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38/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信息科学、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国际刊号:1671-6841
国内刊号:41-1338/N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62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6
复合影响因子:0.77
总发文量:2385
总被引量:12862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8.2656
立即指数:0.0609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13.2132
  • 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走向

    作者:高华平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中国学术研究的领域,有一个跨文学、宗教(佛教)、历史和哲学等学科的区域,一个属于所谓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区域--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属于文学,因为它有文学的情感、文学的思想和文学的表现形式;中国佛教文学又属于佛教,因为它表现着佛教的教义、佛教的信仰和佛教的体验;中国佛教文学也属于历史和哲学,因为它的研究必须以以...

  • 佛教文学刍议

    作者:普慧 刊期:2007年第04期

      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相互联系着的大的文化系统,在这个文化系统中,各种子文化在不断地进行着对话和渗透.作为文化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其相互间的碰撞与融合十分突出,而精神活动中的宗教与艺术的联系又表现得异常活跃与密切.……

  • 对"佛教文学"研究范围的一点看法

    作者:张兵 刊期:2007年第04期

      "佛教文学",顾名思义应是"佛教的文学".毫无疑问,"佛教的文学",其中心词是文学,我们所说的"佛教文学",首先应当是文学.其次,既然称做"佛教文学",这文学必须与佛教有关.一般来说,文学以文本为载体,我们讨论的佛教文学也应当如此.……

  • 从佛教文化视角解读古代的士大夫文学——以宋代为中心

    作者:孙昌武; 张培锋 刊期:2007年第04期

      宋代是古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按我国几位著名史学家的判断,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时期;按西方某些史学家的看法,这是中国历史'近世'时期的开端.而在佛教发展史上,这又是从极盛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

  • 神思与神话

    作者:荆云波 刊期:2007年第04期

    '神思'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艺术创作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神思的出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神话传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保留着丰富的神话思想和文化蕴涵.它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在继承神话思维优长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从而具备了自身的独特性和优势.其在面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时所呈现的涵盖力和有效性也是不能被...

  • 王维诗歌的文化思辨

    作者:曹国荣 刊期:2007年第04期

    王维生活在唐代统治者奉行"儒以治外,佛以治内,道以为祖,三教并举"治国方略的盛唐时期,他一生历尽坎坷,晚年虽身居高位而心意彷徨,在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下,王维以诗赋情,借诗咏怀,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左右下中国诗人共同的思想轨迹.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考察其对诗人及诗作的影响,对文学批评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从启蒙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中国新文学初期的上海叙述

    作者:张鸿声 刊期:2007年第04期

    从晚清到五四,多元现代性逐渐定于一尊.五四文学大多从启蒙现代性出发,将城市视为与新文化对立的旧文化环境,与乡村无异.20年代末期,现代性又呈多元状态.左翼与海派从城市现代性出发,前者表现上海城市的殖民性与无产阶级政治,后者进行对于上海日常消费角度的西方性想象.

  • 女性命运的凄婉悲歌——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简论

    作者:张建航 刊期:2007年第04期

    白先勇的小说,以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其中,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突出倾向.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时代的变幻与动荡在女性的生活起伏中表现出来,唱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悲歌.

  • 李锐小说叙事声音分析

    作者:高小弘 刊期:2007年第04期

    "叙事声音"是指在叙事性文本中,叙述者以某一视角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叙事策略,以传达出某种思想观点.李锐小说中的叙事声音颇具特色.根据苏珊·兰瑟的理论,李锐小说中的叙事声音主要有作者型叙事声音、个人型叙事声音和集体型叙事声音三类.这三种模式不仅各自表述了一套技巧规则,表达了一种类型的叙事意识,同时也为小说提供了多种意义生成的可能.

  • 诗味论中的解释学思想

    作者:李知 刊期:2007年第04期

    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发生语言学的转向后,现代解释学开始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解读,既是意义的理解与诠释问题,又是情感意味的体验与品鉴问题.但西方文学解释学一贯执著于符号与意义之间关系的探寻,陷入意义的迷宫.中国美学历来将诗歌的审美意味品鉴看得高于意义的诠释和意象的关照.文学欣赏依据意义--意象--意味三层次递进,'味'属最高层次.通过对...

  • 诗歌:意境营造与时间跨越和空间变异

    作者:胡晓靖 刊期:2007年第04期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和空间意象"跨越"、"变异"和"重建"的处置办法,让时间跨越古今,让空间异变方位.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横向的空间变异,以及纵横交织的时空错位密切相关.

  • 论诗歌意象的创造

    作者:郑新安 刊期:2007年第04期

    如何在纷繁的物象和事象中,捕捉创造准确的"象"来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意",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判断的鲜活的"象",因而,越是准确的意象,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那就违背了意象创造的初衷.

  • 移情话语策略的顺应理论分析

    作者:张巨文 刊期:2007年第04期

    移情是产生于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情结或情绪,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或'跨越自我去理解、感知他人'的过程.语言交际中,交际行为人选择移情作为一种策略,以达到交际意图,满足交际需要.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移情策略的本质是其在话语构建中的语言选择,而其运行的机制就是与语境构成要素的顺应关系.作为选择和顺应的结果,移情策略成为一种有效的交际...

  • 语篇分析新思维——从语篇阅读解构到建构写作

    作者:蔡艳玲 刊期:2007年第04期

    语篇分析对阅读与写作十分重要,因为两者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都包含对长期记忆中的语篇结构知识的提取和重新组织.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打破小句层面的限制,立足于文章的宏观结构,为语篇分析注入新思维,可以从阅读理解贯穿到写作应用.注重两者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表达的有效性,开拓英语写作的视野.

  • 从中原文化看红旗渠精神的历史动因

    作者:史鸿文 刊期:2007年第04期

    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发展与完善,与中原文化精神的厚重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在以下方面秉承了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原文化中天人关系的新发展、中原文化优秀品质的自然接续、中原民间伦理的社会化践履与更张、中原民生意识中利益共享原则的放大与超越、中原文化与社会实践中领导者献身精神的延展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