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杂志简介:《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752/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约综述、特约论文、研究论文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国际刊号:0529-6579
国内刊号:44-1752/N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英语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9
复合影响因子:1.03
总发文量:1489
总被引量:15056
H指数:48
引用半衰期:8.9167
立即指数:0.0488
期刊他引率:0.9898
平均引文率:38.8455
  • “文化多元与当代世界”专题研讨--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补

    作者:何星亮 刊期:2007年第03期

    摘要:文章从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兼容性的角度探讨文明的互补性,从而说明文明的差异不是暴力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和创新的基础。并阐述中西文明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明,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差异性较大,互补性也较强。正确认识文明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增强文明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减弱或消除排他性,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

  • 澳门的文化多元与和谐——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讨论

    作者:周大鸣 刊期:2007年第03期

    亨廷顿以“文明的冲突”的范式来解释冷战后世界的格局,这一理论的影响也大大超出其最初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领域,而渐渐成为决策者、研究者以及普通大众思考多元文化的重要视角之一。在对澳门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指出在这个城市,多元族群文化以交流、融合为主,突破了亨廷顿所认为造成文明差异和冲突的种种因素,而各自形...

  • 生活表象与文化认同——日本新华侨华人群体试析

    作者:何彬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研究华侨华人的学界,新近出现了“老华侨”“新华侨”的称呼。对新、老华侨的称呼、定义和范畴的规定等等,学者们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很多被归属于“新华侨”里的人们,也并不认同这个称呼和分类。但是这种分类的出现本身,则标示出老一代移民和新一代移民已经有了巨大的文化特征上的变异。笔者试图通过对日本的“新华侨华人”...

  • 21世纪台湾多元化政策与客家文化之发展

    作者:刘焕云 刊期:2007年第03期

    20世纪末,台湾客家族群之文化意识逐渐苏醒。在21世纪全球化浪潮和台湾施行多元文化发展政策之下,台湾的客家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局面。政府推动多元文化发展政策,逐渐重视客家文化之发展,改善过去客家文化式微的境况。台湾客家族群,正可顺应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政策发展潮流,在台湾本土建构一套完整的客家文化发展政策,使客家文化成为...

  • 音情之悲与词体之尊——李清照《词论》新探

    作者:彭玉平 刊期:2007年第03期

    李清照《词论》梳理词史,从本质上说,并非要做一种文学史层面的学术考察,而是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尊体观念蓄势。音律问题只是李清照勘察唐五代北宋词史的学术基础,而在音乐和歌词中抒发悲哀情感和张扬凄美意识,才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填词高境,而李清照自己的词也是以带有文人气质的悲音悲情和深意远韵为主导的,以此可见李清照理论与创...

  • 浪漫精神的文学诉求——论浪漫主义研究对中国现代文论建构的贡献

    作者:汤奇云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20世纪中国文论史几乎成为了百年浪漫文学精神的辩护史。

  • 论现代中国“小城”叙事的文化意蕴

    作者:熊家良 刊期:2007年第03期

    小城作为都市与乡村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二向性功能;乡村文化属于自然/传统型文化,都市文化属于现代/传统型文化,小城文化属于自然/传统/现代型文化而以传统文化为主,并可类分为“三型”;现代中国的小城及小城叙事显现出从文化冲突到文化整合的演进历程,意蕴丰富,发人深省。

  • 诗歌·意象·无意识:“深层意象”阐释

    作者:区鉷; 肖小军 刊期:2007年第03期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

  • 明代前期潮州海防及其历史影响(下)

    作者:陈春声 刊期:2007年第03期

    明代潮州的海防格局,是在洪武朝30多年问逐步建立起来的。文章主要通过明代地方文献的分析,描述明初潮州海防系统建立的缘由、过程和制度变迁,探讨沿海卫所布局所反映的潮州地方社会情形,一个侧面反映明初中央王朝的政策在沿海边远地区推行的实况及地方社会的因应过程。文章也力图从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理解海防体系建构过程的种种安排...

  • 民国邮政与民间信局的关系析论——以20世纪30年代的厦门为中心

    作者:凌彦 刊期:2007年第03期

    大清邮政诞生后,为维护邮权不断挤压民间信局。民国时期,在国家邮政的强力扩张下,民信局和批信局采用走私方式与邮局展开竞争,邮局则以缉私来捍卫国家邮权和邮政利益。民间信局的走私和邮政的缉私斗争,反映了国家邮政与民间信局关系的一个侧面。邮政对民间信局的整合,是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过程中,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控制由弱而强的一个转...

  • 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科学化和中国化

    作者:郭小聪; 肖生福 刊期:2007年第03期

    实现行政学的科学化和中国化,这是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实现行政学的科学化和中国化呢?这是一个需要中国行政学人共同来研究的重大课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篇幅所限,文章仅从某些角度对行政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问题做了初步的思考和分析。

  • 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

    作者:马骏 刊期:2007年第03期

    文章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预算改革。研究发现,中国预算改革政治学包含着一个“预算改革的政治困惑”。一方面,预算改革的确在改变着政治过程,另一方面,政治过程的核心部分似乎不是纯粹的预算改革所能改变的,恰恰相反,预算改革的推进需要对中国政治过程的某些部分进行改革。

  • 我国区域政策执行中的“逆向软预算约束”现象——以X省“山区开发”为例的拓展分析

    作者:杨爱平 刊期:2007年第03期

    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中央财政集权”式区域政策,通过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力度来调控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这个政策充分发挥了高层政府的调控功能,取得了较大成绩。对X省“山区开发”政策的案例研究表明,这种区域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也普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出现了不少“钓鱼项目”和“半拉子...

  • 非政府组织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以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个案

    作者:岳经纶; 屈恒 刊期:2007年第03期

    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公共政策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工会、非政府组织等的共同努力。文章通过对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的考察,发现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促进农民工的文化发展与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非政府组织不...

  • 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的多维评析——以广州市逢源街为例

    作者:袁政 刊期:2007年第03期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面临新的选择。社区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政府直接的、全部的管理变为政府负责,社会中介组织、其他社团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社区公共服务的典型案例。广州市逢源街道就是其中之一。针对逢源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所做的介绍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