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SCD期刊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755/T,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工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和信息科学、管理与数理科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国际刊号:1671-4628
国内刊号:11-4755/T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化工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35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发文量:1555
总被引量:9281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4.6186
立即指数:0.0429
期刊他引率:0.9547
平均引文率:9.092
  • 膜蒸馏法浓缩中药提取液过程膜污染机理类型的确定

    作者:陆文超 魏杰 丁忠伟 刘丽英 吴霞 刊期:2011年第01期

    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测定了不同封装分率和料液流量下的跨膜通量。应用膜污染机理中的4种过滤模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发现滤饼过滤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这说明在所研究的过程中膜污染物基本没有进入膜孔,为时短暂的膜孔堵塞也可以忽略,膜表面上滤饼层增厚是导致跨膜通量下降的最直接...

  • 超重力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作者:史琴 张鹏远 初广文 陈建峰 刊期:2011年第01期

    首次以超重力旋转床(RPB)代替反应精馏塔进行催化反应精馏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实验研究,以评估超重力技术在反应精馏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劣性。在本研究中心自主设计的新型RPB中,首次用固体酸催化剂制成旋转床填料置于RPB内腔,填充密度为336kg/m^3,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在RPB中同时进行反应和分离过程。实验中主要考察了旋转床的转子转速对...

  • 苯与2-丁烯烷基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作者:王莹 张立新 张傑 李英霞 黄崇品 刊期:2011年第01期

    对苯与2-丁烯烷基化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得到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焓值、吉布斯自由能和反应平衡常数,并研究了温度、反应物摩尔比以及原料中杂质对该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反应体系下,生成叔丁基苯的平衡转化率最大,更易发生;升高温度和提高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均有利于增大热力学平衡时仲丁基苯选择性;2-丁烯原料中杂质对烷...

  • 微通道反应器内纳米头孢呋辛酯制备工艺优化

    作者:张乾霞 娄金婷 周月 段永鸿 王洁欣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Y型微通道反应器中,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头孢呋辛酯纳米颗粒。通过正交实验,系统研究药物溶液质量浓度、沉淀温度、溶剂流量和反溶剂流量等因素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得到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溶液质量浓度0.08g/mL、沉淀温度5℃、溶剂流量3mL/min,以及反溶剂流量80mL/min,制备出了粒径为260—340nm,且粒径分布窄的纳米颗粒。实...

  • 纳滤法去除模拟矿山废水中金属离子的研究

    作者:李胤龙 杨晓松 刘伟 李靓 刊期:2011年第01期

    采用Toray公司生产的UTC-60低压纳滤膜处理模拟矿山废水,主要考察了压力、温度、流量、pH等参数对UTC-60膜通量和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升高,膜通量增大,金属离子截留率先升后降;温度升高,膜通量增大,金属离子截留率先降后升;膜通量和金属离子截留率随流量增大均略有增大;pH对膜通量无明显影响,金属离子截留率随pH的升...

  • 液氦超流转变温度复现性研究

    作者:尹亮 林鹏 祁欣 刊期:2011年第01期

    利用液氦超流转变时超流氦(HeⅡ)与正常氦(HeⅠ)热导率突变的性质复现液氦超流转变温度Tλ。采用带毛细管结构的小型密封瓶,通过控温将微小热流通过小型密封瓶毛细管,实现毛细管中HeⅠ/HeⅡ两相共存,并使HeⅠ/HeⅡ界面停留在毛细管中,从而获得稳定、平坦的液氦超流转变温坪。利用毛细管热流对液氦超流转变温度的下压效应,得到不同热流...

  • 一类双氯芬酸类似物环氧合酶抑制剂作用模式的理论研究

    作者:李顺来 王存铎 李秀艳 杜洪光 刊期:2011年第01期

    基于1PXX晶体结构以及以晶体中双氯芬酸DIF701为模版的双氯芬酸类似物2型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的结构,利用药效团和自组织分子力场分析方法,探讨了COX-2与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模式。建立了双氯芬酸药效团模型和COX-2抑制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且两种方法所得的模型吻合;确定的COX-2与抑制剂的作用模式,可以指导抑制剂的设计,用于开发...

  • HPLC法测定卡巴拉汀贴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

    作者:郭淼 杜洪光 钟叙英 王丽 王树明 刊期:2011年第01期

    建立了一种卡巴拉汀贴片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并用离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研究卡巴拉汀透皮贴剂体外透皮性能。结果表明,卡巴拉汀在9.69~116.3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17μg/mL,精密度RSD为0.12%~0.47%,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98...

  • L-色氨酸的气浮络合萃取及其分离机制

    作者:于宏斌 董慧茹 毕鹏禹 刊期:2011年第01期

    应用气浮络合萃取技术(FCE),实现了水溶液中微量L-色氨酸的分离富集。对气浮络合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L-色氨酸气浮络合萃取的动力学以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络合萃取技术相比,气浮络合萃取在萃取效率和有机溶剂用量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在常温、L-色氨酸水溶液300mL、质量浓度为20mg/L、初始pH6.0、浮选溶剂为P204-正己...

  • 聚甲氧基有机硅/莫来石杂化材料的高温处理与热膨胀性能研究

    作者:朱宝菊 史翎 张军营 韩雁明 刊期:2011年第01期

    制备了耐高温低膨胀聚甲氧基有机硅(PMOS)/莫来石杂化材料。FT-IR与XRD测试表明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PMOS基体逐渐降解,而莫来石晶体则随温度的升高而稍有生长;TG测试表明材料在800℃高温处理后仍有93.4%的质量残留;SEM显示莫来石均匀分散在PMOS基体中;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先减小后增大,800℃热处理后材料的冲击强度为92...

  • 由大分子PMMA-DPE引发制备Poly(St-alt—MAn)微球

    作者:唐天东 马育红 杨万泰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1,1-二苯基乙烯(DPE)存在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初始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出含有DPE片段的大分子引发剂PMMA—DPE;然后以PMMA-DPE为引发剂,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n)为共聚单体,乙酸异戊酯为溶剂,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oly(St—alt—MAn))...

  • 氢氧化钠/聚丙烯酸钠固体碱的合成及其催化酯交换反应性能

    作者:查春鸿 杨儒 苏孟兴 李敏 张建春 郝新敏 张华 刊期:2011年第01期

    采用原位聚合担载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钠担载NaOH的氢氧化钠/聚丙烯酸钠(NaOH/NaPAA)固体碱催化剂,研究了固体碱催化剂的吸水性、保水性和碱性,并考察了其催化橄榄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催化活性和耐水性。结果表明,NaOH担载量对NaOH/NaPAA固体碱催化剂的吸水倍率影响明显,随着NaOH担载最增加,吸水倍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担载量为...

  • 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作者:张昊 蔡佩芝 赵东林 沈曾民 刊期:2011年第01期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处理,用超声分散和模具浇注成型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含量和表面处理对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分析了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及模量先增加后减小;当碳...

  • 碳纳米管改性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明 徐日炜 吴一弦 谷晓昱 刊期:2011年第01期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Avrami模型分析聚苯硫醚(PPS)/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行为,分别考察了PPS和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参数以及结晶活化能,揭示了PPS的等温结晶特性和少量CNT对PPS结晶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逐渐下降,说明复合材料的结晶是以依热成核控制为主;少量CNT的加入降...

  • 安石榴甙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性能

    作者:张笑 付志峰 石艳 董志佼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以安石榴甙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使用沉淀聚合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得到纳米级微球。等温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相比,对目标分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在研究浓度范围内,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的最大吸附量为32.6μmol/g;S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