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民政医学 消渴的几点不同看法 【正文】

消渴的几点不同看法

作者:陈炳; 万菁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温州325000
消渴   症状不典型   中医临床   宋金元时期   内科学教材  

摘要:消渴属于中医临床的一个疑难病,治疗上颇为棘手。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更以消渴为篇名,对其作专门论述。关于消渴的辨治,在唐代以前大多以“肾虚燥热”立论。而到宋金元时期“三消燥热”之说逐渐成为主导,并一直沿用至今。久之,人们习惯于把消渴涉及的脏腑定位在上焦肺、中焦胃、下焦肾。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也继承了这一思维定式,把消渴分为肺燥、胃热、肾虚上、中、下三消来辨治。然而,现在临床研究表明,消渴是一种复合病因综合征,临床上典型的三消症状仅占消渴患者的20%左右,大多数患者三多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仅因其合并症就诊,依血糖、尿糖及糖耐量试验等检查结果方才确诊。因此,三消辨证的方法已不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