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杂志简介:《云南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00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特稿、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文主义反思、政治学、经济学、边疆治理现代化、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东方学...

主管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8691
国内刊号:53-1001/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8
复合影响因子:1.12
总发文量:2225
总被引量:11802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4.625
立即指数:0.043
期刊他引率:0.9441
平均引文率:11.8065
  • 国家统一视阈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

    作者:胡兆义 刊期:2012年第04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 论宗教对族群边界论的功能解释——对纳家营汉族“马天君”神话的宗教人类学解释

    作者:李红春 刊期:2012年第04期

    云南通海纳家营村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回、汉、彝等民族杂居的村落,有着回族身份的魁阁马天君新神话人物在汉族社区中的出现,隐喻纳村回汉关系里超越民族文化边界的历史面相,这一个案对于族群边界理论中族群宗教文化的解释理论有所补充。超越族群边界神话故事这一宗教现象,成为宗教对族群边界功能界定与解释的一个具体范例。

  • 当代回族民间知识精英的伊斯兰文化译著活动

    作者:冯杰文 刊期:2012年第04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引起的回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回族民间兴起了以阿訇和经师为主体的回族民间知识精英的伊斯兰文化译著活动,这场译著活动是回族民族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困境的一种文化反省,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也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民众进行的"深层文化启蒙",译著活动对回族文...

  • 旅游发展与民族村寨的边界跨越——以云南曼听村与贵州西江村为例

    作者:李强 刊期:2012年第04期

    云南曼听村与贵州西江村的旅游发展现实表明,这些村寨正呈现出自然边界、行政边界、经济边界、社会边界、文化边界的跨越,正自然地向"城镇化"转型,这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边缘乡村城镇化之路。

  • 广东普宁地区潮汕人葬礼的伦理特征

    作者:陈爱丽 陈坚伟 刊期:2012年第04期

    广东普宁地区潮汕人的葬礼有着繁复的仪式,蕴涵着鲜明的伦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出来的浓厚的"孝"观念;二是以"礼"为基础;三是过程强调尊卑有序;四是具有浓厚的家族宗法观。葬礼中既蕴含着优秀的传统伦理文化的内涵,也有着某些与时展相悖的内容,因此,需要弘扬其中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去其糟粕。

  • 马克思视野中的危机观念——兼论传统上理解的马克思危机理论及其缺陷

    作者:张聪卿 刊期:2012年第04期

    马克思在批判思辨历史哲学和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第一次把危机概念的"社会事实"和"历史意识"双重向度统一起来,使之成为其"唯一的历史科学"的重要范畴。蕴含于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的危机观念,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和"终极性危机"两个层面危机的无情揭露和深刻剖析中,得到了具体的展开。传统上理解的马克思危机理论由于自身的缺...

  • “马克思与正义”论争和批判社会科学方法

    作者:梁孝 朱红文 刊期:2012年第04期

    马克思是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还是以某种正义观评价资本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争论双方都混淆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和批判社会科学,割裂了马克思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忽视了在以解放为旨趣的马克思的批判社会科学中,对社会的科学认识与对社会的正义评价是内在联系的,而历史必然性的实现是无法离开人...

  • 马克思尊严观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

    作者:韦汉吉 吴远 刊期:2012年第04期

    马克思的尊严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在"现实"和"应有"的尖锐对立中,马克思"转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从人的社会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去理解人的尊严。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马克思扬弃了西方传统的尊严观念,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尊严观。马克思尊严观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社会关系和特定时代人民对于尊严...

  • 西方美学现代形式论的观念史意涵

    作者:张旭曙 刊期:2012年第04期

    现代形式观念是指,抛弃内容和形式之间关系的老课题,反对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从对内容、主题、思想的研究转向分析作品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关系的文艺本体论。其真正起点是克罗齐、英国形式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塞尚,思想史背景和生成动力是19世纪以来流行的形式主义命题艺术的超功利性和自律性、从时间转向空间、现代现象学运动、20世纪的语言论转...

  • 先秦哲学中的“静”观念

    作者:王正 刊期:2012年第04期

    静,最初与动相对,后来逐渐发展出政治安宁等褒义,并在春秋时期具有了德行的意义。先秦儒家十分重视静,孔子以静比喻"仁者",孟子讲"不动心",荀子讲"虚一而静",都认同静在工夫修养中的意义。但在儒家看来,静并不是第一性的观念,它是依附于礼或心的第二性观念。而在道家思想中,静被视作第一性的观念,是可以代表道的,所以静是道家本体论、宇宙...

  • 论人的文化主体性

    作者:苗伟 刊期:2012年第04期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性之镜映射的是文化的影像,人之为人在于文化的先在性。然而人既是文化的剧中人,又是文化的剧作者。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人之文化主体之所以为主体,就在于人之主体存在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治动力——基于地方政府动力缺失的视角

    作者:侯赞华 刊期:2012年第04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在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及其行为对能否及时、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与既有制度安排来看,地方政府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动力缺失的问题,原因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地方政府职能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消解了...

  • 新中国“部际协调”六十年:过程、困境与对策探索

    作者:张翔 刊期:2012年第04期

    协调政府部门间关系(部际关系)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题之一。根据社会公共服务诉求与政府部际协调程度这两个基本变量,可以将1949年以来的中国政府部际协调分为四个不同的历时性形态。从政府部门间关系的历时变迁中,以主动协调为特征的"伙伴关系"是政府部际协调的应然方向。但是,在实然层面,政府部门间的"权责壁垒"是建构"伙伴关系"的机制...

  • 行政决策的程序价值及其制度设计

    作者:戴建华 刊期:2012年第04期

    当前,行政决策程序的机制尚不健全,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问题时有发生。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内在要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程序参与性、公开性和及时终结性是行政决策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要求。行政决策应以"行政参与"与"行政公开"的程序理念为基础,以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可行性/不可行性论证...

  • 现代公共行政中自由裁量权的异化防范

    作者:张欣 张贵群 刊期:2012年第04期

    公共管理者享有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日益增加已成为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显著特征。作为公共管理者享有的权力和理应承担的责任,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为公共管理者履行职责、提高效率所必须;另一方面由于权力自身的扩张属性,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为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规范其运行,应从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行政法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