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核物理评论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uclear Physics Review

杂志简介:《原子核物理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31/O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核物理、加速器、核技术、交叉学科、核能与核数据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核物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7-4627
国内刊号:62-1131/O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英语、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039
总被引量:2396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6.75
期刊他引率:0.7135
平均引文率:22.2603
  • 晕核^6He(25MeV/u)的单、双中子转移截面测量

    作者:叶沿林; 庞丹阳; 葛愉成;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艾颖; 张高龙; 王佳; 陈志强; 胡青元; A.Ozawa; Y.Yamaguchi; C.Wu;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刊期:2005年第01期

    实验测量了25 MeV/u 的6He+9Be反应中的单、双中子转移微分截面.利用反应耦合道模型初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计算大体重现截面值.转移反应对末态有相当的选择性, 并且双中子转移截面主要来自到基态的一步过程.后角度截面的上升可能与连续态的耦合有关.

  • 晕核^6He(25MeV/u)在^9Be上的破裂反应

    作者:王佳; 叶沿林;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张高龙; 庞丹阳; 吴翠娥; 陈志强; 胡青元; A.Ozawa; Y.Yamaguchi;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刊期:2005年第01期

    25 MeV/u 6He+9Be反应的实验中利用多个探测器望远镜对反应产物进行了测量, 对实验中各个角度测量到的4He进行观察, 将其中两个有高能峰成分的探测器划分成三部分, 得到不同角度4He的单举能谱和破裂产生4He的微分截面.

  • 晕核^6He(25MeV/u)在^9Be上的弹性散射研究

    作者:庞丹阳; 叶沿林;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陈志强; 胡青元; 张高龙; 王佳; A.Ozawa; Y.Yamaguchi; C.Wu;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分析了北京大学核物理实验小组在日本RIKEN实验室完成的25 MeV/u 6He和9Be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 得到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利用双折叠模型, 并通过拟合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得到了此弹靶体系在此能量下的弹性散射光学势.

  • 镜像核^13N^13C和^15N-^15O中的激发态晕或皮

    作者:陈金根; 蔡翔舟; 沈文庆; 马余刚; 任中洲; 蒋潍舟; 钟晨; 魏义彬; 郭威; 周星飞; 马国亮; 王鲲 刊期:2005年第01期

    用非线性相对论平均场对两对镜像核13N-13C和15N-15O进行了研究.发现无论在基态还是激发态, 用两套参数所得的结合能都跟实验值很接近.计算结果显示13N的第一激发态(2s1/2)和第三激发态(1d5/2)各存在一个非束缚的质子晕, 而13C的第三激发态(1d5/2)存在一个弱束缚的中子皮.另外研究表明, 在另一对镜像核15N-15O的第二激发态(2s1/2)和第一激发态(2...

  • ^17C反应截面的测量及其密度分布分析

    作者:吴翠娥; Yamaguchi; Y; Ozawa; A; Tanihata; I; 叶沿林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线上用透射法测量了能量为79 MeV/u的17C在12C反应靶上的反应截面; 利用有限力程Glauber模型对17C的密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拟合本实验结果及高能区的实验数据发现, 17C的中子密度分布中存在一个尾巴.基于芯核加单粒子密度分布的假设, 认为17C的价中子主要处于1d5/2轨道.

  • 大爆炸核合成相关的^8Li(d,p)^9Li反应截面测量

    作者:李志宏; 柳卫平; 白希祥; 郭冰; 连钢; 颜胜权; 王宝祥; 陆昀; 曾晟; 苏俊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利用8Li次级束测量了质心系能量7.8 MeV 2H(8Li, 9Li)1H反应的角分布, 导出了8Li(d, p)9Li反应的天体物理S因子及9Li→8Li+n虚衰变的渐近归一化系数.

  • 两种计算旋转中子星性质方法的比较

    作者:文德华; 陈伟; 刘良钢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两种基于广义相对论的计算旋转中子星性质的数值方法: Hartle法和Butterworth和Ipser法(简记为BI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讨论和比较.对基于不同物态方程给出的旋转中子星的性质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给出的相关结果例如旋转中子星的质量、半径和形变等基本一致, 特别是在观测值范围内的计算等均能较好地解释观测结果.

