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哲学杂志 部级期刊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杂志简介:《宗教与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宗教哲学、经典诠释、思想视野、宗教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70
总被引量:77
H指数:4
平均引文率:7.6667
  • 宗教与哲学:对立还是互动?

    作者:金泽 刊期:2012年第01期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一个老问题,也是贯穿宗教学一百多年发展进程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学科上说,宗教学与哲学是可以分立的两个领域;但是它们之间的密切关联,可以说从以苏格拉底和老子等思想家为代表的"轴心时代"以来的2500多年中,总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之中,时而合作、时而冲突地相互任用。

  • 宗教哲学的中国意义

    作者:张志刚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题为"宗教哲学的中国意义",就是想专门议论一下: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背景下,加强宗教哲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有什么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或者说,有何种"特殊的重要性"。

  • 实在的面纱?——从宗教实在论到宗教实在超越论

    作者:王志成 刊期:2012年第01期

    长久以来,在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持续争论中,核心的问题是人类语言中的各种"概念"或"观念",譬如国家、物质、上帝等,在现实世界中是否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如果坚持它们是客观的存在就是唯实论;如果坚持它们只是人们从众多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只具名称意义、不具实在性,就是唯名论。

  • 西洋哲学、宗教概念的再阐释

    作者:顺真 刊期:2012年第01期

    晚清以来,凡中国文化最新之阐释,无不受到西洋文化之影响,并逐渐形成固定研究之模式和大致不变之框架。其对文化原典核心性阐释方式,即是依据近代以来西洋单一理性为主流的阐释方法为根本方式,倡导概念式的内在展开,并力图以此与西洋的研究潮流相接轨。

  • 西方神学与哲学的关系——从潘能伯格的《神学与哲学》一书谈起

    作者:李秋零 刊期:2012年第01期

    西方的基督教产生在一个有着深厚哲学传统的文化处境之中。宗教与哲学分属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却都以对终极问题的回答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因此,基督教一开始就与哲学有着难解之缘,这是研究者们公认的事实。神学作为基督教的最高理论表现形态,与哲学的关系就更是密切了。

  • 哲学是争取不可能之物的斗争——舍斯托夫论克尔凯郭尔

    作者:徐凤林 刊期:2012年第01期

    1929年2月27日,舍斯托夫夫妇邀请来索邦大学讲学的胡塞尔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午餐过后,他们马上到另一个单独房间,开始了哲学谈话。他们在"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上展开激烈争论。舍斯托夫说:"哲学是伟大的、最后的斗争。"胡塞尔尖锐地回答:"不,哲学是反思。"但当舍斯托夫的、最后的斗争。”

  • 心性与本体——牟宗三思想中的康德与儒学

    作者:唐文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牟宗三会通中西的一个理论要点是用康德意义上的善良意志(good will)来诠解儒家思想传统中的良知心性。善良意志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要恰当地理解这一概念必须刻画其整体的理论脉络。

  • 康德与人性论

    作者:傅永军; 尚文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正文开篇,康德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禀赋"(Predisposition)。与这个概念相关,康德谈到了"善";在引入此概念之后,康德接着又提到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就是"倾向"(Propensity),与这个概念相关,康德提出"恶"的问题。

  • 奥古斯丁论死亡

    作者:吴飞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死亡的产生是原罪的一个重要后果,甚至可以说,人因为堕落而带来了死亡,这是原罪最基本的含义。考察死亡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奥古斯丁的原罪观,以及相关的很多问题。但死亡也给奥古斯丁带来了很大的理论困难,特别是放在他的时间学说之下。

  •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论情感最初波动之罪责

    作者:吴天岳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 恐惧、愤怒、快乐往往不期而至,人们因此习惯于将被动性作为情感的典型特征。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用(?)aθο(?),passio,affectus这样的字眼,将情感刻画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受,甚至不得不忍受的东西。

  • 尼采与基督教

    作者:田立年 刊期:2012年第01期

    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通常予我们以深度含混的观感。一方面,他宣布"上帝死了",激烈批判基督教和基督教道德,以基督教的凶恶敌人"敌基督"自许。另一方面,自尼采思想开始传播,在教会内部以及外部,就一直存在着各种努力,力图为尼采之敌基督教言行漂白,证明他如何虔诚,如何具有宗教性,甚至说他才是真基督徒和宗教人。

  • 尼采:从精神的自然哲学到爱的宗教

    作者:赵广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 关于"哲学"这个概念,尼采会因文本、章节、话题、视角、语境和修辞的具体需要,给出不同甚至看似矛盾的说辞,这是尼采思想丰富、复杂和深刻性的生动表现,无碍于他精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无碍于其思想的可理解性。

  • “柏拉图式的爱”的神哲学意义

    作者:梁中和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灵魂与爱的诞生:苏格拉底以来的思想渊源 苏格拉底和几位青年的爱情自古皆知,如果以现代病理学的眼光把当时男性之间特别是男性长者和青年之间的爱恋,看作一种有机体和心理病因的性倒错、同性恋,那么必将错过苏格拉底对爱的看法。

  • 托马斯·阿奎那与毛拉萨德拉的存在论

    作者:王希 刊期:2012年第01期

    前言:"存在"问题之重要性 形而上学重心的转向:从"存在者/是者(ens/ )"到"存在/是(esse/ )"本身。 众所周知,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 关于穆罕默德·阿布杜的“存在神学”观的理解与反思

    作者:马福元; 丁彦虎 刊期:2012年第01期

    "存在神学"问题是东西方文明,尤其是宗教哲学领域进行宗教研究时要给予特别重视的重要问题。当代著名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倡导者之一的汉斯·昆说:"没有各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各民族间的和平;没有各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各宗教间的和平;没有对各宗教的研究,便没有各宗教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