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哲学杂志 部级期刊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杂志简介:《宗教与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宗教哲学、经典诠释、思想视野、宗教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70
总被引量:77
H指数:4
平均引文率:7.6667
  • 康德与宗教问题相关的往来书信总辑

    作者:李秋零(译) 刊期:2019年第01期

    译编译说明:1.蒙本刊主编青睐,遵约将康德与友人之间凡涉及宗教问题的往来书信摘出提前发表,以飨读者。这些书信全部译自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第Ⅹ-Ⅻ卷(Kant s gesammelte Schriften,herausgegeben von der K niglich Preu 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ften,B ndeⅩ-Ⅻ,),第2版,1922年。

  • 康德的“目的论”情结——《判断力批判》的前史

    作者:李秋零 刊期:2019年第01期

    目的论思维是康德《判断力批判》一书的主题思想。首先,本文从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理性神学的批判谈起,认为康德在三种上帝存在的证明中,对采用自然目的论的自然神学的上帝存在证明给予了特殊的同情和重视;其次,本文追踪了康德的目的论思维在撰写《判断力批判》之前各个时期的形成过程,认为康德对人类历史的哲学反思对其目的论思维的形成...

  • “宗教性”的问题缘起与意义阐释——以宗教疑义为语境、以舍勒信仰现象学和施莱尔马赫宗教情感论为视镜

    作者:田薇 刊期:2019年第01期

    西方基督教是宗教,东方儒教是不是宗教?传统基督教在现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教会由中心退居边缘,这是否意味着宗教在现代人生活中越来越丧失意义?在中西古今语境下引出何谓宗教的疑义,面对疑难本文提出“宗教性”概念。所谓宗教性乃是指向人的存在的宗教性,指向终极而超越的宗教性,体现着人类通过无限性追求以超越有限性生存的先天形而上学倾向。...

  • 海德格尔思想的神学渊源——神人关系的现象学重建之一

    作者:王恒 刊期:2019年第01期

    海德格尔与神学思想的渊源不仅限于早期神学学习经历,还贯穿其整个哲学志业和身份认同。早期基督教原初生命体验作为主要思想来源,触发并贯穿了海德格尔的哲学之思,甚至较其思想中的古希腊传统来源更为源本。海德格尔思想的神学向度及其神学解构不仅激发了基督教—犹太神学传统内部的正面反馈和各类批评,也在现象学内部开显了新路径,为列维纳斯...

  • 设计还是涌现?——基于休谟—演化论视角的类比设计论考察

    作者:钱雪松 刊期:2019年第01期

    威廉·佩利与休谟均提供了关于上帝存在的类比设计论证。这一佩利-克里安提斯版本的类比设计论的成立与否,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类比设计论的RAI准则,而这又取决于如下两个条件:类比双方的类似程度,类比双方相类似的已知属性与所要论证的目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休谟的《自然宗教对话录》基于这两个条件对类比设计论提出了有力的驳难,而当代的演化论视...

  • 扩展的自由意志辩护及其内在局限

    作者:刘金山 刊期:2019年第01期

    扩展的自由意志辩护是彼得·范·英瓦根为应对“恶的证据问题”而构造的一个论辩,“堕落的故事”是该论辩的核心内容,范·英瓦根认为这个论辩可以一并解释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类恶。可以发现,扩展的自由意志辩护面临着三方面的疑难:无法说服无神论者、无法说服不可知论者、无法为某些特定的恶提供令人信服的说明。进一步,我们认为,“故事的相对性”...

  • “融散”与“福传”之辨——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引出的问题

    作者:杨慧林 刊期:2019年第01期

    “自然融散”与“导向性宣传”,是荷兰学者许理和对佛教和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描述,其中也包含了成败得失的判断。而基督教的“福传”被理解为“向外邦人传道”,正与“导向性宣传”相应。“融散”未必意味着佛教的“成功”,但是“融散型宗教”和“体制化宗教”确实被视为东西方精神气候的基本差别。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基督教和佛教本来面临着相似的...

