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杂志简介:《小说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1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国际刊号:1004-2164
国内刊号:61-1017/J
全年订价:¥ 235.2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4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2386
总被引量:5942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7.9474
立即指数:0.0427
期刊他引率:0.9182
平均引文率:8.109
  • 贾平凹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作者:吴少华 刊期:2014年第05期

    2012年,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多年来,为了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中国当代文学家们付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除了莫言之外,贾平凹也是获得世界认可的当代优秀中国作家之一。身为中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先后获得过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奖等国际奖项,其作品以...

  • 苏童在德国的译介与阐释

    作者:陈民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研讨不光引起中国文学界、翻译界的重视,也得到国外汉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将讨论深入推进到如何走进异文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文学成就得到西方主流文学界的肯定,更是反映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学和文化舞台上的日益活跃,也证实了西方文学界和文学批评界开始将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国。2000年华...

  • 当代文坛的“汪迷”们

    作者:孙郁 刊期:2014年第05期

    自从汪曾祺被文坛广泛关注,评论他的文字一直没有中断。据说当代作家的文集再版最多者,非汪氏莫属。汪曾祺作为作家的成就,最早在民间被认可,且多为文学青年。后来渐渐有了广泛的知音,学界与文坛,以谈汪为趣。有一次遇到叶兆言,言及京城作家,对汪老兴趣浓浓,且掩饰不住爱意。那情景至今在留在我的脑里,说来余味缭绕,不能忘却。

  • 西天路上的猪八戒:论俗人之乐

    作者:张柠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一 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快乐的化身。他不但自己快乐,还给世世代代的读者带来快乐。不过,在讨论这个快乐形象猪八戒之前,我们还是先简要地综述一下与《西游记》1相关的一些问题。 第一,小说作者问题。这部小说的作者究竟是谁?对此,学术界还存在争议。2在没有得到准确的结论之前,我们一般都采用"作者为淮安吴承恩"的说法。明版《...

  • 重建诚的文学

    作者:吴子林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一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生活世界,具体而细微,世俗而烦难;一个是符号编织的文化世界,玄想而广阔,雅致而恒久。符号学家卡西尔将人的文化创造活动当作人的生命存在的体现,指出正是这“劳作”规定、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则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

  • “回到德行的时代”——论小说的道德关怀

    作者:王鹏程 刊期:2014年第05期

    小说是一门处理"正在怎样生活"与"应该怎样生活"关系问题的艺术。当小说家将故事呈现给读者的时候,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窥察到作者的道德秩序、伦理选择和价值世界。虽有模糊与清晰之别,但一切小说都无法回避道德与伦理问题,都包含着创作主体或隐或现的道德态度和伦理定位。这是因为,"当给予人类活动以形式来创造一部艺术作品时,创造的形式...

  • 《史记》与中国小说的未来(续完)

    作者:李建军 刊期:2014年第05期

    3 在《小说修辞研究》一书中,我从修辞的"强度形态"的角度,将反讽分为"强性反讽"与"弱性反讽"。而司马迁所提供的叙事经验,则提醒我们,有必要根据反讽的指涉对象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角色,将反讽分为"上层反讽"和"下层反讽";前者是对上流社会和权力阶层的反讽,后者是对下层社会的人格病象和畸形现象的反讽。古典的叙事主要属于"上层反讽...

  • “审美的”、“个人的”: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及其影响——“重写文学史”思潮文学观念再探讨

    作者:赵黎波 刊期:2014年第05期

    从新时期之初的"拨乱反正"到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生成,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到"重写文学史"命题的浮现,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新认识和评价。198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心话语就是"重写文学史",从这个意义上,1988年上海学者发起的"重写文学史"学术活动,可以说是1980年代持续不断的"重...

  • 审美泛化与文学真实观的转变

    作者:贾浅浅 刊期:2014年第05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武打与言情小说、流行音乐、卡通制品、通俗影视剧、喜剧小品、时装表演、广告设计、环境艺术等步入审美殿堂,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广泛流行。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消...

  • 都市·消费·身体三位一体的狂舞——中国当代女性身体写作的文化学分析

    作者:王凤玲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一、女性身体写作的商业化特征 在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写作必须接受消费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具有一系列商业化特征,具体体现在对身体与物质的强烈追求上。 (一)身体的主体性地位及其商机 身体出现在文学中,并非身体写作独创。早在郁达夫的笔下,身体已经以一种咄咄逼人之势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沉沦》中"他"在浴室偷窥到的"雪样的乳峰"、...

  • 主持人语

    作者:程光炜 黄平 杨晓帆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在时代与文艺的关系上,“样板戏”大概是最紧密与最激进的体现。在情感结构上,样板戏完整而彻底地体现了“”时代的精神特征。对于“样板戏”的想象,往往就是对于“”的想象,反之亦然。故而,考察“样板戏”在90年代的魂兮归来,对于理解“改革”语境中的“”想象而言,构成了一条隐秘的线索。李立超的文章勾勒1990年...

  • 从虚拟的现实焦灼到虚弱的纸上解构——对近年长篇小说现实书写的反思

    作者:刘永春 刊期:2014年第05期

    近年的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态势,大批引人瞩目的作品集中出现。其中,贾平凹《带灯》、余华《第七天》、阎连科《炸裂志》、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马原《纠缠》、乔叶《认罪书》、鲁敏《六人晚餐》、徐则臣《耶路撒冷》等重要文本,都包含了强烈的现实关注和反思色彩。这些作品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展示与分...

  • 精致主义的叙事风度与经典的生成——谈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审美特色

    作者:蔚蓝 刊期:2014年第05期

    毕飞宇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小说体现出一种精致主义的叙事风度和审美气质,这成为他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也是他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毕飞宇1991年以处女作《孤岛》登上文坛,出道20多年来在创作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收获,作品受到了文坛的瞩目和读者的赞誉,并且以长篇小说《推拿》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也印证了他在小说创作上所获得的社会认...

  • 主持人的话

    作者:於可训 刊期:2014年第05期

    胡学文在接受金赫楠的访谈时,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本辑访谈录的标题所说的"人物之小与人心之大"。我们老家的村子有一个跑过江湖的老人,小时候常听他拿一个问题为难我们:世界上什么最浅,世界上什么最深?我们这些小孩子家懂的东西有限,就仅我们知道的瞎答一通,见过没见过的江河湖海、圹圹堰堰都说到了,但都答不对。他的答案却出人意...

  • 人物之小与人心之大——胡学文访谈

    作者:金赫楠 胡学文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一 金赫楠:从2002年的那篇《飞翔的女人》开始,我一直在阅读你的小说。一路读下来,发现你的小说创作一直专注于那些生活在乡村和小城镇的人和事,村夫农妇、基层办事员、个体小老板等等都在你的小说中充当着主角。我想知道,你的写作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这个人群?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些担心会对它不太以为然,这似乎是一个最最大路化、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