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0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_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_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民族学研究_民族文化、民族学研究_媒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2-433X
国内刊号:42-1704/C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2
复合影响因子:2.46
总发文量:2591
总被引量:17228
H指数:41
引用半衰期:6.6228
立即指数:0.1889
期刊他引率:0.9829
平均引文率:7.9032
  • 民族关系和谐性调控机制及其框架

    作者:张劲松; 张筱倩 刊期:2019年第03期

    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点在于民族关系的和谐,而由民族差异引起的民族矛盾或冲突是影响民族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和谐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民族关系和谐性主动调控机制,将民族和谐性主动调控机制分为:以政治调控、法律调控、社会调控和经济调控为主的谐则机制;以文化调控、意识调控、舆论调控和网络调控为主的和则机制;运用和谐双规则构建民族关...

  • 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

    作者:郝亚明 刊期:2019年第03期

    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间关系密切,通常前者被认为是后者的实践形式。但从逻辑和功能上来看,两者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空间基础,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则催生了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其在形成后又成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构基础。在...

  • 新时代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与治理--基于西北地区四个社区的调查

    作者:单菲菲; 罗晶 刊期:2019年第03期

    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新时代改善民族关系、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新举措。对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现实考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有助于实现民族互嵌的政策目标。通过西北地区四个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互嵌"语境下当前此类社区具有共性特征:社区边界感清晰且个体存在感较高,具备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社区居委会治...

  • 当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态势--以2018年度热点问题为例

    作者:王军; 侯文晓 刊期:2019年第03期

    发达国家民族问题是影响全球政治走势的重大议题。2018年度,欧美国家不同层次的民族问题均有突出表现,且具有涉及议题广、相关热点事件多的特点。其中,国家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及新部落主义同时崛起、共振合流的态势尤其值得警惕,需细致研究。上述态势意味着,在国内政治层面,西方国家原有意识形态共识日益受到挑战,基于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秩序面...

  • 从居住功能视角看黎族“隆闺”的空间文化生产

    作者:孟凡云 刊期:2019年第03期

    黎族"隆闺"是黎族群众因陋就简、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的文化产物。"隆闺"的特点是小、不设灶、给孩子们居住、易于搭建等,这决定着其临时性、补充性住房的属性。"隆闺"承载着黎族众多生产、生活功能,它是居住空间,是恋爱空间,还是社会交往空间,也是文化传承空间。希望世人深入观察,全面审视黎族"隆闺"文化,尽早纠正偏见,澄清讹误,还"隆闺"以本来...

  •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舒心心 刊期:2019年第03期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具有丰富的内涵,渗透在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以及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诸多方面。在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加强对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资源和生态智慧,对于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区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云南彝族火把节现代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敖慧敏 刊期:2019年第03期

    火把节是彝族传统节日中表现形式最为隆重的节日。目前,云南楚雄彝族举行火把节大致分为政府主导、政府引导与村民主导、旅游企业主导三种不同形式。总体来看,火把节文化传承与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境。彝族火把节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既要推动传承方式上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要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的整体性保护,还要以"政府引导、民间主...

  • 明清时期海南琼州府城居宗族的形成及类型

    作者:刘仕刚 刊期:2019年第03期

    宗族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在农业社会乡土性文化的支配下,成为社会控制与社会组织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学术界在讨论和研究宗族问题时,主要将视野聚焦在乡村,忽视宗族在城市的发展。根据在海南琼山府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可知宗族不仅存在于乡村,而且存在于城市之中。城市宗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乡村宗族精英城居化。琼州府城市宗族可分...

  • 民国小学《国语》课程与少数民族学生国家意识的塑造--云南彝族阿细教育的个案研究

    作者:陈昱岿 刊期:2019年第03期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制度化教育以把边疆少数民族整合入国家之内,以达到培养其国族意识的目的。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而言,国族建构首先必须学习和掌握国语。通过对档案文献及口述史资料的整理分析,考察民国时期云南彝族阿细学生《国语》课程学习的历史过程,展现此过程中阿细学生从阿细母语到国语纽带生成变化及国家意识的塑造机制。

  • 西南地区双语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作者:谢治菊 刊期:2019年第03期

    实施双语教育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满足少数民族个体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教师从事双语教育的动机比较纯正,对双语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和知晓度较高,对参与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目的、内容认识较好,认为在民族散居和杂居的西南地区开展民汉双语教育比较合理,能够将少数民族语言这一"拐杖"当成学生融入社会、平等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少...

  • 内蒙古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及影响因素--基于赤峰市的调查

    作者:杨胜才; 柳劲松 刊期:2019年第03期

    双语教育政策是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方面,科学评价是提升其实施绩效的必要手段。通过构建"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观绩效、客观绩效"四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双语教育政策进行考评,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政策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着政策制定与区情教情结合不紧,政策系统学习与理论研究相对不足,政策落实投入支...

  • 内地民族班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基于新疆中职班教育管理的调研

    作者:李芬; 高向东 刊期:2019年第03期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民族班教育取得巨大成绩,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分析了内地民族班教育政策的发展状况,并以上海市新疆中职班为例,分析内地民族班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内地民族班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 人类学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世界银行为例

    作者:周大鸣; 胡琴 刊期:2019年第03期

    从人类学参与国际组织项目运行的角度,追溯了人类学和国际组织合作的发展过程,呈现人类学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世界银行为例,简述了人类学在国际组织中的操作模式及在中国的实践状况。

  • 城镇化与逆城镇化:一种新型的双向对流关系--以厦门城中村曾厝垵为例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9年第03期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其摹本来自于未置可否的西方发达国家,事实上存在诸多问题。在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适时,2018年两会期间还提到了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话题。显然,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城镇化与逆城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向对流关系。厦门曾厝垵(曾村)曾经是一个传统的沿海渔村,改革开放...

  • 伏羲传说与景观叙事的互构--黄河乾坤湾地名标识的人类学解读

    作者:赵巧艳; 闫春 刊期:2019年第03期

    地名是在约定俗成中逐渐形成的对某一地域的指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仅是指示地理空间的符号,也是地域文化、地方传统和集体记忆的表征。在旅游发展不断深化和区域竞合不断加剧的今天,地名标识日益成为旅游景区提高知名度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黄河乾坤湾以传说资源的景观生产为契机,通过地名标识把"伏羲传说"变成现实呈现的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