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艺苑杂志 省级期刊

Forum of Arts

杂志简介:《艺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278/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影视长廊、艺苑画廊、文化视野、非遗研究、艺术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国际刊号:1673-2545
国内刊号:35-1278/G0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8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2164
总被引量:1656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6.815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5.5029
  • 从“城市边缘小说”到女性主义电影

    作者:王裕迪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21世纪之交风靡全国的“城市边缘小说”《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过话剧、电视剧、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以其电影版为例,从电影对原著小说的承袭与拓展两方面来归纳其改编技巧,通过对其主题内涵、叙事结构、视听语言和文化风格的细致剖析,来探讨名著改编电影的艺术特色。

  • 浅析电影《釜山行》的叙事空间

    作者:魏若思 刊期:2017年第02期

    韩国丧尸电影《釜山行》作为2016年热门的韩国影片之一,在叙事空间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影片运用封闭和半封闭空间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不同于常规“孤岛模式”的新型空间,并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空间的惊悚感。而对于影片的心理空间来说,影片揭示了人类恐惧感的深层来源即人类自身的邪恶与人类“异化”的焦虑以及通过自我拯救的行为达到内心的...

  • 让灾难停在来临前一刻——观《你的名字》与《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作者:范舟 刊期:2017年第02期

    日本导演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与美国导演蒂姆·波顿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在中国同时上映,也拥有着同样的情感诉求:让灾难停在来临前一刻。前者用爱情线编织灾难线,用东方的神秘思维改写灾难的历史;后者则以黑暗势力隐喻“二战”,用西方的逻辑思维编写时间程序。两者都制造了彼岸世界的幻象,是一种生活在现代语境中的人对历史的...

  • 文本意义与视觉转型——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话语探析

    作者:董迎春; 李忠超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从小说到电影改编,吻合当下大众文化的视觉转型,《我不是潘金莲》作为重要文本尝试与探索,对经典小说的改编极具理论价值。刘震云小说关注主体话语伦理的建构,在刘氏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后,这种主体话语的孤独意味更加值得审视。从小说到电影细节的重新省察,可以阐发电影叙事带来的张力,回归到人文主体性的关怀本身,体味李雪莲这一视觉...

  • 借来的风景——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风景想象与他者话语

    作者:向洁茹 刊期:2017年第02期

    根据相关理论,电影中的风景是一种超越于场景意义之外的文化概念,其为我们更好地发掘影片的深意提供了新的视野。当我们以这种视角观照冯小刚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时,就会发现该影片中的风最呈现为导演本人根据刘震云原著小说而进行的一种个人化风景想象。本文将这种风景想象的特征概括为“冯氏如画美”,进而分析这种想象背后反映出的导演本...

  • 电影《无穷动》的时空流动与女性意识

    作者:黄琼瑶 刊期:2017年第02期

    《无穷动》是宁瀛2005年的电影,整部电影中没有男性角色,只有四个更年期的女人在四合院内一天的生活。从时空流动与女性意识的角度切八,该片的时空被极度压缩,在封闭的时空中女性被围困在无穷涌动的欲望中,而女性们最终的出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悖论的是前路仍然未知。

  • 杂舞曲转隶清商考

    作者:黎国韬; 黄皓 刊期:2017年第02期

    杂舞曲多为汉魏中原旧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自北魏孝文帝、宣武宗与南朝齐、梁频繁发生战争,并大量掠得这些舞曲伎艺以后,开始把它们划入清商乐的范畴。随后,北齐设立清商官署,这批乐舞更转而隶属此署管辖。不过,在东汉末以至南朝刘宋的汉人政权中,杂舞曲却一直隶属总章官署,而与清商乐关系不大;即使齐、梁、陈几代,南朝杂舞曲...

  • 记录生活与表征社会——当代西非社会纪实摄影

    作者:崇秀全 刊期:2017年第02期

    社会纪实是摄影机最重要的功能和使用场域之一,当代西非摄影家阿弥沙、阿里乌内·岜、马里克、格梅斯、哈泽姆以各自的摄影方式、人文关怀和题材选择践行着纪实的意义。

  • 本土现实主义的坚守

    作者:周刚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土现实主义,是立足于自身文化语境的、客观看待现实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立足于自身文化语境,客观地看待现实世界,着力于生命情感的丰富与深厚,着力于艺术内在精神的磨砺与成长,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具有中国艺术本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我们努力与坚持的唯一目标,也是本体现实主义所追求的目标。

  • 感兴与教化:狄德罗美术批评思想之当代意义

    作者:谢九生 刊期:2017年第02期

    狄德罗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以及“百科全书派”的领袖,其现实主义的美术批评思想在题材与内容、审美与感兴和内涵与意蕴等三个方面体现了某种感兴与教化效应,对当代的美术创作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他开创并奠定了现实主义美术批评观的基础,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南宋苏轼诗歌与南宋院体画的诗画互文现象——以马麟《秉烛夜游图》为例

    作者:杨光影 刊期:2017年第02期

    南宋帝后雅好苏轼诗文,导致以苏轼诗歌为主题的院画作品涌现于宫廷,形成值得探究的诗画互文现象。其中,取材于苏轼《咏海棠》的《秉烛夜游图》,堪称代表之作。该图为南宋名家马麟所绘,画家通过描绘诗中主要意象,建构诗画之间的显在联系。以此为基,诗歌场景被改造为皇帝熟悉的“禁中赏花”,赏花者由受贬的士人变为皇家园林主人,借此逢迎...

  • 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方式探析

    作者:郭旺学 刊期:2017年第02期

    敦煌壁画具有独特的色彩体系,是敦煌美学的内容构成要素之一。研究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方式,有助于更深刻地认知敦煌艺术。本文试图从宏观上把握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特色,旨在通过具体研究来了解敦煌壁画色彩构成的内在逻辑,深度解读敦煌壁画的形式构成因素,为当代艺术创作、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提供借鏊参照,以更好地传承传统经典艺术。

  • 大象无形铸英魂——壮剧《冯子材》的叙述手法与美学意义

    作者:冯梁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是广西戏剧院历时两年打造的大型舞台剧。该剧以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为题材,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情节虚构和补充,通过虚实互衬、有意无意结合、有形与无形相扣等手法,塑造了清朝名将冯子材、壮族女首领青风、下属九命猫、冯老夫人、孙女灵儿等人物形象,歌颂了爱国军官和壮乡儿女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精神,展...

  • 大艺·油画五人邀请展

    刊期:2017年第02期

    张少龙 198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油画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骷髅幻戏图》研究

    作者:黄月婷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以李嵩《骷髅幻戏图》为研究对象,关注画面上较为特殊的形象,探讨志怪故事中的“骷髅幻戏”和抱婴儿乳之妇女形象的寓意分析三组人物关系,即大骷髅与小骷髅的关系、婴孩与悬丝“小骷髅”的关系、大骷髅与其身后抱婴儿乳之妇女的关系,对此图进行情景分析借以解读其中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