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杂志简介:《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752/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约综述、特约论文、研究论文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国际刊号:0529-6579
国内刊号:44-1752/N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英语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9
复合影响因子:1.03
总发文量:1489
总被引量:15056
H指数:48
引用半衰期:8.9167
立即指数:0.0488
期刊他引率:0.9898
平均引文率:38.8455
  • 古代文体谱系论

    作者:胡大雷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中古时期,文体已有了独立的谱系,其形态有三:一是史书目录或簿录,如《艺文志》、《文章缘起》;二是总集,如《文章流别》、《文选》;三是论著,如《文心雕龙》。文体谱系的发展确定了其立场,既是对各种文体进行源起、形体等描述,更重要的是对文体间的因果关系、相互影响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文体谱系不再满足于对现有文体的归纳与整理,而是在理...

  • 班固《典引》的文体创新与文章学思想

    作者:蔡丹君 刊期:2018年第01期

    班固《典引》以"典"为名,自命接续《尧典》而为文;又在序中反思前人文章"靡而不典"、"典而不实",从文体学、文章学角度提出了"典"这个重要命题。萧统《文选》将此文归于"符命"一体,而从实际创作看来,《典引》的文体追求,更贴近于两汉交替期以来的拟经之体。拟训典而行文,是汉代经学影响文章写作的具体表现之一。在班固之前,王莽、扬雄...

  • 论初盛唐歌行与七言短歌的同构现象——兼论日本七言短歌“河阳十咏”

    作者:刘一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七言短歌是一种独立的诗歌体式,它源于汉代歌谣,兴盛于萧梁,与同在梁代兴起的齐梁体歌行关系紧密,两者体量不同,前者精于用短,后者善于用长,但在创作手法上呈现出同构性。入唐之后,七言短歌未被七绝取代,稳定地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及其与初盛唐歌行的同构性,继续发展。日本平安朝"河阳十咏"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七言短歌,在体式上与中土七言短歌相近,...

  • 民国时期新文学研究中的古典学术传统

    作者:刘卫国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民国时期的新文学研究中,古典学术传统的治学思路依然被继承和运用着。汉学传统中的今文派与古文派以及宋学传统中的理学派与心学派,其治学思路都在新文学研究中有所体现。新文学研究中的今文派"为政治而学术",以文学研究干预现实,干预社会,干预政治,但有时陷入过度诠释,或为了迎合政治目的而剪裁历史;古文派"为学术而学术",对史料工作非...

  • 论“剧曲”之于《女神》的意义

    作者:周维东 刊期:2018年第01期

    《女神》不单纯是一部诗集,而是包含"剧曲"和"诗歌"两种文体的合集。两种文体的杂糅构成《女神》结集的特色。《女神》中的"剧曲"在形式上借鉴了诗剧、话剧的体式,但内在戏剧精神属于中国戏曲,体现出早期现代文学作家对新文体把握的混沌性。在艺术追求上,郭沫若通过"多声部"、"极端美学"等技巧,强化了"剧曲"的仪式化特征,进而实现将...

  • 释新出战国楚简中的“湛”字

    作者:黄德宽 刊期:2018年第01期

    新出战国楚简中有一个从水从禾的字,该字的辨识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涉及一些重要出土文献的解读。通过构形分析,可考定该字为楚文字"湛"字,也即文献中"埋沈"之"沈"的专用字,其构形模式与甲骨文"湛"字一脉相承。根据所释"湛"字,深入分析新出上博简、清华简和其他楚简中使用该字的有关材料,进而揭示该字在楚简中的各种用...

  • 古文字所见人物名号四考

    作者:王辉 刊期:2018年第01期

    新见出土文献中有不少人物名号,其中颇多可作辨析者。楚简中的沈尹茎,其名为树,或用假借字戍,戍又讹为戌;字子茎,或用假借字,茎或讹作竺、筮、蒸、巫。楚简所见的"史蒥",即《汉书·古今人表》"中上"的史留,旧说史留即周宣王太史之史籀,非是。读为商汤之汤的"康"字楚简从水,或认为"汤"之异体,非是,当径释为"康"。金文中用为"伊小臣"之...