  • 中子皮厚度与中子星半径

    作者:李俊; 沈刚; G.C.Hillhouse; 孟杰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在拉氏量密度中引入同位旋相关的高阶修正项, 研究了中子皮厚度和中子星半径的关系.利用有效相互作用PK1得到208Pb的中子皮厚度最小可达0.17 fm, 这与近期Skyrme-HF模型得到的结果一致.随着同位旋相关的高阶修正项系数的变化, 208Pb的中子皮厚度和中子星半径的变化趋势相同.

  • 利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核物质与中子星的研究

    作者:班淑芳; 李俊; 张双全; 贾焕玉; 桑建平; 孟杰 刊期:2005年第01期

    研究和详细地比较了RMF理论中不同的有效相互作用强度的密度依赖性, 并且讨论了这种密度依赖性对于核物质和中子星性质的影响.对于核物质, 不同的参数组给出的对称核物质的饱和点非常接近, 基本都在经验值的范围内.对于中子星, 考虑超子后不同参数组给出的质量极限的范围为1.52-2.06 M☉, 半径为10.24-11.38 km.

  • 核物质的对称能与中子皮厚度

    作者:沈刚; 李俊; Hillhouse; G.C; 孟杰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现有的平均场模型中引入同位旋相关的高阶修正项, 研究了核物质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和208Pb的中子皮厚度.采用新提出的PK1相互作用以及NL3, S271和 Z271相互作用, 得到核物质饱和点对称能的范围为 29-38 MeV以及相应的208Pb中子皮厚度为0.17- 0.28 fm.在所有相互作用中, 核物质饱和点的对称能与208Pb的中子皮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 元素指定是鉴别重丰中子核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岩冰; 袁双贵; 杨维凡; 丁华杰; 牛雁宁 刊期:2005年第01期

    简单地介绍了远离β-稳定线重质量丰中子核的合成和研究的科学意义, 报告了元素指定对远离β-稳定线重丰中子核研究的重要作用.

  • 新同位素^265Bh(Z=107)的合成证据

    作者:甘再国; 郭俊盛; 吴晓蕾; 范红梅; 秦芝; 雷祥国; 董成富; 徐华根; 陈若富; 张福明; 郭斌; 刘洪业; 王华磊; 谢成营; 冯兆庆; 郑勇; 宋立涛; 骆鹏; 徐瑚珊; 周小红; 靳根明; 任中洲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6Mg离子束轰击243Am靶, 产生了新同位素265Bh.实验中用氦喷技术对产物进行传输, 并用一套具有数对探测器组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对产物进行收集和测量.通过观测265Bh与它的衰变子核261Db及257Lr之间的α衰变的关联, 实现了对新核素的鉴别.实验测得265Bh的α衰变能量为(9.24±0.05) MeV, 半衰期为0.94+0.70 -0.31 s.

  • 质子与重离子肿瘤治疗的进展

    作者:李文建 刊期:2005年第01期

    简要介绍了质子与重离子肿瘤治疗的历史和现状.现在,全世界有质子治疗中心23家,治疗肿瘤患者总数为39 612人;重离子治疗设备有3台,治疗肿瘤患者4 511人(包括He离子治疗2 054例病人).

  • 肿瘤治疗的重离子束物理性质研究

    作者:党秉荣; 李文建; 马秋峰; 李强; 周光明; 王菊芳; 郝冀芳 刊期:2005年第01期

    重离子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优越的物理性质,因此,研究其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也就成为肿瘤治疗中的基本课题,介绍一些研究结果来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

  • 碳纳米管的离子束焊接研究

    作者:王震遐; 余礼平; 张伟; 孙立涛; 韩家广; 朱志远; 何国伟; 陈一; 胡岗 刊期:2005年第01期

    用C+离子束轰击多壁碳纳米管后, 发现了大量的由无定形碳纳米线组成的连接结构.这种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分析确认的离子束焊接方法, 不但可以作为准备纳米电子(光子)学器件和线路的手段, 结合微操纵技术, 也有可能对其它系统器件排布的制作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