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华肿瘤防治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 【正文】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

作者:周晓云; 何奇; 王杰; 杨莉; 叶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 上海200030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   淋巴转移   预后  

摘要: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作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易于淋巴管侵犯、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IMPC患者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3-12-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诊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92例乳腺癌患者。其中,IMPC患者21例,剔除1例行新辅助化疗者,共纳入首次治疗为手术的20例IMPC患者和首次治疗为手术的413例IDC-NO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并随访两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比较两者的发病年龄、肿瘤组织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管内癌浸润、血管内癌浸润、神经管内癌浸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Ki-67、病理分期、分子分型、及复发转移和总生存率,分析两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IMPC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2.35%(21/892)。纳入研究的IMPC患者与IDC-NOS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0.65±9.38)岁和(51.17±10.83)岁,P=0.526;肿瘤组织直径中位数分别为1.75cm(0.8~6cm)和2cm(0.3~5cm),P=0.794;淋巴结转移个数中位数分别为2个(0~16个)和0个(0~36个),P=0.192;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5.00%和34.78%,P=0.18。IMPC患者中淋巴管内癌浸润及血管内癌浸润的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IDC-NOS患者,P=0.002,P=0.002。IMPC患者与IDC-NOS患者中,ER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66.00%,P=0.012;PR阳性率分别为80.00%和66.30%,P=0.003;HER2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13.07%,P=0.007;Ki-67表达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5.00±19.08)%和(21.32±22.59)%,P=0.105。pTNM分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