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艺苑杂志 省级期刊

Forum of Arts

杂志简介:《艺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278/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影视长廊、艺苑画廊、文化视野、非遗研究、艺术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国际刊号:1673-2545
国内刊号:35-1278/G0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8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2164
总被引量:1656
H指数:10
引用半衰期:6.815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5.5029
  • 当代中国城市美学:向左走?向右走?

    作者:万书元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今天的城市建设,在重心上应该有所转移,要把在体量上视觉上求大求高求美的冲动,化为对城市内涵和品质的提升之上;要把形式的修辞冲动,转化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生态修复上来,使城市美学变为一种有深度的美学、有意涵的美学、真正惠及大众的美学。

  • 艺术的双赢的魅惑——论戏剧与电影联袂的意义

    作者:周安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20世纪的艺术演变中,不同艺术的互动、并置以及借取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凸显,这使我们得以有机会深入观察和分析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时代,艺术双赢的可能性和空间问题。而于此,20世纪戏剧与电影的多重联袂、多重扭结、多向粘连,作为艺坛引人瞩目的现象,给现代艺术全方位拓进以深刻启示。一方面戏剧深化和趣化了电影,也加速了电影的反戏剧蜕...

  • 江南绘画史研究述评

    作者:崇秀全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分历代画史、画论涉及江南绘画的主要文献,清末至民国时期有关江南绘画的记述和研究,新中国至今关涉江南绘画的研究动态,当代海外关联江南绘画的研究状况等四个历史时期综述江南绘画史的研究状况。并基于此生成江南绘画史的写作思考:以江南区域绘画为中心,突出江南绘画的地位、价值和影响,围绕文人画、山水画等重大主题,小中见大,透...

  •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作者:李永强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从魏晋南北朝到20世纪初的近两千年来,画家、理论家在阐述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时,都只云其“传神写照”或者“传神论”的命题,从未提及“以形写神”的观点。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有不少学者在谈及顾恺之的时候便兼谈“以形写神”论,此观点逐渐被放大,最终形成目前的只要一提顾恺之,就会云其“以形写神”的现象。其实,顾恺之根本没有提...

  • 论悲剧崇高感的发生机制——悲剧与苦情戏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光柱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朱光潜将悲剧所要表现的情感与悲剧所要激发的情感作了区分。然而在此基础上,他仍然无法解释悲剧的崇高感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回到康德关于崇高是理性力量对“无限”的绝对把握这一观点,发现对于崇高感而言,悲剧所要表现的情感与悲剧所要激发的情感在发生机制上是相同的;并利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描述了理性力量对“无限”的绝对把...

  • 现代人的情感启示录——浅析话剧《偷心》

    作者:娄开开 刊期:2012年第01期

    英国的《偷心》曾在50多个国家中的100多座城市上演,成为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2011年9月初,雷国华导演再次将《偷心》呈现于上海人民大舞台上。笔者试图从文本和舞台呈现上对此次演出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偷心》能够常演不衷的原因以及作品本身给现代人的情感带来的启示。

  • 形式实验背后的失落——评印度尼西亚小剧场戏剧《炸弹》

    作者:孟晶晶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通过评述印尼小剧场戏剧《炸弹》的形体语言和舞台语汇,阐释其形式的实验性特点,由此揭示其令人失落的原因所在,同时指出《炸弹》在肢体训练、舞台语汇、观众交流等方面对我国小剧场戏剧发展的借鉴意义。

  • 郑怀兴历史剧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作者:郭丽君 刊期:2012年第01期

    郑怀兴是当代著名戏曲编剧之一。迄今为止,共创作戏曲作品22部,井多次获曹禺剧本奖、文华奖等全国性戏曲文学大奖。他的戏曲既有现代戏、传统戏曲改编,更有令其蜚声剧坛的历史剧。本文以郑氏的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类分析其历史剧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笔者以为,郑怀兴历史剧中的女性不仅貌美,拥有不让须眉的才情和志向,同时也...

  • 现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艺术表现浅析

    作者:黄妍 刊期:2012年第01期

    儿童题材中国画在丰富中国画题材和艺术表现语言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艺术形式。现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在艺术理念、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都有空前的发展。从到改革开放,新的绘画观念、技法和内容的开创,使得这一题材的中国画面貌焕然一新。新一代致力于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们创造性地借鉴传统书法与西方平面构成意识、广泛注入笔...

  • 精雕细琢磨上品——从京剧的“微调”谈起

    作者:李楠 陈琛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部戏曲史,就是一部演出剧目的生死沉浮史。表演能否呈现在舞台,剧作家及剧本起着重要的先决作用。中国戏曲的特点,决定了其剧本的创作是靠文人与艺人共同完成的,往往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一出戏从写作到演出,最后成为保留剧目,需经历多重考验。然而文人与艺人进行的合理“微调”,往往是旧有剧目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最经济手段。我们拥...

  • 母爱的杰作——贞丰苗族背带艺术考察

    作者:唐娜 刊期:2012年第01期

    背带是我国南方民族妇女重要的生活用品,是她们倾注爱意,显示才能的最佳“橱窗”。本文深入探究的是贵州贞丰苗族的背带,其总体特点是体量大、颜色深、整体风格与服装相匹配。从纹样看,它承载了先民的智慧和对美的不懈追求,反映了农耕民族的生活意趣与审美观.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纹样中渗透了苗族妇女对大自然的崇尚,充满对生命本源的热爱...

  • 罗中立油画作品选登

    刊期:2012年第01期

    罗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1977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修。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市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 “邦德斯基”:颠覆抑或重蹈覆辙?

    作者:周湘鲁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个人番号》(又译《死亡倒计时》)与《密码疑云》塑追了“邦德斯基”的形象,试图颠覆007电影中的“俄罗斯坏蛋”刻板形象。“邦德斯基”可以视为对好莱坞东方主义观念的反击,但是,这种反击是表面化的,并没有触及产生东方主义观念的思维模式。“邦德”与“邦德斯基”看似相反,实则诞生于相同的“敌人/我们”二元对立思维框架。

  • 当外来者遭遇民族主义——《叶问2》与香港的殖民历史叙述

    作者:徐勇 徐刚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与《叶问1》之风格悲壮沉重相比,《叶问2》显然要轻松而活跃得多,这种差异固然源于结局设计上的不同,同时也与后者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态度息息相关:《叶问2》在表达出对殖民主义的反抗情绪的同时,又把这种反抗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殖民主义无疑激起了民族主义的高涨,但对香港民众来说民族主义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他们更看重的是日常生活。这...

  • 雾社事件:悲剧英雄的悲怆史诗--评台湾原住民历史剧《风中绯樱》

    作者:陈美霞 刊期:2012年第01期

    历史剧《风中绯樱》以著名的原住民抗日的雾社事件为主要情节,以影视史学与口述历史交替的方式还原历史真相。该剧以私史与大历史相互映衬的视角,借着雾社事件抗日反殖的悲怆史诗探寻原住民的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