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4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徽学、哲学、古代文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大学
国际刊号:1001-5019
国内刊号:34-1040/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2.66
总发文量:1435
总被引量:8991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8.1429
立即指数:0.0078
期刊他引率:0.9827
平均引文率:20.9147
  • 姚鼐“老年惟耽爱释氏之学”之我见

    作者:周中明 刊期:2004年第06期

    姚鼐的思想经过由青壮年独尊程朱儒学到老年笃信佛学的变化.其浅层原因,是王文治等人的影响;深层内因,则是由于他被迫辞官后,抚慰其淡泊心态的需要.实则他对儒、佛、道家思想皆有吸纳,都不过是借以为精神寄托和充当文学创作的"门面语".这给其文学创作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 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

    作者:郭振香 刊期:2004年第06期

  • “以才论性”与“因情定性”——孟子性善论之致思理路

    作者:陈徽 刊期:2004年第06期

    孟子论性,实乃据才以为言的.故其性善论之主要致思理路为:'以才论性'和'因情定性'也;相应地,恶的产生乃因'不尽其才'所致,且作为道德修养的'集义'与'养气'实皆为'尽其才'之过程.

  • 《道德经》与生态美学

    作者:赵芃 刊期:2004年第06期

  • 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

    作者:张连伟; 郭君铭 刊期:2004年第06期

    庄子逍遥之旨是通过"小大之辩"的寓言揭示的,但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注解各异.郭象从庄子万物自足其性的思想出发,认为小大虽殊,但其逍遥是一样的.钟泰、支道林等则从人的境界处立论,但二者又有不同,钟泰认为"赞大而斥小",支道林则认为小大皆未适逍遥.各家都企图立足庄子思想,揭示逍遥之旨.庄子之进路在于通过"小大之辩",进而超越"小大之辩",...

  • 体道与解脱——洪州禅对慧能心性论的现实性提升

    作者:李华华 刊期:2004年第06期

    洪州禅的代表人物马祖道一提出"平常心是道"的观点,鼓励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如佛性,获得解脱.道一的门下进一步发扬了这一思想.他们饱含个性的禅法,从现实的角度充实和发展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心性论,从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 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

    作者:岳方遂 刊期:2004年第06期

    文中用普遍联系的观点重新审视了句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语气三角模型,说明了句末点号和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类型之间的网状关系,为正确运用句末点号提供了依据.

  • 试论过程写作法

    作者:顾凯 刊期: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成为西方写作教学主流的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视为交互循环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重视写作的具体过程及其交际性,被证明对于提高学习者写作能力效果显著.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过程写作法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主要阶段、主要特征和优势及其在中国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略论黄生的诗趣说

    作者:左健; 褚雪松 刊期:2004年第06期

    诗趣之说,古人论之甚多.而清初黄生之说,则自具新意.本文从无理有趣、深曲生趣、苦语成趣三方面对黄生诗趣之说进行了考察.

  • 本刊荣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刊期:2004年第06期

  • 批判仍是小说的一种基本职能——从哈代、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艺术世界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任良耀 刊期:2004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哈代、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艺术世界的比较,展示了三位大师在人文精神和批判意识上的相似性和继承性,认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与挑战;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对斯诺普斯主义的讽刺与批判;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系列是对拉美两大痼疾的揭露与控诉.作者同时认为三位大师无论在创作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自觉地拿起...

  • 略谈林纾现实主义小说理论

    作者:张爱萍 刊期:2004年第06期

    林纾以180多部"林译小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国人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域外艺术园地,第一次实现了中外文学大规模交流,而且以其译作的序、跋等形式,阐发自己在西方文学启发下所形成的新的文学观念,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具体小说理论分析,阐述他的文学业绩对我国五四新文学深远的影响.

  • 写实、救赎与超越——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的一种解读

    作者:刘发明 刊期:2004年第06期

  • 2004哲学前沿问题论坛在安徽大学召开

    作者:陆建华 刊期:2004年第06期

  • 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

    作者:张宇润 刊期:2004年第06期

    证券法律机制是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诸种证券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运转方式.证券法律机制包括制度机制和实施机制,进一步细分为证券立法系统、证券执法系统、守法系统和法律文化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个整体,都包含着法律机制的元素的各自目的性组合.我国证券法律机制应不断地自我扬弃,从低级走向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