蛇...

  • 命运多舛之杨四郎延辉——为三次禁演之《四郎探母》辩

    作者:张永和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1949年之后的30年中,京剧《四郎探母》的命运是颇具传奇性的,生和死瞬间变换,飘忽不定……掌控着全国各京剧院团存在和殒灭的文化领导部门,以及那些有着绝对话语权的为数不多的京剧评论家、京剧史研究家们也对之阴晴不定,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忽而阳光灿烂,忽而风雨雷电。在上千出京剧传统剧目中,如《四郎探母》般命运多舛者恐怕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