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跨境民族及边疆问题、东南亚南亚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书评和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978-7-5482-0736-8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582
总被引量:526
H指数:6
引用半衰期:6.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4.9375
  • 继承与突破: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前景及其可能

    作者:王文光; 朱映占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中国西南民族的研究历史十分悠久,成果颇丰。但是到了今天却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研究,与相关学科联系甚少,所以研究空间变得狭小,发展缓慢。因此中国西南民族历史的研究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方法论上除了历史学原有的方法之外,最有建设性意义的就是对中国西南民族进行历史人类学研究。唯此,中国西南民族历史的研究才有可能突破,取得...

  • 卫藏与康区的界线形成演变过程探讨

    作者:黄辛建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三大藏区中,卫藏和康区之间界线的形成,与吐蕃以“bod-yul”和“khams”为区分的地域观及藏区不同地域之间迥然相异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联。而元朝在藏区设立三个行政区使卫藏与康区之间有了较为明确的地理分界线。明清时期的汉藏史籍中关于两区间的界线虽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记载,但这些界线大致在同一经度线上,且全部位于不同时期卫藏往来中原地...

  • 传统与现代:一个普米族村落的百年生计变迁史

    作者:赵越云; 樊志民 刊期:2018年第03期

    通过对位于南方农牧交错区的滇西北一个普米族村落近百年间生计模式的演变进行长程观察,可以发现,在继承与发展中,迪姑普米族人以生计模式的转变为基础,逐步实现了从游牧族群向定居农业族群的转变。合理地分配劳动力在各种生计方式之间的时间安排、协调各种生计方式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迪姑普米族人在生计模式成功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历史经验...

  • 论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与民族区域自治

    作者:杨军 刊期:2018年第03期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革命时期,仁人志士将马克思主义带到广西,在各族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以韦拔群为首的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们功不可没,他们通过办刊物、开展农民运动等方式在广西少数民族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也大力培养了...

  • 共生的实际:论中国西部民族间拟亲属关系

    作者:新吉乐图; 付吉力根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和睦相处,呈现着一种民族共生态势,这就不能不提到与之相关的“干亲”这一拟亲属关系。在阿拉善,干亲关系不局限于民族内部,不同民族间的结亲尤为重要。许多学者认为,民族间的干亲会使民族边界消失。可是,在本文探讨的案例中,民族间缔结的干亲关系以民族边界为前提。同时,无共鸣为前提的宽容,造就着共生的效果,...

  • 从生存需求到族群团结和国家认同:拉祜族敬老仪式的文化表达

    作者:张锦鹏 刊期:2018年第03期

    拉祜族的敬老之礼是一种源于传统并保持至今的文化事项,在春节期间通过向老人长者行洗手之礼的方式进行集体性、仪式性呈现。拉祜族敬老之礼之所以能长期且鲜活地存在于拉祜族文化传统之中,是因为它的文化表达具有很强的时代转化性。在拉祜族迁徙历史中,老人生存经验具有维持族群生存的重大意义,敬老之礼因此产生。随着拉祜族社会发展,敬老之礼...

  • 区隔与交融:资源利用中的民族关系

    作者:袁东升 刊期:2018年第03期

    案例村水族与苗族分寨分族而居,两族在资源分配、共享与争夺过程中呈现之模糊与清晰的边界现象,体现了族际的“区隔”与“交融”。本文通过对村中族际资源分配、共享与争夺的田野工作,揭示了族际关系和谐的要旨,相对以往的族际关系研究而言,具有一定的拓展及推进。在这个水、苗两族交融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中,相异民族村民基于族际资源利用体系的建...

  • 新中国成立前川南民族关系浅析

    作者:刘琳; 郎维伟 刊期:2018年第03期

    新中国成立前川南民族关系以苗汉之间为主,研究他们的关系得益于两类资料,一类是地方史志中记录苗族历史状况的资料;另一类是出自苗族民间的谚语、格言和日常生活表现的田野调查记录。前者来自“他者”的眼光,后者记录“主位”的感受,两者反映的情形基本一致,即新中国成立前川南苗汉关系存在隔阂,从阶级社会中产生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阿公路修筑与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以《岷江报》《筑路报》相关报道为线索

    作者:王田 刊期:2018年第03期

    成阿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省的第一条干线公路,亦是连接成都平原与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条现代公路。1951~1955年,伴随公路自平原向山地、草原的艰难延伸,新的各级政权在川西北地区逐步建立,更为重要的是,借此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与机制渐次深入这一族群区域。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岷江报》、成阿公路筑路指挥部主办的《筑路...

  • 滇藏怒江通道之历史演变考察

    作者:李亚锋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09年以来,随着从云南丙中洛至西藏察瓦龙段公路的修通,滇藏怒江线成为一条热门进藏线路。早在从怒江进入西藏的公路修通以前,该条线路就已经在发挥作用,并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历史。完整的滇藏怒江线应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从怒江外进入贡山的道路,二是从贡山进入西藏察瓦龙的道路,其全线贯通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 境外中籍背包客的性别差异:基于加德满都市的调查

    作者:李静玮; 范香花 刊期:2018年第03期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2009年,我国出境游市场规模首次超过入境游市场。作为我国周边出境游的目的地之一,尼泊尔加德满都迎来的中籍游客数量也逐年上涨。由小样本问卷统计可知,在中籍背包客群体中,性别差异存在于旅行动机、旅行方式、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对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则显示,旅行消费及旅行体验也存在着较大性别差异。和国内游相...

  • 中国王朝国家的疆域格局与边疆形态

    作者:孙保全 刊期:2018年第03期

    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国家,疆域格局呈现同心圆形态;而由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国家政权,疆域格局则呈现“板块”样式。这两种疆域类型中的不同圈层或不同板块具有不同属性,呈现突出的异质性特征。与此相适应,王朝国家的边疆形态不仅是异质性的也是碎片化的。在“核心—边缘”的二分范式中,边疆的碎片化特征表现为:边疆在王朝版图...

  • “边治”与“县治”:中国边境县治理的双重路径

    作者:夏文贵 刊期:2018年第03期

    边境县是毗连国家边界的县级行政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空间条件,造就了边境县显著的县域属性和边境属性。边境县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在边境县治理中存在一条双重的治理路径,即“边治”路径和“县治”路径。前者主要以特定边境事务的治理为其目标指向和行为范式,后者则主要紧扣并遵循一般县域事务的治理模式而进行。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支...

  • 生存政治与边区历史——明代以降盏西土目孟氏研究

    作者:张柏惠 刊期:2018年第03期

    明朝国家在向西南边疆拓展的过程中,许多土著头目开始了他们的身份变化,盏西土目便是其中一员。盏西土目在明代以“军功”崛起,成为明廷分封下南甸宣抚司的地方头目。明清易代,通过成为清廷边防关隘的把总,其成功依附清廷,逐渐摆脱南甸土司的管控并与之对抗。清代中期盏西土目正式隶属于腾越州管辖后,除展开与南甸土司的争夺战外,进一步实践着对...

  • 节庆转型视角下呼伦贝尔那达慕节庆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的观察研究

    作者:高旸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从传统社会文化活动到文化体验产品,节庆文化资源已融入文化资本化的生产和重构进程。将那达慕节庆文化置于呼伦贝尔旅游经济活动中,既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节庆文化自身发展的主动选择。借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发现在呼伦贝尔那达慕节庆转型中,政府、企业、蒙古族民众及旅游者扮演着不同的参与角色,成为节庆转化的参与主体。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