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0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_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_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民族学研究_民族文化、民族学研究_媒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2-433X
国内刊号:42-1704/C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2
复合影响因子:2.46
总发文量:2591
总被引量:17228
H指数:41
引用半衰期:6.6228
立即指数:0.1889
期刊他引率:0.9829
平均引文率:7.9032
  • 马克思主义民族过程理论述论

    作者:王希恩 刊期:2019年第02期

    民族是一种历史过程的理论可以称之为民族过程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过程的论述在其民族理论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论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早期民族或原生民族的形成;一种是现代民族,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与对民族现象其他问题的论述一样,经典作家们对民族发展阶段规律的揭示有着...

  • 民族认同形成的影响因素考量

    作者:彭谦; 程志浩 刊期:2019年第02期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是影响多民族国家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命运。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移民不断增多,国际局势的瞬息万变,中西方近年来对于民族认同的探索不断深入。历史、地域、文化符号是形成民族认同的基本条件,而经济因素则会导致民族认同的不断转向,民族代表人士是建构或者推动民族认同形成的重要力量。民族...

  • 实质平等视域下国家奖学金评审机制的完善

    作者:潘红祥; 黄艳 刊期:2019年第02期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学生入学和就业层面,也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国家奖学金设立以来,它在激励和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其评定中,高校往往不区分学生的具体情况,简单地以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为评审标准来确定获奖对象,这对于第一语言为母、且具有文化差异的民考民、民考汉学生来说增加了难度。因此,高...

  • 国家认同视域中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与实现

    作者:吴玉军 刊期:2019年第02期

    多民族国家要确保每个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特别要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在民族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对其予以差别性对待,确保其实质权利和实质平等的实现,使每个民族及其成员切实感受到生活于这一国家中的自豪感,进而为国家认同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

  • 清水江文书中的“风水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苗族、侗族“择吉冢”文书为例

    作者:杨军昌; 杨宇浩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已收集整理出版的清代、民国时期的清水江文书中,关于“择吉冢”的内容及其体现出的“风水观”不仅引人注目,而且地域特色鲜明。研究发现,“择吉冢”类文书中的风水观及其相应的民间风水堪舆行为的大量存在,实则是清水江流域民族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史的重要内容。它表明了风水观念及其行为在清水江流域已深入人心,成为苗、侗等民族民众生...

  • 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探析

    作者:雷宇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的艺术形制,不仅深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对汉族传统艺术的仿像,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城址艺术崇尚自然的艺术理念,重生乐死的诗性表达,古朴沧桑的青石道路,简约实用的“桥上桥”建筑,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纹样等,使城址艺术更具魅力,亦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异彩。

  • 乡村振兴背景下缙云婺剧的活态传承

    作者:黄丽群 刊期:2019年第02期

    当前全国不少地方戏曲都面临市场萎缩、剧种濒临消失的境地,但浙江缙云婺剧目前不仅没有这些危机,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当地年产值过亿元的产业之一。缙云婺剧的特色十分鲜明,民间市场较繁荣。通过对缙云婺剧的考察与分析,归纳其特性,挖掘其繁盛背后的原因及其潜在问题,去探究地方小戏如何进行改革以利于其传承与发展,并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

  • 民族文化大众化与文化空间的拓展——以法国文化传播实践为例

    作者:陶喜红; 姜楠 刊期:2019年第02期

    法国民众的文化情结与法国的文化政策息息相关,尤其是“文化民主化”政策。从节日盛会、城市公园、街头壁画、博物馆和实体书店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实践来看,民族文化大众化催生了一定的文化空间,而文化空间的拓展又进一步为民族文化大众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两者相互支撑。法国以“文化普及”和“让文化贴近人民生活”等理念指导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 商周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地理观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李艳峰; 王文光 刊期:2019年第02期

    “华”“夷”是商周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念,这种观念以文化作为分类标准,因为文化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华”和“夷”也就可以相互转化。“天下”“四海”“九州”是早期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空间、政治空间,也是早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空间。从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五服”“九服”制度有利于各民族群体的交往、交流、交融,居于其中的...

  • 资源竞争、身份变迁与文化抉择——以党项西夏社会性格变化为例

    作者:郝振宇 刊期:2019年第02期

    党项本是一个俗尚武力的高山河谷游牧民族。自隋唐起,党项人在与中原汉人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互动中出现了由“俗尚武力”转向“文风赫然”的社会性格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以唐代拓跋李氏儒化为起始,经由西夏统治群体的提倡,而渐次普及到整个社会。推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党项人在面对客观环境造成的资源竞争危机时,及时对群体身份作出的有利于资源竞...

  • 南方少数民族土司的国家认同与地方治理——以土家族马氏土司为例

    作者:詹进伟; 田敏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土家族土司在历史时期通过与中央王朝、内外势力、本地土民等三个不同层次主体之间的关系互动,构成了一个开放式十字型社会结构。同时,中央王朝对土司在血缘传递、地缘管理和业缘分布三个情境中,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为手段,形成了一个闭合式四边形权利脉络。通过对土家族石砫马氏土司的详细考察,分析探讨与土司有关的社会结构和权利网络,揭...

  • 范当世雄健之笔与晚清诗风之新变

    作者:萧晓阳 刊期:2019年第02期

    范当世雄健之笔打破了晚清诗坛的沉寂。诗人以横放瘦硬的古文笔法作诗、以恢诡谲怪的新奇话语入诗、以逸出宋派的诗学新径论诗,痛苦的哀号乖离清真雅正之语、病中的呻吟摒弃论道述圣之言、真切的歌吟展现今日今时之我,诗中的写景之象呈现出莽苍之态、比兴之辞隐含着幽眇之意、奥衍之笔营构出荒寒之境,已开同光体先声,涵融着古典诗歌向白话新诗渐...

  • 明清“诗史”说与诗纪事著述的价值建构

    作者:邹福清 刊期:2019年第02期

    《唐诗纪事》是诗纪事著述的创体之作,明代中后期受到一批学者的高度评价。在诗、史有别的前提下由批评杜诗纪事转向思考事与情的关系、诗如何纪事等问题的“诗史”论争是明人建构诗纪事著述价值的语境,明人正是在事与情关系框架内展开对诗纪事著述价值的建构。理学家孔天胤曾为嘉靖钱塘洪氏本《唐诗纪事》撰序,通过追本溯源的方法从《诗》那里...

  • 闻歌而和:唐宋词体唱和的文本形态与唱和形态的扩容

    作者:赵惠俊 刊期:2019年第02期

    词体唱和的最初形态是闻歌而和,文本形态也不严格步韵,而呈现用韵宽松,重视原唱金句等特征。这在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唱和白居易的《春词》诗,张先苏轼不依韵唱和杨绘《劝金船》等唱和活动中均有体现。到了北宋中后期,欧阳修因听闻十年前的谢绛旧曲《夜行船》而应歌唱和,将词体唱和从原唱的当下时空中突破出来,扩容了词体唱和的唱和形态。...

  • 还珠楼主小说动物意象之生态伦理与抗暴寓意——以《边塞英雄谱》《天山飞侠》为中心

    作者:刘畅; 王立 刊期:2019年第02期

    还珠楼主的创作体现出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忧国忧民的时代性,结合现代生态伦理思想,其《边塞英雄谱》中的三个代表性动物意象,突出表现了还珠楼主“敬畏生命”的生态理想,马主要用来反衬英雄人物的侠义品质,狗代表坏人的凶恶,狒狒作为正派武侠的得力助手,也含有对未知力量的探求与担忧,三个意象与续篇《天山飞侠》构成了互文性。尤其狒狒形象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