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报告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58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009-007X
国内刊号:42-1588/I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74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1
  • 英雄如水

    作者:史照栋; 蒋庭科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无锡的市歌叫做《太湖美》,太湖的啤酒叫做“太湖水”。初尝“太湖水”,淡而无味,需细细咀嚼品味,方能喝出一股香醇,历久弥新。今年8月,我到丁晓兵所在部队进行采访工作。十多天过去了,脑子里却还没有梳理出一条能贯穿他20年心路足迹的线索,为此,我苦恼万分。一天,在吃饭的时候,看着桌上的一瓶“太湖水”啤酒,我眼前一道激灵。水映人,...

  • 2005,松花江在呻吟

    作者:齐光瑞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引子 2005年初冬的哈尔滨,真是个多事之冬,不仅禽流感闹得人心慌慌,还一场雪未下,天气热得出奇。逢寒不冷,遇冬不雪,这是所有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最为头痛的。因为各种细菌会大肆繁殖。冰城的人们在享受冬日暖阳的惬意中,无一不在探询:“这老天咋了?” 11月21日,农历10月20日中午,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开始风传着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吉化公...

  • 中国作家协会在干校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1966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喊响,中国作家协会被砸烂、批斗。随后下放文化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中国作协与中国文联于1969年离开北京,开赴向阳湖畔。中国作家协会下放咸宁干校的人员,包括冰心、减克家、张天翼、张光年、严文井、李季、郭小川、侯金镜、冯牧、葛洛等知

  • 咸宁干校散记

    作者:臧克家; 郑苏伊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1969年11月底,随着“一号通令”的下达,我和作协的一部分同志一起,到了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在我到咸宁之前,我们这个小家庭就已经“解体”了。大女儿1969年8月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爱人郑曼已先我两个月到了咸宁干校,在汀泗桥人民出版社所在连队烧石灰。小女儿也比我

  • 走进团泊洼的秋天

    作者:刘小珊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深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一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茅。……" (《团泊洼的秋天》)

  • 郭小川两次上书

    作者:雷奔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1972年,我在文化部咸宁干校五连,住在湖田里的丁字河工棚,和陈树诚同志一起放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5头牛放出去吃草,8点钟以前又

  • 不知疲倦的老牛——记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锲

    作者:晓珂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一张照片和“育才图书室”一个朋友给张锲写了一首诗,说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老牛”。张锲很喜欢这个评价。 2004年5月28日,中华文学基金会在文采阁举行新闻会,宣布为筹建西部等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育才图书室”工程正式启动。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在会现场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张锲的诗《题一张来自延安的照片》:

  • 在鲁院打乒乓球

    作者:刘元举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鲁迅文学院坐落在一条破旧的小街上,“打的”得跟司机破费半天口舌。结果,快到了的时候无法直接拐弯儿,还得兜圈子掉头往回来,才能驶进那条破旧小街。大概那条小街便是十里铺。鲁院的院子小得像个私家宅院。据说我们来之前,还有个篮球场,被绿化掉了。现在,亭台门廊、花草树木一应俱全,但观赏意义要远大于实用意义。院墙外边拆迁出大片...

  • 第二代中国管道人 谨以此篇献给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

    作者:杨德勇; 荆淑英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中国管道建设史上,如果把薛振奎的父辈称为第一代中国管道人的话,那薛振奎以及和薛振奎同时代的管道建设者,无疑都可以称为第二代中国管道人。这是我们采访薛振奎时,薛振奎所说的原话。所以,我们决定就用这句原话作为这篇报告文学的题目:第二代中国管道人。

  • 世纪梦圆兮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泱泱中华大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地域辽阔,然而, 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大部分省份雨水偏多,隐患无穷,北方地区缺水,生灵干渴。新中国成立初年,主席视察黄河,面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感而发:“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在的直接关注下,上世纪50年代初期,拉开了

  • 生命有声爱无声——追记农民工、普通共产党员郑邦明

    作者:邱树添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一个挑砖工为营救一名落水的大妈不幸殉难, 而与他朝夕相处4年多的工友,还只知道他是“郑大哥”。当他见义勇为付出生命的代价时,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冰冷的尸体竟然相当长时间无人认领,差点儿被当做无名尸体处理掉。找呀找,人们终于寻找到了,他叫郑邦明,一个低调平凡的人。

  • 惠东强人叶东强

    作者:吴红霞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接市文联的通知,要我采访惠东县一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叶东强。当地一个朋友听说后,忙不迭地说了几个“找他很难!采访更难!”10年前,她曾受朋友之邀写过叶东强,每次联系他都说没空,结果稿子是写完了,连叶东强的影子也没见着。“他是我们惠东的强人, 名气很大哦!还是个归侨的后裔!”我也有个怪癖,越是具挑战性的事,越想做。

  • 巾帼女杰

    作者:杨家伦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一个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班子。人们常说:“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只有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定远新华书店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坚强、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有了像王吉兰这样的巾帼女杰带领广大干部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瞄准目标,知难而上,努力拼搏,定远新华书店才能取得骄人的...

  • 情系城建 造福为民

    作者:薛永智; 房桂花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当我们走在宽阔平整的大街上; 当我们在大理石铺就的平安广场晨练时; 当我们看到街道两旁漂亮的广告牌; 当我们呼吸到新鲜优质的空气; 当我们用上方便、洁净的煤气; 当我们在绿树鲜花丛中散步时; 当我们看到夜幕下流光溢彩的华灯盏盏; 人们就自然会想起杨国俊和他率领的城建环保队伍。在襄汾县,一提起城建环保局,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

  • 三百六十五里路哟

    作者:郭群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古城西安的早晨,最热闹、繁忙、拥挤和嘈杂的地方,莫过于纵交叉、棋盘式的十字路口了。等待绿灯的90秒钟,使任何慢性情的人都会突然感到,时间原来也会如此疲沓漫长,像一个无所事事、蹒跚挪步的老人。尤其是时不时由抢行占道引发的堵塞,更会在无法预知而又眼巴巴地无限期“守望”中,将你迎着崭新朝阳愉快出行的美好心情,“煎急”得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