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38/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信息科学、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国际刊号:1671-6841
国内刊号:41-1338/N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62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6
复合影响因子:0.77
总发文量:2385
总被引量:12862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8.2656
立即指数:0.0609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13.2132
  • 卷首语

    作者:邱汉生 刊期:2004年第02期

  • 关于“文本分析”与“社会批评”(笔谈)——不要轻言“终结”

    作者:洪子诚 刊期:2004年第02期

    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总是处在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中。从文学与政治的“一体化”。到文学与政治、甚至社会的“疏离”,再到文学与社会的“亲密”,其间自然携带着沉重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同时也敞开着通向未来的诸多可能性。在反思文学与社会“疏离”的文学观时,“直接、急迫是否一定是最应选择的态度”?“强调”本身是否...

  • “文本社会学”的批评与方法

    作者:耿占春 刊期:2004年第02期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文学界自觉地告别或有意识地偏离一切"庸俗社会学"研究与批评倾向,主张文学的自主性与独立品格,逐步地接近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理论.今天看来,事实上这样做体现了一种明智的策略意识,文学研究与批评所偏离的是一种根本不起批评作用的社会学,一种根本不具备社会批评功能的权力教条.

  • 批评何为?

    作者:敬文东 刊期:2004年第02期

    在今天,即摩登学究所谓"全球化""境遇下""新的历史时期",文学批评的目的已经决不仅仅在于"纯粹"的审美分析(姑且不论"纯粹"的审美分析是否虚妄),更在于对隐藏在审美分析背后的东西的深入揭示、倾心介入.也就是说,要充分揭示出调控文学文本审美意蕴的生产、欣赏、销售、构造以及促使审美特质各个方面充分醒来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 文学的内外:有别于“方法”

    作者:姜涛 刊期:2004年第02期

    任何观念、说法的提出,在表面的意义之外,或隐或显,总会包含着特定的诉求、立场或历史隐衷,"形式分析与社会学批评"话题的凸现,无疑也与这样一种困境意识相关:在一个文学的可能性变得暧昧、可疑的时代,倡导者痛切地感受到文学批判、介入功能的全面丧失,而相关的研究、批评在满足知识生产的自身需要之外,又对这一现状无力回应.

  • 20世纪以来虞集研究综述

    作者:姬沈育 刊期:2004年第02期

    20世纪以来的虞集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文学研究多着眼于作家之艺术技巧与艺术修养,由于虞集学问博洽,诗文艺术性较强,因而研究者对其多给予肯定。20世纪50至70年代,研究界开始引入社会—阶级分析方法,阶级性和人民性成为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者对以艺术技巧见长的虞集,大多评价不高。20...

  • “明诚纳妾说”不能成立

    作者:姚玉光 刊期:2004年第02期

  • “开启民智”与20世纪初小说的变革——从“政治小说”到“鸳鸯蝴蝶派”

    作者:黄轶 刊期:2004年第02期

    20世纪初"开启民智"的启蒙运动推动了文学的革故鼎新:小说从文学的边缘一跃成为文体中心;文学研究者破天荒地开始了对于小说内部规律和理论内涵的探讨;对新的语言形式的要求促使了新型语言观念的形成;新的小说主题观念导源了近代思想史上人的价值观念的转换,进而导致了政治落潮后人们对政治文学的厌倦,娱乐消遣文学观作为对它的反拨迅速走强.

  • 学潮视野下的《青春之歌》

    作者:胡辉杰 刊期:2004年第02期

  • 历史深处的声音——评黄子平关于“革命历史小说”的研究

    作者:谭浩智 刊期:2004年第02期

  • 汉语的字和字偶

    作者:刘钦荣 刊期:2004年第02期

    "汉字"(gram)是单音节、特定意、方块形、句法基四位一体的语言单位."字偶"(gram.pair)的构造模式可以从意合、核心、转喻等多角度考察.探讨"字偶"的角色排序模式有益于理解字偶意义与生成理据.

  • 句法框架中非同义词语的中和现象——从“都”和“也”的中和谈起

    作者:仝国斌 刊期:2004年第02期

    "都"和"也"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副词,但在某些句式中可以互相替换而并不影响句义表达.如果从兼容"都"和"也"的句式入手,分析这些句式中和"都"和"也"之间区别的句法语义条件,即可进一步说明相同的句法位置对非同义词语的制约作用.

  • 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与方式

    作者:张次第 刊期:2004年第02期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主要有:统治者民意考察、士人干预政治、抒豁怀抱、自娱与娱人,以及教化民众、艺术鉴赏、文学价值追求,也包括商业营销等方面.而此一时期文学的传播方式则主要有聚徒讲学与周游列国,谏诤与酬唱,音律、行吟、游仙隐逸、传抄与刻石等等.辅助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重要因素有:作家品格及其社会地位、艺术形象...

  • 《申报》与近代上海剧场

    作者:姚小鸥; 陈波 刊期:2004年第02期

  • 中国宝塔在近代欧洲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基德-海尔格·弗格尔; 牟春; 刘成纪 刊期:2004年第02期

    欧洲人对宝塔的兴趣和他们从乌托邦维度审视中国的历史密切相关.中国的宝塔最早出现在欧洲旅行家的传记中,随后逐渐开始了对这一建筑样式的仿造.在巴洛克时期,欧洲园林中的宝塔是专制王权权力欲望的象征.在洛可可时代,宝塔则寄寓着早期启蒙知识分子追求开明专制的政治理想.18世纪中期,欧洲人对东亚宝塔摹仿精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仿造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