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剧坛

新世纪剧坛杂志 省级期刊

New Century Theatre

杂志简介:《新世纪剧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49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焦点透视、剧坛流光、影像记忆、百家论坛、剧本平台

主管单位: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672-6367
国内刊号:21-1491/J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1054
总被引量:238
H指数:5
  • 《归来》:当思念变成一种病

    作者:韩模永 刊期:2014年第04期

    作为张艺谋苦心打造的回归之作,《归来》带着众多的期待如约而至,没有太过张扬的宣传造势,没有轰轰烈烈的票房奇迹,《归来》以一种委婉、内敛的态度做最后的收场。这也正是影片本身所呈现的姿态:平平淡淡,但却激荡人心。张艺谋以近乎一种最质朴的讲述方式,

  • 荒诞与真实—对电影《归来》的解读

    作者:席志武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国内影视界,张艺谋的电影可能一直是最能引起关注并引发争议的文化焦点,公映于今年5月16日的电影《归来》当然也不会例外。该影片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作家出版社,2011年),由于其内容涉及“”前后特殊时期的政治背景,它的改编与公映也即引发了评论界的热烈讨论。

  • 新编戏曲创作三“病”

    作者:刘新阳 刊期:2014年第04期

    当前戏曲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似乎进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瓶颈期”,一方面,各级戏曲院团在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扶持下,创作推出了大批具有探索和创新意识的新编剧目,希冀以此推动戏曲的改革并吸引青年观众对戏曲产生兴趣,从而占领市场,使古老的民族艺术在未来得到保存、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

  • 文本为舞台表演创造空间——关于京剧剧本创作的—点思考

    作者:张印 刊期:2014年第04期

    剧本常被视为“一剧之本”,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剧本决定了剧目的思想内容,二是剧本完成了全剧的基本架构,是一剧之起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编剧恰恰是目前戏曲行业最缺乏的人才,剧本质量不断下降,制约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曾几何时,京剧编剧是戏曲编剧中最强的,但如今京剧院团已经鲜有自己的编剧队伍了。经常听到演员抱怨,因为...

  • 如何改善戏曲创作

    作者:陈云升 刊期:2014年第04期

    近年来,戏曲创作(特指新创剧目)的认可程度不高和市场效益较差,戏曲创作越来越受到一些专家和观众的质疑,甚至有人直言应把创作经费和人力物力投入全部转到戏曲传承方面来,免做劳民伤财的无用之举。不可否认,戏曲传承当然应该下功夫做好,这是戏曲的“源”,不做好传承工作,戏曲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与此同时,戏曲创作也绝对不能止步不...

  • 爷爷——乡村往事之二

    作者:李宝群 刊期:2014年第04期

    序幕 时间:抗战结束后,从秋、到冬、到春,到夏 地点:东北,某山上,某河边 人物:老人狗子哑妹 [凿石声。一声声响彻剧埸。[升光,一老人在凿石头。一个声音:爷爷,你在干什么?老人的声音:凿石头。一个声音:凿石头干什么?老人的声音:修桥,修路,一个声音:修桥干什么?修路干什么?老人的声音:修桥让人过,修路让人走。

  • 《爷爷——乡村往勃创作谈

    作者:李宝群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中国的乡村覆盖了大半中国,经历了千年风雨,乡土中埋藏着许多故事,埋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生长着各样的人生,各样的人物。这些年我一直到处行走,行走在生活中,行走在民间,各地的乡村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也是让我产生强烈写作冲动的地方。我的话剧《万世根本》写的安徽农民,《立春》写了山西农民,《远方有条清水河》写的是东北农民…...

  • 让戏剧人物形象“深刻”的创作奥秘——以易卜生剧作《罗斯莫庄》形象塑造为例

    作者:陈敏 刊期:2014年第04期

    对于易卜生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勃兰兑斯和卢卡契都十分推崇。勃兰兑斯指出,易卜生最为独到之处在于“他替我们剖露主角的灵魂真相,比任何别的近代作家还深刻^[1]勒兰兑斯的论断是通过比较易卜生剧作和近代剧得出的。卢卡契考察比较了易卜生不同时期的创作,也得出相同的论断。他认为,

  • 戏剧情境与人物塑造

    作者:孙旭明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日常生活中,人是复杂的、多面的,人和人的关系存在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在戏剧舞台上,人物则是典型的、类型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戏剧情境中演进发展,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戏剧情境不仅是戏剧人物生存与活动的环境,也是一种刺激力和推动力,令戏剧人物产生动机、发生行为,表现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关系。

  • 戏剧还要在笑声中走多久

    作者:张彤 刊期:2014年第04期

    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每天不知道有多少部莎翁的戏在上演,也不知道有多少观众为其笔下的悲欢啼笑潸然。买了国话《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出票,重温了原著,就等着在剧场里惊鸿一睹。田沁鑫说她的这一版使莎翁“落地”了,作为观众,我的心也“落地”了,失落于田沁鑫对商业戏剧的皈依,惶恐于此起彼伏的笑声。

  • 戏曲与传播

    作者:刘继辉 刊期:2014年第04期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戏剧形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占据着舞台艺术的主导地位,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在当今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时代,戏曲也在走向衰落,面临着严峻的传播危机,传播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戏曲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的观众已不是20世纪的观众,

  • 探索高校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作者:官圆媛 刊期:2014年第04期

    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增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创造力。艺术教育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今,人们对待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再简单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

  • 在教育中的戏剧艺术——“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引入高校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安怡; 刘昊宸 刊期:2014年第04期

    戏剧艺术从古希腊至今大约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话剧艺术在中国也过了百年诞辰。被称为“南开先生”的张伯苓校长早在20世纪初就曾将戏剧艺术(“新剧”或称“文明戏”即“话剧”)活动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当中,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感悟,

  • 微电影的文化意义与理论思考

    作者:刘杨 刊期:2014年第04期

    微电影作为数字化时代新兴的电影形态,它本身折射了时代文化的特质,是一种在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中形成的微文化样态。近年来这种新兴电影形态也引起了不少学术思考。总体而言,学者们关注微电影的内容与商业意义较多,却鲜有对微电影艺术形式本体的深入思考。

  • 碎片化空间:新媒体电视剧的空间艺术表达

    作者:潘兰; 包鹏程 刊期:2014年第04期

    叙事学在传统电视剧中关于电视剧空间结构研究论著已有许多了,无论是何种叙事场景下的空间表达,对于电视情节和文本的创作等方面都极具意义。一个特殊的场景代表着一个故事的内涵,也能表征出某个空间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新媒体电视剧如同传统的电视剧,在构建叙事空间和场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