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杂志简介:《云南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00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特稿、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文主义反思、政治学、经济学、边疆治理现代化、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东方学...

主管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8691
国内刊号:53-1001/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8
复合影响因子:1.12
总发文量:2225
总被引量:11802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4.625
立即指数:0.043
期刊他引率:0.9441
平均引文率:11.8065
  • “一带一路”建设与菲律宾“大建特建”规划——对“债务陷阱论”的反驳

    作者:李金明 刊期:2019年第04期

    菲律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天然伙伴。杜特尔特总统提出的“大建特建”规划,正好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中国对菲律宾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各种资助,但是这些资助却遭到西方媒体与菲律宾国内反对派政客的攻击,他们提出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警告菲政府提防中方设下的“陷阱”。其实,...

  • 时代之问与伦理之思——论伦理学的出场方式与嵌入方式

    作者:晏辉 刊期:2019年第04期

    伦理学的出场和嵌入方式取决于伦理学把握生活世界的方式及其学科使命。它起于对现实伦理问题的提问和追问,中介于对伦理问题的慎思而达于对问题的解决。当代生活世界呈现给伦理学的问题是:问题的重叠性、德性的差异性、规范的多样性和实践的复杂性。伦理学要基于对于伦理问题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沉思,指明伦理问题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试...

  • 康德的“敬重悖论”及其解决: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

    作者:黄素珍 刊期:2019年第04期

    根据对康德实践哲学的一个传统解释,康德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一个过于严格的承诺:道德法则对所有理性存在者都是普遍的、不偏不倚的,对道德法则的遵循是出于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性因素的纯粹意志动机,情感因其属于感性领域而被排除在道德考量之外。但这个结论对康德的道德心理采取了简单化、扁平化的解释,实际上,康德对“敬重”这种特殊情感的重视贯穿...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伦理精神流变

    作者:潘坤; 王智垚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各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案历经重大变迁。中国始终在坚持以全世界人民为中心的整体性发展的政治伦理精神主线上,紧扣时代主题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矛盾演变,在制度伦理精神、交往伦理精神与生态伦理精神等各个维度不断流变,不断寻求最为合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案。70年的历史发展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国共产党富强思想深化演进的“变”与“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富强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

    作者:周自豪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与世界共发展的富强之路。富强思想的深化演进既呈现出阶段性重心转移的特征,又存在始终不变的统一本质。“变”体现在建设重心从“强国”到“富民”,再到“全面富强”的深化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透彻感悟基础上社会主义实践的持续推进,也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

  • 历史政治学视角下的血缘道德王国——以周王朝的政治理想与悖论为例

    作者:徐勇; 杨海龙 刊期:2019年第04期

    人类文明起点相同,路径不一。西方文明路径的重要特点是空间的位移,文明和国家形态不断在炸毁的“废墟”和开拓的“空地”上建立。中国文明进程的重要特点是长时间的延续。文明和国家形态不是在“废墟”和“空地”上建立,而是在同一空间里自我演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构成国家诞生的母体,并对未来的国家造型和演进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

  • 因税而治:区域性国家治理的机理——以区域村庄形态调查为依据

    作者:陈军亚 刊期:2019年第04期

    国家因税而生,因税而治。赋税是衡量政权对基层社会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重要指标。从赋税的角度观察国家,国家权力在县以下的活动十分清晰,但其介入程度和治理方式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国家疆域的边缘及赋税可获得程度较低地区,国家呈现“浅度介入”与“悬浮治理”的特征;在中部赋税供给能力较高地区,国家政权在基层社会的活动具有更大的“延伸性...

  • 公共责任制:河长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

    作者:郝亚光 刊期:2019年第04期

    治水即治国。在中国双层治水体系下,除了中央集中治水和基层自愿联合治水的两极类型,还有大量区域性的地方长官治水。与中央非常态性集中治水不同,地方主官治水是政府执行公共职能的日常行为。从政府治水公共职能的产生与演进看,河长治水有其内生性、必要性和正当性。在中国,水资源的公共性由“官”来体现,官就是“公意”的体现。公意若得到较好...

  • 国内外村落衰退研究的进展及启示

    作者:时慧娜; 许家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乡村聚落的急剧变迁。同关注城市发展相比,村落研究尤其是村落衰退研究较为薄弱。对国内外村落衰退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人口外迁、经济凋敝、就业机会缺乏、社会功能弱化是衰退村落的共同特征,交通可达性、公共服务可获得性、自然地理环境恶化、产业匮乏是引起村落衰退的主要诱因。村落衰退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为乡村韧性...

  • “大国小农”下云南农村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陈晓未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经历四十年的农村改革,全国小农户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值得关注的是,云南小农户呈现出了与全国迥然不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云南深化农村改革陷入了四重困境:一是工业化带不动农业现代化;二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难以有效对接;三是农民收入结构调整异常缓慢;四是农业弱质低效。云南农村改革要走出这种困境,...

  • 农民组织化的反贫困效应研究

    作者:拜茹 刊期:2019年第04期

    对全国10个省份的农民进行的调查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的组织化有了快速的发展,但组织化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农民组织化有显著的反贫困效应,但这种效应主要来自农民的组织参与广度,而不是组织参与深度;农民组织参与广度对农民贫困的影响,主要来自经济组织参与广度,而不是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广度。不同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健康状况、所...

  • 以人口城镇化破解“空间贫困陷阱”——一个城乡联动的减贫新思路与制度创新

    作者:张耀宇; 沙勇; 周翼虎 刊期:2019年第04期

    目前中国的贫困问题呈现出了“空间贫困陷阱”的特征,贫困人口集中居住于地理环境恶劣地区。由于宏观上的地理环境约束极难克服,所以导致这类地区的贫困治理成本高而效率相对低。有鉴于此,应转变治理思路,考虑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合理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贫困人口跳出“空间贫困陷阱”,实现自我发展,从而釜底抽薪地化解...

  • “舞台真实”理论在民族旅游文化保护策略中的运用误区——基于对“前台、帷幕、后台”开发模式的反思

    作者:谢冰雪; 胡旭艳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一直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两大主要目标,“前台、帷幕、后台”开发模式借鉴马康纳的“舞台真实”理论,通过对区域的划分、差别化发展旅游经济,从而达到经济与文化平衡的目的。但是,四川王朗白马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却表明,“前台”“后台”等区域定位未能完全正确反映“舞台真实”理论的内涵,且仅从“舞台真实”理论角度出发...

  • 中缅边境地区跨国外劳生存现状的空间研究——基于云南省瑞丽市红木家具业的调查

    作者:唐婷婷 刊期:2019年第04期

    目前,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瑞丽市红木家具行业中有一定数量的缅籍劳工,该群体存在一定的面对合法性身份的逃避和缝隙空间挪用的现象。在他们与各空间内、外的互动和适应中,一方面群体的主体身份认同意识被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异国空间之下的群体生存空间也由此得以建构。缅籍劳工群体空间位置关系的变化和缝隙空间的主体意识显现,在很大程度上表征或...

  • 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作者:宋媛; 张源洁; 胡晶 刊期:2019年第04期

    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教育素质、健康素质低下和劳动技能较弱,能力贫困现象突出,已成为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目前,这部分地区的教育扶贫机制未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机制有效性不足等机制性障碍,严重制约着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能力提升,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有效推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