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

艺海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艺海》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0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缤纷图影、剧本新作、华夏艺谭、新锐争鸣、黄钟大吕、水墨丹青、梨园撷英、传媒论道、护花春泥、文化心旅

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国际刊号:1673-1611
国内刊号:43-1208/J
全年订价:¥ 292.8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8
复合影响因子:0.27
总被引量:9710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9577
立即指数:0.0054
期刊他引率:0.9515
平均引文率:2.2575
  • 新编大型巴陵戏 美丽郁金香

    作者:曹宪成 刊期:2014年第08期

    时间 1936——1942年 地点 上海,苏州,香港 人物 宋庆龄——女,43—49岁,孙中山夫人。宋美龄——女,39—45岁,宋庆龄三妹,夫人。宋蔼龄——女,47—53岁,宋庆龄大姐,孔祥熙夫人。——男,49—55岁,宋美龄之夫,民国政府总裁,中央军委委员长,民国军队总司令。孔祥熙——男,56—62岁,宋蔼龄之夫,民国财政部长。高院长——男,45岁左右,苏州法院院长。...

  • 自我救赎——昆曲《公孙子都》的现代意义

    作者:黎继德 刊期:2014年第08期

    昆曲《公孙子都》(编剧张烈,导演石玉昆,主演林为林,演出浙江昆剧团)大改9稿,小改16稿,剧名由《伐子都》而《暗箭记》而《英雄罪》而《公孙子都》,磨砺10年,终成正果,先后获得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多种荣誉,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 论精英戏剧与大众戏剧

    作者:魏钟徽 刊期:2014年第08期

    本文从创作和接受的角度,论述和分析了现实社会中两类基本戏剧形态:精英戏剧与大众戏剧。指出了两者的异同,剖析了它们生成的根本原因,强调了判定精英戏剧的基本标准,并表述了在当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如何看待这两类戏剧形态的基本观点。

  • 简论戏曲艺术衰败的原因

    作者:田雨澍 刊期:2014年第08期

    文章认为观众审美是大脑的特殊功能,一个人喜爱什么艺术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十年,除了京剧样板戏之外,所有戏曲院团全面停止演出,这个时期的观众,包括幼少年小观众基本上看不到戏曲。幼少年不学习戏曲,就不会喜爱戏曲,甚至会厌恶戏曲。戏曲艺术长达十年无法培养自己的观众,出现观众的断层就是必然的。之后,戏曲艺术恢复了演出,但很少...

  •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国产纪录片的国际营销战略

    作者:曾忆梦 刊期:2014年第08期

    国产纪录片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是目前国内比较重大的课题,这关系着国产纪录片能否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块蛋糕,而这又取决于纪录片制作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市场研发能力。日前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一类型的国产纪录片暂时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然而,题材选择的局限性,让国产纪录片从根本上走不出国内的市场。另外,...

  • 黄芝冈日记选录(七)

    作者:范正明 刊期:2014年第08期

    一九四七年(南京) 一月二日 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那年,天气干旱,便有人说:"杀了洋鬼子,猛雨往下流"。于是一般官民相信这话,造成八国联军之役。外人采办我国大黄、茶叶很多,林则徐奏称:"况茶叶、大黄外人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当鸦片战争时期,福建举人王惠田呈平夷策略说:"逆夷由海放桅而来,日食干粮,不敢燃火,其地黑暗,须半...

  • 抗战时期西部艺术考察的兴起及成效探析——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庞薰琹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为中心

    作者:蒋献军; 杨建 刊期:2014年第08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美术力量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空前整合于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始终是大后方美术的主题曲,即以艺术宣传形式鼓动民众抗战;同时,文化保存与文化建设也是大后方美术不可忽视的政治任务。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国民政府组织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艺术考察。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庞薰琹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

  • 彭派流芳——纪念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诞生85周年暨逝世30周年

    作者:以之 刊期:2014年第08期

    "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定时代、社会的产物。 戏曲艺术是产生"流派"艺术的母体。戏曲艺术整体的发展、成熟,必然产生"流派"艺术;而"流派"艺术的崛起,反过来又推动整个戏曲艺术的繁荣。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揭示出我国民族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

  • 继承彭俐侬精神 弘扬“彭派”艺术——纪念恩师彭俐侬85周年诞辰

    作者:左大玢 刊期:2014年第08期

    湘剧有没有"流派"艺术?我的恩师彭俐侬,在她4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就创造了质朴端庄的"彭派"艺术,不仅为省内业内外人士所认同,在全国亦有相当的知名度。 彭老师的演唱水平很高,她有一幅得天独厚的嗓子,无论高腔、弹腔,出自她口,音质醇厚,音色清新,既朴实无华,却又十分动听。如《琵琶上路》中,"赵氏女,离故乡"一段近60句的【清江引】放流,...

  • 她心中的“百年大计”

    作者:李自然 刊期:2014年第08期

    彭俐侬老师离开我们已是三十年了。每当我站在学校那棵郁郁葱葱、宛如华盖的古樟树下,看着一群又一群的青少年学子,从四面八方向教学楼飞奔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出彭老师的身影。她将自己对湘剧事业丰富的积累,精心的创作、无私的传授、殷切的期待,都付予了这所艺术的摇篮——湖南艺术学校。(现升格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 我的婆婆师傅

    作者:庞奂丽; 范明 刊期:2014年第08期

    转眼婆婆去世三十年了,我们不仅是婆媳关系,更是师徒关系。随着自己艺术生涯的磨砺,更深切地体会到当年婆婆对我的苦心教导是何等的珍贵,而今天人永隔,家传不再,雨露愧承,回想往事,感概万千。

  • 小戏不小 吾道不孤——谈我喜爱的皮影艺术

    作者:满江红 刊期:2014年第08期

    小戏不小 1990年我从省艺校木偶皮影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担任皮影戏演员,二十多年来,我对这门神奇的艺术从勉强为之到渐渐喜爱,再到刻苦钻研并产生了与之水乳交融的感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喜爱这门表演艺术。

  • 长沙花鼓戏川调唱腔调式特色探析

    作者:贺军玲 刊期:2014年第08期

    在地方戏曲的唱腔音乐中,调式和旋法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法,其音乐的主要功能和色彩性都由其决定。本文从长沙花鼓戏的川调唱腔的调式和旋法入手,探讨长沙花鼓戏川调唱腔的调式特色,以更好地了解长沙花鼓戏的音乐唱腔特色,促进长沙花鼓戏的发展、传承和保护。

  • 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

    作者:王凯斌 刊期:2014年第08期

    在京剧史上,人物形象塑造由类型化到个性化,所以盔头在其中的运用也经历了漫长的由简单搭配到复杂讲究的探索过程。京剧是一个综合艺术整体,除去表演,需要有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去共同创造一个完整的艺术精品。为此盔头作为树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标致,也是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戏剧服装色彩的变化和效果

    作者:刘艺兵 刊期:2014年第08期

    本文分析了色彩对于戏剧本身和戏剧服装的重要意义、戏剧服装色彩的个性与变化,并阐述了在戏剧舞台上如何能更好地通过服装色彩为整个戏剧的演出创造出最为出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