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跨境民族及边疆问题、东南亚南亚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书评和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978-7-5482-0736-8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582
总被引量:526
H指数:6
引用半衰期:6.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4.9375
  • 灾害的人类学研究——灾害人类学专栏主持人语

    作者:李永祥; 彭文斌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西方灾害人类学源于二战之后,经过近70年的发展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西方学界和社会与公共政策范畴中日益受到重视。在中国,灾害人类学因汶川大地震而受到激发,成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应用研究的一个焦点和转折点,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全球减轻灾害风险仍然不容乐观,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加速,洋流紊乱,生物灾害频繁...

  • 2013年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暑期田野调查学校工作综述

    作者:高志英; 张振伟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为进一步提升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田野调查能力,为非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掌握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推广田野调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学科创新,由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研究生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教育部...

  • 宗教团体的灾后重建活动与其正当性——以中国台湾地区佛教慈善团体投入的两种灾后重建为例

    作者:村岛健司 刊期:2013年第02期

    本文以中国台湾地区佛教团体慈济基金会从事的灾后重建为例,探讨台湾的灾后重建规范。以台湾1999年发生九二一大地震后的重建和2009年发生的八八风灾后的重建活动进行比较,点出因灾后重建规范的变化及灾后重建策略失去正当性,进而产生出的纠葛。

  • 救灾项目的面纱——四川孟村灾后房屋重建案例省思

    作者:代启福 刊期:2013年第02期

    人们在研究灾难时,常常从政治一经济和社会一文化的角度理解"灾难"对当地社会成员、社会—文化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的冲击和破坏,而极少去关注作为行动者参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行动者的行动和价值观也可能是一种"灾难"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一个生态桥NGO在四川凉山孟村房屋灾后重建中与一户居民冲突过程的描述和分析来呈现救助目标...

  • 灾害与休闲:一种新的灾害人类学研究视角

    作者:刘婷 刊期:2013年第02期

    本文对灾害与休闲之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灾害对休闲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表现为人员和财产损失,基础设施受到破坏,还表现为休闲产业的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人们对于休闲地的再次信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休闲活动中的灾害不仅是来自自然的,还有来自人为的灾害,从当今世界上看,人为灾害不断威胁着休闲者的安全,因此,警惕人为灾害也是休...

  • 司马迁与中国民族研究(下)

    作者:王文光; 李丽双 刊期:2013年第02期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为中国的少数民族立传,分别记述了中国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如果将这些民族传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可以认为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部简略的秦汉边疆民族史和民族志,它和以前所有的历史著作中只言片语的民族记载相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学术上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

  • 南诏国、大理国文化与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与反思

    作者:李晓斌; 段丽波; 周灿 刊期:2013年第02期

    民族史是南诏大理国文化交流问题考察的一个重要视角,对南诏大理国史的研究和考察呈现出这一时期丰富的文化交流状况,但从东南亚区域文化的角度开展的南诏大理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互动和影响的研究仍显薄弱。此外,在研究的范式上,借鉴民族学理论和方法所开展的研究能为南诏大理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一个微观的视角,民族史和历史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结...

  • 元明清时期云南边地土司与国家疆界变迁关系研究

    作者:李正亭 刊期:2013年第02期

    元、明、清时期,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推行世袭的土司土官统治,这是封建王朝在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朝廷利用少数民族首领代表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产物,对云南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云南边地土司土官辖区位于境外藩属地和境内流官统治之间,在边界变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滇缅滇越边界地区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历朝历代...

  • 芭蕉箐苗族村嫁妆的价值关联与社会构建

    作者:郑宇; 董新朝 刊期:2013年第02期

    云南省富民县芭蕉箐苗族村嫁妆高于聘礼的现象形成,在于它们不仅以现实的贵重奠定了新家庭开展生产生活的实践基础,而且还以丰富的象征意涵强化了当地婚姻及个体家庭的超稳定性。进而,贵重嫁妆的动力根本上并非由炫耀性或竞争性因素促成,而是长远指向创建新家庭与姻亲家庭之间多层次的、长期的、频繁的互惠网络。而其基础在于在父系社会表象背后...

  • 孟定傣族“摆威桑”的人类学研究

    作者:莫力 刊期:2013年第02期

    "摆"是研究傣族社会的切入点。"摆威桑"是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主要以村寨为主体而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举办"摆威桑"村寨内部的个人可以通过村寨集体举办的仪式获得进入佛国天堂最基本的功德。"摆威桑"将村寨与个人结合起来,使得整个村寨得以和谐。同时,其他傣族村寨的个人也可以通过举办"摆威桑"的村寨而得到基本的功德。佛爷和适龄男孩也可...

  • 现代司法境遇下的习惯法——以黔东南苗族宅基地习惯法司法个案为例

    作者:李向玉 刊期:2013年第02期

    黔东南州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苗侗民族世居于此,繁衍生息。州境内山高水多,林木茂盛,但可耕地资源非常有限。苗族民众为节约土地,多选择在山边居住,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杉树来建房,用杉木做桩在屋底支撑,临空建起"吊脚楼"样式的木结构房屋。这种房屋依山傍水,从远处看十分的雄伟壮美。苗族特有的居住模式节约了有限的耕地,但这种居住方式在...

  • 凉山彝区纠纷解决:“德古”与人民法院的互动

    作者:李毅 刊期:2013年第02期

    在凉山彝区的纠纷解决中,德古是最重要的民间权威,他具有相当的优势,但由于缺乏国家权力的支持,只适用彝族习惯法解决纠纷,使之纠纷解决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民法院随着国家政权建设在凉山彝区设立,是解决纠纷的国家权威,在某些领域与德古形成竞争关系,其与德古解决纠纷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凉山州法院通过聘任德古担任调解员、陪审员,实现了人...

  • “亲亲相隐”背后的法律逻辑

    作者:李灿金; 程士强 刊期:2013年第02期

    儒学界进行过一场关于"亲亲相隐"原则的辩论,辩论的焦点在于这一原则对法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本文不准备讨论"亲亲相隐"是否合理,而是从价值中立的角度解释这一客观事实何以存在,即它为什么会存在于古代正统思想和官方法律中。根据瞿同祖的法律社会史研究,笔者发现了传统法律的家族主义逻辑,家族是基本的法律单位,法律的行使和秩序的维持有赖于...

  • 民族地区“陪读”现象的人类学解读——以渝东南龙桥土家族乡为例

    作者:谭晓静; 谭华章 刊期:2013年第02期

    "撤点并校"及城镇化时代背景下,高、远、边、穷的恶劣自然环境、乡小现阶段发展的困境及家长在打工路上转变的教育观念是龙桥乡陪读现象产生的三大动因。陪读使部分孩子接受了"较好"的学校教育,但又缺失了情商教育,还增加了家庭支出;"撤点并校"促进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 云南纳村奎阁马天君神话的宗教人类学解析

    作者:李红春 刊期:2013年第02期

    云南纳村汉族社区中有着回族身份的奎阉马天君新神话人物的出现,隐喻回汉两个民族超越文化边界,展开族群互动的内容。这一民间神话仅在汉族社会进行流传及演示,具体彰显了汉族群众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