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哲学杂志 部级期刊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杂志简介:《宗教与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宗教哲学、经典诠释、思想视野、宗教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70
总被引量:77
H指数:4
平均引文率:7.6667
  • 亚当的童年:爱任纽人性论的当代意义

    作者:许志伟 刊期:2014年第01期

    即便在现代反自然主义的哲学潮流中,"自然性"仍然被很多人直觉地视为一种价值,尤其是人性更特别地被赋予一种与生俱来的价值和独一无二的道德地位,因此对任何"干预自然"的科技都深恶痛绝,并声称这些科技威胁了人类某些"神圣的"东西。但究竟"人性"中的什么东西让人感觉到如此神圣?在前达尔文时代,西方人一般认为人性最重要的、最为普遍...

  •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与“因德称义”

    作者:李秋零 刊期:2014年第01期

    犹太教—基督教传统均关注人在上帝面前"称义"。犹太教重视遵行律法,可谓"因行称义",其形式主义亦即仅注重外在表现有可能造成"信"与"行","内"与"外"的分裂而可能导致伪善,遭到耶稣的批判。保罗把耶稣的思想发展至"因信称义",为奥古斯丁和路德所继承。"因信称义"否认"行为"在"称义"上的意义,把"信"当做"称义"的唯一充分...

  • 新时代的新宗教

    作者:戴晖 刊期:2014年第01期

    荷尔德林和黑格尔有共同的思想开端,即把人性的自由奉为"一即一切"。这种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信念即哲学历史的最后一个时代的"宗教"。由信念到真理呈现出两条道路,它们是并行不悖的:荷尔德林的智慧形态具备独立的理性关系,其法度在自然的神圣性上;黑格尔的理性形态则以理念在自身的发展更新了实在,自然作为绝对精神的永恒的自我创生获得新的...

  •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从宗教与哲学视角看董仲舒天人关系思想

    作者:韩星 刊期:2014年第01期

    董仲舒的"天"的含义主要是神灵之天、道德之天和自然之天。神灵之天是董仲舒"天论"的思想形式,自然之天是董仲舒"天论"的哲学基础,道德之天是董仲舒"天论"的伦理核心,形成了一种有机结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都是建立在当时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基础上,都以重建道德理想和伦理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前者是一种宗教性的思想,是...

  • 语言、情感与生存——宗教哲学的方法论问题

    作者:谢文郁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是一篇关于哲学方法论的讨论。宗教哲学严格来说不是一门学科,它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即为宗教研究提供一种哲学方法论。本文从语言分析开始,对语词赋义、句子结构分析、命题演算的生存意义等方面进行一种生存分析,提供一种分析宗教语言和符号的路径。简略来说,本文在讨论语言赋义时阐述了两种基本方法,即经验指称和情感指向;在句子结构分析...

  • 海德格尔、佛教与深层生态学

    作者:麦考·E.齐默尔曼; 孙冠臣; 于艳玲 刊期:2014年第01期

    许多评论家曾评论海德格尔思想与东亚传统诸如吠檀多、大乘佛教以及道家思想的亲和关系。1在本文中,我将批判性地考察海德格尔思想与大乘佛教之间那些具有明显神似关系之处2。最近对海德格尔思想以及佛教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是二者都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论持批判态度,并主张提供另外一种选择,一些批评家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论是今天环境危机的...

  • 《庄子》的儒学批判和理解

    作者:卢国龙 刊期:2014年第01期

    《庄子》儒学批判和理解的思想实质,是文明史批判,即追问文明合理性的依据及其历史表现。本文叙述《庄子》的这一思想。

  • 明、知、识、执——论传统汉语哲学的知识构成与心性工夫

    作者:林安梧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论文旨在究明中国哲学,儒、道、佛三教,其知识论的四个层级:明、知、识、执。首先,将经由中西文明对比,指出我们是一"言外有知,知外有思,思外有在"的传统,此不同于西方文明主流之为一"以言代知,以知代思,以思代在"的传统。其次,就此落实来说中国哲学的知识论与心性修养论有着密切的关联;"执,陷溺于欲""识,了别于物""知,定止于心""...