  • 跨经典的诠释学:“字面与寓意之争”和“古今之争”的“辩读”与比较

    作者:梁慧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主要考察“前诠释学”时期的圣经注释学和中国儒家经典诠释传统,从圣经的“经”的指称及其正典化,较之儒经的称呼和典籍化,检视两大古典解释传统之主要的治经路向,以及方法论的演变和不同时期的侧重,意在致力于中西经典解释传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 一场关于天主观的当代争议——以神学家詹森的《追寻永生之天主》与主教团立场的冲突为中心

    作者:朱晓红; 陶姗 刊期:2019年第01期

    天主的不可知性是基督宗教的教理,它不同于对天主的不可知论,天主教会内自然神学和神秘主义长期并存的传统都见证了这个教理。在近代启蒙哲学和新教改革的冲击下,不可知论盛行、自然神学遭遇挑战。本文聚焦当代天主观,围绕受到教会官方批评的美国当代天主教女性神学家詹森《追寻永生之天主》著作争论,将涉及的天主的不可知性、类比理论、寓言或...

  • 人格尊严的基督教哲学解读

    作者:梁卫霞 刊期:2019年第01期

    人格尊严是基督教人论最根本的主题,是基督教自然论和社会论最重要的原则。基督教的人格尊严论主要基于《创世记》,早期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对之做过深入阐释和精细论证。现代基督教的人格尊严论是在对现代人类的生存处境、人的本性和构造、人的弱点、人的社会生活、人类活动、人的使命和归宿等进行全面审视和综合分析之...

  • 民主损失·政治友谊·虔敬与感恩——亚当·艾特尔的民主德性主张

    作者:李科政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丹妮尔·艾伦指出,民主损失将导致公民间的不信任,进而威胁到民主生活的稳定持续。要妥善地应对这个问题,民主社会的公民必须培养出一种习惯或技术,即一种把陌生人当作朋友来对待的“政治友谊”。然而,亚当·艾特尔认为,纯然作为一种技术的政治友谊自身缺乏力量,应对民主损失必须诉诸一些特殊的德性,即“虔敬”与“感恩”。通过引入托马斯·阿奎那...

  • 重新认识“宗教与中国文化传统”

    作者:张志刚 刊期:2019年第01期

    如何重新认识“宗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关系,可谓中国宗教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笔者之所以从学理上探究这一关键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学理探讨可以深化中国理论界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一场思想观念转变,即从“宗教鸦片论”经“宗教文化论”再到“宗教—文化观”;二是,这一学理探讨有助于更新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即一改以往海内外...

  • 论古希腊罗马思想中的光之美学

    作者:宋旭红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西方文明史中,光是一个横跨哲学史、科学史和艺术史的重要概念,但是现代学术对光的研究一直偏重于科学角度。本文从美学角度梳理分析古希腊罗马时期关于光的思想,以期找出光在西方文明史上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之根由。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时代,光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概念,而是隐藏于以太、火和太阳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之中;柏拉图将光从上述概念中独立...

  • 双重视角下的撒玛利亚妇人

    作者:刘时工 刊期:2019年第01期

    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社会现象,对的伦理反思却并不充分,正因如此,人们在此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当今时代,许多人着眼于社会现实而主张合法化,他们把这看作改善者处境的必要措施。以女性主义为代表的反对方则认为有损于性自主权,是对者的直接剥削。本文对合法化同样持反对态度,但认为损害性自主权的说法理据不足,本文转而从价值分立和良善生活的角...

  • 德占时期青岛的社会结构、文化理念与传教模式

    作者:吕绍勋 刊期:2019年第01期

    德占时期的青岛对于研究文化碰撞与交融,具有独一无二的样本意义。当时的青岛是一个复合式社会结构,德国殖民当局人为设置的等级制社会结构和青岛土生土长的传统社会结构相互叠加,形成了一个张力场。德国殖民当局等级制的社会结构乃是一种虚构,这种虚构之所以能够成立,来自两个方面的文化理念的支持,一是“种族主义”话语,二是“文明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