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0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_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_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民族学研究_民族文化、民族学研究_媒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2-433X
国内刊号:42-1704/C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2
复合影响因子:2.46
总发文量:2591
总被引量:17228
H指数:41
引用半衰期:6.6228
立即指数:0.1889
期刊他引率:0.9829
平均引文率:7.9032
  • 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中外民族关系文化比较

    作者:青觉 刊期:2018年第04期

    18世纪以来民族关系文化经历了两条路径,一条是中国家国逻辑的民族文化,另一条是国外以西方思想为基础的三种文化,即霍布斯敌人文化、洛克竞争对手文化和康德朋友文化.这两条路径虽在中国晚清时有所交集,但却有不同的发展逻辑.与国外民族关系文化相比,中国民族关系文化在五千年历史底蕴中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兄弟民族关系文化,在建构和谐民...

  • 从修宪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发展与新特征

    作者:田孟清 刊期:2018年第04期

    宪法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增加“和谐”方面的内容,强调和谐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既反映了新时代民族关系内涵外延的变化,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对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对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进步,共建各民族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美好家园,...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文献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作者:杨须爱 刊期:2018年第04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文献是他们民族理论思想的基本载体,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源头活水.这些文献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且存在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十月革命之前的传播是自发性的,传入的文献很少,传播群体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传播渠道主要是在日本,传播活动尚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十月革命后传播进入自觉阶...

  • 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民族政策”及其逻辑分析

    作者:张少春 刊期:2018年第04期

    西方学术界、政府、媒体有关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话语呈现出混乱的复杂性,构成学术讨论与对外传播的障碍.通过分析美国《国别人权报告》关于我国民族政策话语的结构及其逻辑发现,以西方式“人权”理论作为基础,采用个体化的叙述是美国白皮书中建构“中国民族政策”话语的主要方式.其关注点集中在民族政策的地方实践,将社会转型、经济发展中的一...

  •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马盛德 刊期:2018年第04期

    部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具体实践.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初见规模.在建设工作中,还需要加深认识,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好方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

  • 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作者:林继富 刊期:2018年第04期

    羌族家园重建从多方面萃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保护、重建羌族民众主体价值、生活观念的文化归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家园重建关系的实践为当下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如何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经验.

  • 从文化关系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作者:王丹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特定区域性的一种整体性保护方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创造的文化关系空间,实质是保护人的生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需要保护和建设的文化关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自然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的关系...

  • 逆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若干问题研究——以闽台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作者:刘芝凤 刊期:2018年第04期

    基于闽台两地多个乡村的田野调查所得,以闽台历史文化名村为例,探讨逆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若干问题.厘清逆城市化的理论来源,及其对当下农村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古村落文明在历史价值、社会组织结构及德育教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明确宗旨、学习借鉴、扶持帮助等方面提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尤其结合当下实际运作的金融...

  • 民办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要场域

    作者:黎帅 刊期:2018年第04期

    民办博物馆具有文物藏品多样、参与主体多元、管理体制灵活、贴近民众生活等特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民办博物馆融市场、文化与民众生活于一体,通过藏品展览、社区融合以及现代科技的运用,较为有效地传承了民俗文化、艺术审美和历史记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不仅有助于...

  • 法团主义视角下枢纽型社会组织与民族事务治理——以A市M联谊会为例

    作者:王纪芒; 刘璐璐 刊期:2018年第04期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国家与社会关系重塑的结果,与法团主义所倡导的组织间的制度化合作理念相契合,是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过渡的生成物.A市M联谊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法团主义特征,在民族事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利益代表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但也存在垄断倾向和行政化的隐忧.向“伞状联盟”转型和去行政化是实现枢纽型社会组织功...

  • 治理视角下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公共服务研究——关于成都市浆洗街三个民族社区的调查报告

    作者:马晓玲; 洪舒蔓 刊期:2018年第04期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对其公共服务和治理功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成都市三个民族社区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城市多民族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既有集体的共同要求,也有个体的差异需求,对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治理的视角出发,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公共服务,应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为社区内包括流...

  • 学跨科际﹑思贯今古的李亦園先生

    作者:王明珂 刊期:2018年第04期

    通过自1999年以来与李亦園先生的几次学术往来接触事例,说明李亦園先生的学术特质﹑襟怀,以及他对学术界的巨大贡献.认为李亦園先生不仅对人类学及一般社会科学的国际研究学界十分熟稔,对于国际汉学之状况与动态也有相当认识,兼具卓越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开阔胸襟;李亦園先生并不以狭隘的专业来衡量学术,更特别注重贴近生活的主题,这是值得强调学术...

  • 李亦園与中国家庭研究:一个长期的对话

    作者:庄英章 刊期:2018年第04期

    从李亦園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彰化泉州厝农村一则田野素材“吃伙头”(轮吃伙头)的议题切入,阐述了李先生“致中和”的宇宙观及其建构.认为李亦園先生主要是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研究出发,透过对中国汉人民间社会的长期深入研究,特别是从中国人的家庭结构及其仪式行为切入,经长期的田野调查与对话,尤其是与海内外人类学同行的交流与讨论,逐步...

  • 从华人社会看中国与从中国看汉人社会——李亦園先生汉人社会研究述论

    作者:徐杰舜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汉人社会研究中,李亦園先生走的是先从海外华人社会看中国的路线图,从中国看汉人社会的研究是李先生倾力经营的学术之“园”.在从华人社会看中国与从中国看汉人社会中,从民间文化或小传统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人类学视角,既看清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又看清了中国文化对汉民族的规范性.但在李先生博大的心中,装着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在李先生看来,这样...

  • 简帛“说体”故事与中国古代“训语”传统——以北大简《周驯》为例

    作者:廖群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中国古代素有寓教于成败故事的“训语”传统,此“训”属于“说体”之“训”.北大简《周驯》恰是历史故事书,为战国时期周昭文公每月一讲训诫龏(共)太子的记录文本,印证了传世文献所提《训典》《训语》、“教之《语》”等等的“训语”之制.《周驯》所讲故事,有与《吕氏春秋》《新书》《韩诗外传》《说苑》等相同相似相异者,也有新见者,可作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