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跨境民族及边疆问题、东南亚南亚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书评和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978-7-5482-0736-8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582
总被引量:526
H指数:6
引用半衰期:6.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4.9375
  • 两岸三地学者谈文化创意产业

    作者:潘杰; 王向华; 麻国庆; 潘英海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最近在中国内地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有一些发展得很好的例子,但也有一些很坏的例子。香港是文化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影视制作、流行音乐、主题公园、会展和文化经济等都很有代表性;台湾也是文化产业发达的一个地区。我们此次请到三位人类学家都在文化...

  • 何明院长一行赴台湾参加西南与台湾民族研讨会

    作者:王越平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2013年11月17日至11月26日期间,我院何明院长、校社科处杨毅处长、李志农副院长、马种炜教授、高志英教授、马腾嶽特聘教授、王越平副教授一行七人,受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邀请,参加由该校主办的"中国西南与台湾民族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有台湾及中国内地从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和台湾少数民族研究的近三十名学者参加。与会学者就台湾少...

  • 重返作为方法:影片《沙鸯之钟》的观看之道

    作者:井迎瑞 刊期:2014年第01期

    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的纪录片教育中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是纪录片的拍摄;二是档案的管理,以及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的衍生关系。"重返作为方法"即是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而设计的教育方法(pedagogy),要展现的第一层意义是"重返"历史现场并对一部电影进行深度阅读,以便对影片做脉络化的理解;要展现的第二层意义是对一个事件或地域做长期...

  • 从“参与”到“共享”:让·鲁什“参与电影”的人类学要素分析

    作者:徐菡 刊期:2014年第01期

    由影视人类学家让·鲁什开创的"参与电影",力图呈现电影拍摄者的在场,强调被拍摄者与拍摄过程的重要性。通过拍摄对象与被拍摄者的"共享",使拍摄对象直接与被拍摄者进行交流成为可能,并在交流中去"创造真实,而不是捕捉真实"。"参与"拍摄方法不但是在民族志影视拍摄实践中产生的电影表达方式的革新,也是对人类学认知论的贡献,它为民族志电影以及人...

  • 电影不同环节与文本意义的生产转移——对实验电影《翻山》的人类学解读

    作者:雷建军; 杨慧 刊期:2014年第01期

    相对于符号系统确定、叙事技巧闭合的商业电影,实验电影的文本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因此,实验电影往往是带有意义未定和允许多元解读的气质。有意思的是,在实验电影的开放性中,意义的不确定往往还有着某种可见的被建构和被转移的路径。本文使用文本分析、导演阐述和受众访谈等多种方法,意图从选题到创作到观看的三重维度中发现蕴含着的三次意义生产...

  • “民纪片”中的“扮演”与影像真实性

    作者:陈学礼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57年至1965年之间,中国产生了一批反映当时各民族社会历史形态,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的影片。不论是影片的拍摄,还是影片完成之后的传播,以及关于影片的研究,扮演都是争论的焦点,认为拍摄过程中使用的扮演方法导致了影片真实性的丧失。本文将从影片的科学属性、民族学研究属性、影片的表述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反的观点,即该批...

  • 非定向性情感及其表达——以西和乞巧歌为例兼论涂尔干的集体情感

    作者:宋红娟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西和~②乞巧歌的分析,质疑了涂尔干的"集体情感"概念,从而提出"非定向性情感"的概念。直接而言,"非定向性情感"弥补了"集体情感"对个体的忽略和压制。在此基础上,"非定向性情感"重申了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性。根本上而言,它指向涂尔干社会理论的二元论基础,反对其社会决定论。本文借助"非定向性情感"这一概念旨在论述人的自由首先是内心...

  •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神话谱系演化研究

    作者:邴正; 李莉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神话谱系经历了由图腾神话、诸神神话向英雄神话转化的历史嬗变。图腾神话产生并盛行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了人类的自恋情结及人与自然的统一;诸神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盛行于父系氏族社会,体现了人类的自卑意识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英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兴盛于父系氏族社会和阶级社会,体...

  • 国家化进程中的傈僳族基督教音乐舞蹈文化

    作者:和梦 刊期:2014年第01期

    20世纪前期,国家对傈僳族居住的边境地区管理无力。从缅甸进入中国的基督教为了迅速传播和发展,以体现基督教教义的赞美诗取代了傈僳族的传统民族歌舞。1957年至1976年,禁止基督教音乐的流传与国家建立主流文化的政治目的相关。80年代民族政策的落实是傈僳族传统音乐舞蹈与傈僳族基督教音乐复兴的重要原因。90年代之后,文化产业发展及非物质文化...

  • 人类学视野下物的文化意义表达

    作者:靳志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人与物的关系立于两者相互指认与指称的认识基点上。在具体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下,物作为一种社会生物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文化之物,一个饱含并充盈着特定精神情感的生命体。通过物,人类共同体以及共同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得到具体彰显。一个意义丰富的物,因特定的社会情境和目的性而具有多重面向,使用及形态的差异性使物承载着...

  • 人类学理论视野中的“陶”

    作者:马佳 刊期:2014年第01期

    人类学对陶的研究涵盖了器物及技艺。出于分析与论证的需要,不同理论派别从各自的角度对陶进行研究。本文以考古学及文化人类学部分理论演变为主线,梳理并论述嵌合其中的作为断代工具及文化进化标志,作为分辨民族群体与指示文化区,作为文化整体或文化系统一份子及作为象征符号与分类系统的陶研究。认为陶研究应超越器物自身,连接人之行为、观念...

  • 论传统集贸市场的当代改制——以武陵山地区为例

    作者:杨曾辉; 崔海洋; 李峰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世代生息在武陵山区的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起了相互交流、沟通和进行贸易往来的传统集贸市场,为这一地区曾经辉煌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下的中国,不仅是市场经济为主导,而且还处于社会结构大调整时期,更是深受全球化的影响。国内外环境的改变,迫使这一地区的传统集贸市场正逐步面临生存的危机,与现代市场和当地社会的发展无法齐...

  • 白族木雕工匠在城市工作中的文化资本优势浅析

    作者:胡凌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与一般外出务工人员相比,云南剑川白族木雕工匠"出门"群体工作生活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历史中形成并由行业文化决定的集体性出门工作方式,不仅为该种手艺提供了继续生存的空间,也给工匠群体创造了与一般打工者相比较为稳定的工作条件,以及较为安定舒适的环境和一定程度上的尊重。在城市工作中,白族木雕文化资源被转化为文化资本,不仅使这些工...

  • 博弈与认同:地方化国家在边疆地区的实践——基于南甸土司龚绶生命史的考察(1950-1969)

    作者:王春桥 刊期:2014年第01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立足于政权的巩固与合法性的角度,以国家介入的方式,将滇西土司地区整合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之中,实现了直接、有效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辖。本文以南甸土司为个案,认为在地方化国家过程中,国家在摧毁滇西土司地区传统社会结构,推动新的社会结构重组以及建构新的国家与少数民族政治关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多...

  • 晚清与民国政府治康策略及其得失比较

    作者:段鑫 刊期:2014年第01期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渗透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边疆危机。西康地区控带滇、藏、川三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晚清政府在清代中、前期治理政策的既有基础之上,启动了以改土归流、开发建设为核心的川边新政进程,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进入民国以后,民国政府稳健地继续对西康地区进行治理与开发,最终完成了西康建省的历史进程。晚清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