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杂志简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65/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运筹学与控制论、动物科学、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理论与应用研究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2-6693
国内刊号:50-1165/N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38000023365
复合影响因子:0.54
总被引量:3778
H指数:17
  • 略论七九“祝辞”以后的当代文学

    作者:李敬敏 刊期:2004年第06期

    邓小平"七九祝辞"标志着党和政府在文艺方针政策方面的重大转折与调整.文艺从狭隘的"从属论"和"工具论"中解放出来,解放了文艺生产力.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离人民、脱离群众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强调文艺审美是对的,但审美只是区别了文艺与非文艺的界限,文艺特别是文学本质上是思想的艺术.独特的审美化的思想是伟大艺术所不可缺少的.

  • 抗战时期闻一多的学者生存方式

    作者:李文平 刊期:2004年第06期

    抗战时期,闻一多以屈原的方式深入民间,接近民众,获取了源自生命最深处的精神力量;刻苦钻研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弘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以脚踏实地的现实态度服务于抗战的时代需要;自立自强,坦诚公正地对待生活与工作,建构了一种抗战环境中典范性的学者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不仅在他个人的人生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对置身共同...

  • 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创作理念与风格

    作者:宋嘉扬 刊期:2004年第06期

    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创作风格为其创作理念所决定:以古喻今、借古鉴今,为抗战现实服务的理念使其史剧创作"发展历史精神","失事求似";悲剧可以激发人们"抗斗"的理念使其史剧创作采用社会悲剧的形式;戏剧要有诗情、诗意的的理念使其史剧创作具有诗化特征.

  • 关于清中叶雅部渐衰原因的几点思考

    作者:范丽敏 刊期:2004年第06期

    乾嘉时代的昆剧虽仍拥有一定数量的观众--主要是文人学士,但已渐露衰颓之势,"不为大众所喜".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四:其一在于其腔调繁缛;其二在于其文辞偏于典雅;其三在于其表演上不趋时好,不以淫糜吸引观众;其四在于其耻于向花部学习.基于此,昆剧渐呈衰势,到了清末,终被花部所取替.

  • 秦始皇“焚书坑儒”新论——论秦王朝文化政策的矛盾冲突与演变

    作者:李禹阶 刊期:2004年第06期

    秦王朝在文化政策上由"兼""融"向专制、禁锢转化.秦王朝在统一初期,对占居全国文化与学术优势的齐、鲁文化采取了文化怀柔与融合的政策、措施,这既本于秦武强文弱,需以齐、鲁儒学"兴太平"以文治国的需要;又本之于始皇对滨海神仙文化的希冀.但关东、关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秦固有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力"治世的政治文化心理,使这种文化政策在两大文...

  • 魏晋南北朝社会控制思想三题

    作者:孔毅 刊期:2004年第06期

    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现状和众多的社会问题促使时人对如何进行社会控制作深入的思考.对统治阶级的不道行为加以匡正或制裁的主张、开明和具有远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从玄、佛、道思想的角度为统治阶级进行社会控制出谋划策等,均构成这一时期社会控制思想独特的内容.

  • 儒学人格理论初探

    作者:赵石屏 刊期:2004年第06期

  • 清政府聘用洋员战略的得失

    作者:向中银 刊期:2004年第06期

    晚清时期,清政府在聘请和使用外籍雇员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举措值得肯定:充分发挥驻外使馆在挑选、聘请洋员中的主导作用;"重金聘请"政策有助于吸引外籍才智之士来华效力;及时的奖赏有利于调动外籍雇员效力的积极性;合同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外籍雇员管理制度.同时亦有三点失策:聘洋人为将,有损主权;误用洋员,造成外来智力资源的浪费;新式人才成长...

  •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作者:张宏毅 刊期:2004年第06期

    本文梳理了美国崛起的历程;分析了其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其未来走向.

  • 论后冷战时期日美关系的发展

    作者:傅敏; 常云平 刊期:2004年第06期

    20世纪90年代,日美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未来的日美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摩擦时有加剧,但双方将会尽力控制在不至于引起根本关系发生破裂的限度之内,协调与合作将是日美关系的主导方面.

  • 有关“三峡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综论

    作者:管维良 刊期:2004年第06期

    "三峡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旨在研究三峡地区的综合性学说.它的前身是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三峡文化",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广,单一的文化学已无法涵盖对三峡研究的诸多学科,"三峡学"应运而生.本文对"三峡学"进行了学术界定和时空定位,阐明了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建构,叙述了"三峡学"的五大特征,论证了它的可行性与可能性,以及具有的国际、国内...

  • 试谈抗战时期三峡地区精神文明的繁荣

    作者:沈双一; 朱琳 刊期:2004年第06期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大举南下,抗战形式严峻,特别是国民政府迁都以后,机关、团体、学校纷纷内迁.虽然这是抗战时期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人力、物力与财力,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文化相对落后的三峡地区带来了精神文明的短暂繁荣.

  • 三峡地区“丧歌”浅析

    作者:刘天学 刊期:2004年第06期

    三峡地区的"丧歌"近似说唱的表演形式加上锣鼓伴奏,其音乐结构和音调简单,易记易唱."丧歌"集民问文学和民间音乐为一体,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一地区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和劳动情形,是一种值得发掘和研究的在特殊环境下产生而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

  • 重庆移民地名与“湖广填四川”

    作者:黄权生 刊期:2004年第06期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重庆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重庆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著遗存较少,移民地名反而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著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重庆移民地名沿江的地区高于边远山区,老重庆高于...

  • 论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法治化改革

    作者:陈久奎 刊期:2004年第06期

    从法治及依法治校的基本理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学生管理的弊端,试图构建一个"管理体制民主化、管理依据规则化"的现代化、法治化的学生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