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学报

许昌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杂志简介:《许昌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46/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之光、国情、国策、钟嵘与诗品研究、东方文明研究、魏晋史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省许昌学院
主办单位:许昌学院
国际刊号:1671-9824
国内刊号:41-1346/Z
全年订价:¥ 145.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9
复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2648
总被引量:4101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5.08
期刊他引率:0.95
平均引文率:7.8885
  • 论城市服务业的创造与发展

    作者:郑秀峰 刊期:2006年第06期

    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服务需求上升是通过服务供给创造来实现的,推动城市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合理逻辑是“供给优先”,实现城市服务业超前发展。中国城市服务业创造的突破口应是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再造传统服务业。其保障是重视“质”与“规范”,核心是不断创新,基础是各产业均衡发展并再造城市服务业的层级结构...

  • 新世纪我国政党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戴小江 刊期:2006年第06期

    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理论上提出了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新思想,确定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遵循的政治准则,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的新境界,同时在制度和实践上,对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 人的精神需要与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赵高峰 刊期:2006年第06期

    人的精神需要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之中。人的精神需要决定人的行为动机,构筑广泛的社会联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优化社会环境,不断满足和发展人的精神需要。

  • 中西社会结构变迁与对外政策取向的比较分析

    作者:何东; 马芸芸 刊期:2006年第06期

    要探寻中西对外政策的差异,需对双方的内部社会结构及演变过程进行比较。西欧和中国在历史上分别形成了按阶级对峙的市民社会和按阶层分立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以其内部冲突促成扩张性对外政策,以其内部和谐促成保守性对外政策。在当代,市民社会发生的变化使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呈保守和扩张的双重取向,中国多阶层社会则依旧维持内部和谐状态...

  • 六朝政府经济调控政策述论

    作者:洪卫中 刊期:2006年第06期

    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得以较大程度的开发,农、工、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六朝政府实施了较合时宜的宏观调控政策,表现为对农业生产要素的增加、对豪族势力的妥协与限制和发展商业贸易的政策。

  • 魏晋光禄大夫职掌变迁探微

    作者:高慧斌 刊期:2006年第06期

    两汉时期,光禄大夫主掌谏诤、议论、奉诏令所差掌管事宜。但自东汉末年以降,其职掌发生变化,已由使命之官向荣崇之官变迁。这种变化不仅与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变更有关系,同时,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这一转变亦有一定的联系。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巫觋与淫祀

    作者:刘春香 刊期:2006年第06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尚巫之风非常盛行,由此出现了很多专业巫观,他们多不从事其他职业,而以巫术为谋生手段。由于巫风昌盛,鬼神信仰泛滥成灾,民间供奉了许多不为封建国家礼典所认可的鬼神即“淫祀”。巫观和淫祀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 论诸葛亮与关羽的关系及刘备失荆州的原因——兼与朱子彦教授商榷

    作者:郑林华 刊期:2006年第06期

    朱子彦教授提出的“诸葛亮为夺取权力而不惜失掉荆州、假手东吴杀掉关羽”的观点是错误的;诸葛亮与关羽之间并无所谓的权力斗争,刘备失去荆州的主要原因是刘备集团在夺得汉中后产生了骄傲情绪,以致对孙权疏于防范、对关羽救援不及。

  • 试论阮籍人与诗的合一

    作者:俞灏敏 刊期:2006年第06期

    《咏怀诗》主要创作于阮籍出仕司马氏之后,由于政治上的随波逐流而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他力图用一种以狂与慎为特点的行为方式树立自己的方外形象,藉此曲饰人生的难堪。诗歌是阮籍自我压抑中的独吟,在内容与艺术上都深受其人生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曲饰性。这种人与诗合一的文学创作成为作者的生命需要,又融入他的哲学思考,是非常个人化的...

  • 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传承与开拓

    作者:孙震芳 刊期:2006年第06期

    嵇康是魏晋文坛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成就卓越,尤其是四言诗可谓独步当时。他的四言诗在语言、形式、内容、表现手法诸多方面明显有着《诗经》的痕迹,就四言形式来看两者之间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关系。

  • 江郎才尽之我见

    作者:郭鹏 刊期:2006年第06期

    江淹才尽已为熟典,历来对其才尽的原因屡有发明,但却对江淹才尽的真实性有所忽略。对其内在原因的剖析尚有未安。事实上,关于江淹才尽的记载本身就存在问题。而江淹后期的才能实不减于前,今天所见到的江淹诗文集还间有后期的作品。同时,根据有关文献,江淹后期的创作,渐趋老成,才尽很有可能是江淹自己的选择,但却是文坛和文学史的悲剧。

  • 《文选·诗》杂拟类刍议——以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为例

    作者:侯素芳 刊期:2006年第06期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 百年来曹植诗歌研究述评

    作者:孙娟 刊期:2006年第06期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曹植的诗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以论文的成就较为突出。它涉及到对诗歌的总体评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题材分类、对诗歌史上贡献、与其他诗人比较等多个层面与角度。研究成果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而对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尤其是对中国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上的贡献认识不足,需要全面加强。

  • 从应劭著述看汉末学术风气的变迁

    作者:刘明怡 刊期:2006年第06期

    汝南应氏自西汉以儒学起家,至汉末七世通显。这个家族是汉代有名的经学世家,不仅有良好的家学传承,而且家族中代有以文章显名于世者,尤以应劭、应,暴、应璩最具文名。这个家族发展、绵延的历史,可以说贯穿整个东汉王朝。因此,研究这个家族的学术文化以及文学的传承,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东汉王朝文化与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

  • 《武德舞歌诗》与汉代宗庙祭仪的传承演变

    作者:梁海燕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武德舞歌诗》是现存汉代唯一一首宗庙祭祀乐歌,它是合登歌、舞歌于一体的祭仪乐章。《武德舞歌诗》的创制、实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代宗庙祭仪的传承、演变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