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4-1062/G,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习致西藏民族大学校庆贺信精神、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十大工程研究、藏学研究、人类学研究、西藏经济研究、西藏旅...

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国际刊号:1003-8388
国内刊号:54-1062/G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西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7
复合影响因子:0.57
总发文量:1932
总被引量:4386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7.7206
立即指数:0.0059
期刊他引率:0.9574
平均引文率:8.3353
  • 《古代西藏史研究·总论》

    作者:佐藤长; 邓锐龄(译); 梁成秀(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佐藤长的《古代西藏史研究》结合敦煌古藏文史料和吐蕃碑刻,以汉文记载为主,同时参考国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吐蕃王朝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学术价值较高。文中某些提法,如吐蕃与中国并列等述说,只代表作者的观点,非本刊所赞同。本刊从本期开始将连载邓锐龄先生投寄的译文,以供研究者参考。

  • 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美国的西藏政策

    作者:胡岩; 梁成秀(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在1949年上半年已经清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取代统治下的旧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了。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提出了改变美国传统的西藏政策,不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借西藏问题遏制中国的建议。其中,韩德森的建议和《露丝·培根备忘录》最具典型性,而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美国人托马斯父子的...

  • 试论嘉庆帝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对外政策

    作者:周融冰; 封加斌; 索南才让(审稿); 梁成秀(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中尼战争后英国调整了它的侵藏政策,锐意向尼泊尔、哲孟雄等西藏边境各国和地区进行侵略和控制的阴谋活动。面对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的侵略活动,嘉庆帝从“宁谧地方”出发,实施了闭关主义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导致西藏藩篱不保,给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了严重危害。

  • 国民政府“班禅问题”得失谈

    作者:马守平; 喜饶尼玛; 顾祖成(审稿); 梁成秀(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1923年冬,九世班禅离开西藏,东来15年。九世班禅积极与国民政府联系,为西藏问题的解决做了诸多贡献。国民政府借班禅大师东来的机会,加快解决西藏问题的步伐,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努力,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失误。

  • 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

    作者:康欣平; 孙林(审稿); 梁成秀(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晚清时张荫棠在西藏被中央政府委以重任,这一任期虽然短暂,但他对治理西藏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和设想。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来自四个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西方现代思想、西藏地方宗教思想。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些思想资源,是张荫棠治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在晚清边疆危机中,张荫棠主要想运用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和西方...

  • 邦达昌的崛起及与西藏和内地的关系

    作者:刘淼; 索南才让(审稿); 梁成秀(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邦达昌”是西藏地方的一个著名商帮。本文通过对邦达昌的兴起经过及其在西藏区内外、国内外贸易活动的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邦达昌家族崛起的地理、历史及政治因素,并对邦达昌家族与西藏和内地的关系,特别是其对祖国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影响作了简要的评述。

  • 国家发展西藏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

    作者:严庆; 白少双; 王学海(审稿); 夏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民族教育发展的奇迹,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理性分析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对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民族教育政策的效用,促进西藏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进一步为西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 生态学视野中的藏语文建设

    作者:崔军民; 索南才让(审稿); 康桂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藏语言的文化价值;藏语言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藏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研究,即积极推广藏语规范化现代化(藏语普通话)和因地制宜实施以母语教育为基础的藏汉双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 拉萨旅游的新亮点——“林卡”

    作者:吴颖; 朱普选(审稿); 康桂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随着西藏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藏族传统的“逛林卡”形式已经为拉萨旅游业所借鉴吸收,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林卡”旅游形式。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综合比较拉萨市周边“林卡”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林卡”作为拉萨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带动拉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隋唐佛教的判教特点分析

    作者:何杰峰; 谢丰泰(审稿); 康桂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隋唐佛教是佛教完成中国化的标志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的佛教在中原显示了它多方面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它的中国化。本文试以隋唐佛教的判教为对象,对隋唐佛教的判教理论所具有的特点,从判教与建宗的一致性,判教思想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判教思想对民众和政治的迎合性,及判教在佛教内部所表现的斗争性四方面加以论述,力...

  • 道教与伊斯兰教关于生死问题的对话

    作者:程群; 孙林(审稿); 康桂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生死问题是人生面对的首要问题,人为宗教更是将生死问题作为其学说的核心内容加以探讨。道教与伊斯兰教作为两种人为宗教,在解释生命创造的问题上,两者看法不同,道教认为人是由“道”派生的。伊斯兰教则认为,真主——神创造人类。不过,在生死问题上,道教与伊斯兰教观点也有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认为神对于人有绝对支配权,都极为珍视人的...

  • 荀子的礼法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张俊文; 乔根锁(审稿); 康桂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荀子批判地继承了先秦儒家关于礼的思想,把礼和法协调统一起来,构建了以“隆礼重法”为核心的礼法思想体系。“性恶论”是其礼法思想的人性论根据,“礼义之化”是形成礼法思想的渊源,“法者,治之端”是其法治思想的法家倾向。深入分析荀子礼法思想的社会意义,这对指导当前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 从用典谈《史记》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

    作者:李宜; 池万兴(审稿); 夏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典故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极其凝练的形式。本文主要从用典赞今、借典讽今两方面来探讨《史记》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

  • 文温辞丽 意悲境远——情动《古诗十九首》

    作者:庞震; 袁书会(审稿); 夏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古诗十九首》以不可遏抑的笔触集中关注了自然界中生存在繁复冗杂、困厄无休下的人的精神状态,真正以文学的手段展示了一个特定时代中“人学”在文学乃至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这种精神式的“回归”或“复位”使得《古诗十九首》在情感体现过程中更加趋于个体、趋于自我。也许正是如此的原因才会成就《古诗十九首》作为预示一个“文学自觉”时代...

  • 管窥唐人小说中商贾形象的社会意蕴——以《郑绍》为中心

    作者:李达红; 池万兴(审稿); 夏阳(校对) 刊期:2007年第02期

    商贾形象在唐人小说中虽然相对暗淡,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郑绍》是一篇反映唐代普通商贾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商人郑绍在爱情婚姻中的矛盾、无奈以及因此而饱尝的痛苦,深切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新旧价值观念交替之际,普通商贾身处其中的尴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