  • 据清华简考证侯马盟书的“赵尼”——兼说侯马盟书的时代

    作者:石小力 刊期:2018年第01期

    1965年12月,山西省侯马出土了一大批盟书,学界一般称之为"侯马盟书",是建国后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盟书中被诛讨的最主要的对象,是整理者释作"赵尼"的一个人,这个人名现在学术界一般释作"赵弧"。通过分析"尼"字的构形,并利用新出清华简材料,可考订现在学界一般所称的"赵弧",应从整理者释作"赵尼"。赵尼是赵嘉(赵桓子)所诛讨的对象...

  • 贡赋经济体制研究专栏解说

    作者:刘志伟 刊期:2018年第01期

    今年是梁方仲教授诞辰110周年,我们开辟这个专题栏目,纪念这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

  • 明清经济史中的“地方财政”

    作者:赵思渊; 申斌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地方财政"是经济学从公共费用理论中推演出的分析概念,因此其应用于历史学研究并非不证自明。经济学研究中,理想型的"地方财政"是地方自治前提下,民众支付公共服务的费用,地方税的意义则是民众公共消费品意愿的协调。如果以这一理想型关照明清以降历史,则中国并未形成地方财政。但是,"地方财政"作为一个分析概念,其应用于历史学研究的主...

  • 定期奏报制度与崇祯初年的财政管理

    作者:曾美芳 刊期:2018年第01期

    定期奏报为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明代初期因太祖认为过于繁琐,大部分的定期奏报被改为"岁报"。虽然在财政管理上仍有少数银库保留了月报或季报的形式,但并没有形成更进一步的管理制度。崇祯初年由于承继嘉靖以来的高额边费支出,国家财政赤字逐年攀高,崇祯帝原拟透过财政清查与预算控制建立收支平衡的国家财政,却因己巳之变而功亏一篑...

  • 明代前期里甲赋役制度下的徽州社会——祁门县文书《百户三代总图》考析

    作者:黄忠鑫 刊期:2018年第01期

    《百户三代总图》是明代里甲赋役制度运作的辅助文献,系统记载了洪武四年至天顺六年间徽州府祁门县十西都的黄册户名。与其他民间文书结合,可以展现出明代里甲登记下的地方社会实态:尽管户名登记具有相对随意之处,却广泛涵盖了区域内的社会人群;分家与里甲析户大致同步,大姓通过家族内户名的互相承继,保持了里甲体系中的地位。同时,佃仆被排除...

  • 《佥定四分律疏》与中唐时期的戒律论争

    作者:王磊 刊期:2018年第01期

    唐代宗末年到德宗初年的佥定四分律疏一事,在佛教史上看似影响力不大,但实际上揭示出中唐时期东塔和相部两个戒律派别之间相互论争的一些重要细节。历来对此事件的讨论不多,首先需对事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考证,纠正《宋高僧传》对该事件记载中的一些错误。再结合代宗末年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指出元载的死与佥定四分律疏事件发生之间的关联,以及...

  • 1685年路易十四遣华耶稣会传教团信件中的广州

    作者:蓝莉; 郭丽娜 刊期:2018年第01期

    路易十四于1685年派遣至中国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团由法国科学院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组成。他们受过由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Jean-Dominique Cassini,1625—1712)开发的大地测量技术的训练。在前往中国的途中及到达时,他们测量了几个城市的经纬度,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了更新,这使得他们能够在18世纪绘制更准确的地图。他们也多次到访广州或在此居住,...

  • 认同与诠释:康熙特使艾若瑟在广州之墓及其时代意义的变换

    作者:梅谦立 刊期:2018年第01期

    广州博物馆镇海楼收藏着康熙六十一年(1722)意大利耶稣会士艾若瑟的墓碑碎片,墓碑背后蕴含中西交往一段特殊的历史。在中西"礼仪之争"的背景之下,康熙为艾若瑟建立了宏大的墓园,然而随后一百多年墓园的命运深受中西交流进程的影响,从受到恩宠到为人遗忘、荒芜甚至损毁。至鸦片战争时,天主教广州教区明稽章主教要求"回还"墓园,为这一旧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