  • 涂尔干论家庭的神圣性——从对乱伦禁忌的研究谈起

    作者:吴飞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通过梳理涂尔干的《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以及他的家庭社会学研究,讨论了涂尔干关于家庭神圣性的思想。在涂尔干看来,之所以乱伦禁忌是所有文化中最大的一个禁忌,主要是因为男女之间的关系与家庭关系是不同的。他认为,家庭是最早的道德共同体,家庭情感是最早的宗教,因而家庭关系总是有一层神秘的色彩。但男女是以自由为核心的,与这种神圣观念...

  • 言为心“身”:安都经学宗师狄奥多若的本体论类比与“身”的玄义探析

    作者:朱东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安都学派是教父时代与亚城学派相抗衡的经学学派,狄奥多若作为该学派的经学宗师,力倡字义解经法和"言—人"基督论,并从"言心同在""言心同质"、言为心之"身"三个本体论类比的维度出发,阐述了"圣父—圣子"关系犹如"心—言"关系。唐代景教入华之际,即尝试吸纳儒家用语"(修)身"和佛学用语"身"(kaya)来翻译"parsopa/prosopon/pe...

  • 论“自然”作为伦理原则的依据

    作者:方旭东 刊期:2014年第01期

    研读《庄子》当中有关"天人之辩"的著名段落,可以看到,《庄子》作者与注者郭象对待动物的立场迥然不同,而其理论根据却都是自然原则。在西方思想史上,郭象的观点(人类对动物的使用,是其天性使然)不乏同调。这种观点在当代被批评为物种歧视。物种主义是自然叙事的一个逻辑引申。在如何对待动物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自然如何,而是义务如何。"...

  • 《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本意发微

    作者:梁涛 刊期:2014年第01期

    《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是庄子后学黄老派提出的思想观念、政治主张及学术评价的标准和原则。其中"内圣"主要指"以天地为宗""恬淡寂寞虚静无为",指一种超脱物外、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外王"则是指通过"因循为用"、君无为而臣有为所达到的"海内归""天下服"的具体事功,指"无为而功天下"。内圣主要是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天人...

  • 论国家与宗教

    作者:黄裕生 刊期:2014年第01期

    自由不仅因使人能相互理解、相互敞开而生活于伦理共同体里,而且因使人能打开未来而生活于另一个世界,也即生活于宗教性之中,一切宗教信仰都是这种宗教性存在的展开。国家虽然是由自由的成员个体契约产生的,但是,它必定是在伦理共同体基础上契约出来的,因此,国家负有伦理使命。就其产生与内在性而言,国家与宗教都是相互独立的,任何相互僭越,都直...

  • 向死而生与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存论结构

    作者:孙向晨 刊期:2014年第01期

    生存论哲学对于传统的西方哲学来说是一次解放,它以更为自由的方式勾勒出不同文化传统的生存论结构,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哲学概念,一如冯友兰先生那样套用新实在论的哲学来解读中国思想传统。海德格尔有关于此在生存论结构的描述,萨特有关于自为与为他的结构,莱维纳斯(E.Levinas)面对他者的源初伦理的结构,对于刻画一种中国文化传统下的生存论...

  • 自由与权利——以严复为中心

    作者:陈静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中文的"自由"最早出于东汉末大儒郑玄对《礼记》的注释。郑玄一使用"自由",就划分了"行自由"和"不敢自由"的界限,而以"帷薄之外"为"自由"的场所。因此,中文传统含义的自由不能与人际关系和礼仪制度发生关系,一旦发生关系就必定贬义化。严复用"自由(自繇)"翻译liberty,强调"自由"的权限含义,才使自由进入社会生活,成为重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