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4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徽学、哲学、古代文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大学
国际刊号:1001-5019
国内刊号:34-1040/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2.66
总发文量:1435
总被引量:8991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8.1429
立即指数:0.0078
期刊他引率:0.9827
平均引文率:20.9147
  • 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作者:张志伟 刊期:2004年第05期

    2004年,康德逝世200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研究为什么经久不衰?一种历史性的哲学思想对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具有现实的意义?哲学史上的哲学思想究竟哪些过时了哪些没有过时?本文借纪念康德而讨论与哲学史方法论相关的几个问题,试图从解释学的角度说明,一位哲学家的历史地位体现在他面对哲学问题而提出的解答方式上,康德哲学经久...

  • 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

    作者:温纯如 刊期:2004年第05期

    本文从西方哲学史的自我理论发展线索,探讨了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康德综合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和近代欧洲哲学自我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时代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跨越近代,把哲学发展推向了现代.

  • 普遍性与相互性——论康德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分野

    作者:王建军 刊期:2004年第05期

    康德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伦理学之间的真正区分,既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利益'上的差异,因为康德道德哲学也讲利益的问题;也不是通常所谓的'动机-结果'上的差异,因为功利主义的行为也有动机的问题.二者的真正差异在于方法论方面.康德为了全面贯彻其先验的方法而在道德领域中强调法则的普遍性,而功利主义则'社会利益总量的增加'的原则下,立足于个体的...

  • 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

    作者:陈义平 刊期:2004年第05期

    康德法哲学的两个维度分别是权利和法治.他通过权利的普遍原则论证了权利与义务对于道德的至上性、权利对于道德(善)的优先性以及一个公民社会的私人权利原则是如何可能的;通过法治的理想社会原则论证了人性的善恶两重性、法治的国家统治原则以及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文章最后对康德法哲学的历史观、自由主义和自然法思想等对后...

  • 人的存在与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的价值诉求

    作者:王志红 刊期:2004年第05期

    就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承诺来说,始终关注着人的存在意义.但与以往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哲学不同,马克思社会批判哲学的道义性是付诸'改变世界'功用性价值诉求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本文试就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展开讨论.

  • “实践出真知”刍议

    作者:徐其清 刊期:2004年第05期

    真知是在实践中生成和确证的,但实践不仅出真知,也出谬误.成功的实践是真知的来源,失误也是真知的重要来源.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真知也要不断更新,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

    作者:汪标 刊期:2004年第05期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社会、人类心灵的困境也在全球化,人类迫切需要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伦理基础以担负现代人群、现代人生的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历程,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世伦理)的构想.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就中华文化传统而...

  • 故宫建筑与传统中和思想

    作者:富丹江 刊期:2004年第05期

    故宫建筑在布局、色彩等方面体现了中和、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神人以和的传统思想.人们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意蕴中去认识故宫,才能体会其韵味美感.

  • 《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

    作者:华泉坤; 张浩 刊期:2004年第05期

    本文着力从后殖民的角度,重新探讨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伟大浪漫传奇剧《暴风雨》的现实文本意义.围绕种族、性别、他者等后殖民关键词,就剧中故事发生地的历史依据所体现的殖民主义象征意义、剧中代表人物蕴涵的殖民话语中东方主义思维方式、被歪曲表征的被殖民者形象、后殖民语境下被殖民者的悲哀四个层面探讨《暴风雨》的殖民主义主题.揭示了普洛...

  • 殖民时期的澳大利亚移民小说

    作者:陈正发 刊期:2004年第05期

    移民小说是澳大利亚殖民时期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早期澳洲文学中独特的"流犯小说"占有同样突出的地位.本文作为作者正在撰写中的《大洋洲文学史》的一部分,勾勒了该类型小说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集中讨论了有关主要作家与主要作品,为澳殖民时期的移民小说提供了一个大致而清晰的面貌.

  • 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作者:赵诚 刊期:2004年第05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出现的文化转向,使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得以彰显,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翻译过程;2从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来看;3从译作和原作与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来看;4从翻译主体间性,即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译者主体性是有限度的,它又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

  • 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

    作者:薛雯 刊期:2004年第05期

    朱光潜不是一个否定文艺与道德关系的美学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有直接关联,也与朱光潜希望改造社会的愿望有关.但朱光潜对文艺与道德关系的三种解答,没有解决文艺与道德的内在联系问题,他对文艺与道德特性的区别是模糊的.

  • 关于语言多样性问题跨学科研究的综述

    作者:冯小钉 刊期:2004年第05期

    随着世界各地小语言数量的日益减少,对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成为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自然科学及人类文化学的研究者们从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环境等角度对语言多样性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向人们展示出环境同语言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极大地拓宽了语言科学的研究领域.

  • 汉语语法习得异同论

    作者:王永德 刊期:2004年第05期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和中国儿童汉语语法获得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处表现为,同是汉语语法习得,习得的一般规律(语言结构内化的规律等)和汉语语法特点对两者是相同的.由于习得主体和环境不同,习得过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认知因素发展是汉语母语语法习得的基础,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更多受母语影响.此外,两者还在方式和动机...

  •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新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徐忠麟; 宋金华 刊期:2004年第05期

    作为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本指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笔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研究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社会性等各层次本质进行了全新的探讨,揭示了社会主义法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