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跨境民族及边疆问题、东南亚南亚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书评和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978-7-5482-0736-8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582
总被引量:526
H指数:6
引用半衰期:6.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4.9375
  •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类学的组织机构与调查研究

    作者:石奕龙 刊期:2008年第01期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人类学迎来了初步繁荣。人类学在各方面全面铺开,中国人类学家自己主持与从事的人类学调查研究进展神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人类学的教育与科研机构也有很大的进步与增加,形成一派繁盛景象。但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使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出现的人类学研究繁荣景象受打击与挫折,并使中...

  • 关于20世纪50年代云南怒江基督教活动的认识

    作者:秦和平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以怒江峡谷泸水、碧江(今已撤销,归入福贡县)、福贡及贡山为考查对象,对1952年底,怒江"三自革新"运动对怒江基督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考证了20世纪50年代四县基督教在1950~1957年间快速发展的内外原因及政府有关部门对教会快速增长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 明代滇东北汉族军士来源考

    作者:龙晓燕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对驻扎在"通京孔道"滇东北地区(主要以今天的昭通市和曲靖市为主)的汉族军士的来源进行探讨,认为滇东北地区汉族军士的来源有从征、谪发及籍发等,其中从征的军士占滇东北地区屯所军士的主流,他们主要由京军留驻,来源于江南(包括今天的江苏和安徽)、浙江、山东和湖广等地。

  • 哈尼族火文化的现代启示

    作者:王清华 刊期:2008年第01期

    哈尼族的火文化是在久远的历史发展和哀牢山梯田农业创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哀牢山区,由于其地理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哈尼族居住条件的特殊性、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殊性,使得哈尼族对火的认识极为深刻,防火意识极为强烈,防火措施极为独特,防火教育经久不衰。在哀牢山区哈尼族的梯田农业社会中,火文化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与哈尼族整体文化一起维持...

  • 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怒江峡谷丙中洛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关系的变迁

    作者:张跃; 舒丽丽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民族关系的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不但具有社会性,而且是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分为三大主要形式:民族政治关系、民族经济关系和民族文化关系。文化与民族关系密切。在族际交往互动中,民族文化所具有的自觉性是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力量,并因此导致了排他性冲突的发生,而通过异...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从江秀塘壮族民居探析

    作者:周真刚 刊期:2008年第01期

    壮族称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其楼房全系木质结构,整体较大,设计巧妙,用料精致,工艺颇高。从江秀塘壮族社区位于九万大山之中,所有村落均依山而居,坐落于山底河谷边或山腰缓坡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房屋的内部空间结构跟人体结构一样,有主有从,前纳后藏,左右对置。

  • 新平花腰傣宗教文化研究

    作者:周晓红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傣族与南传上座部佛教密不可分。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不同,红河流域上游的新平县花腰傣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其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大量存留就是该地区傣族与其他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地区的傣族在精神文化方面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 从信息传播看普米族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

    作者:王燕; 万家林 刊期:2008年第01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调查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可以了解当地语言的使用情况及其文化受到的相应影响。论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丽江地区永胜县普米族村寨中普米语的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西南特困少数民族民间纠纷调解的特点与调适分析

    作者:李晓斌; 周世新 刊期:2008年第01期

    特困民族社会中传统社会控制模式仍有一定程度的残存,主要体现为血缘关系的存在与社会功能的继续发挥,而基层司法调解中心很难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数量繁多、类型多样的纠纷,因此特困民族民间纠纷解决必然形成上述特点。但这种纠纷解决方式很难形成跨族际的民间调解,使这一地区成为解决纠纷机制薄弱的地区,成为跨族际纠纷的高发地区,容易引发...

  • 色目村门巴族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区构建

    作者:吕昭义 刊期:2008年第01期

    生态文明系统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人们所创造的与自然生态相互联系、交互作用,并通过自我制约来达到与自然生态平衡相协调的文明系统。色目村生态文明系统包括经济体系、人口规模与生育行为、社会体系及观念意识体系,其特征为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有限度的规模,自我节制的人口繁衍,维系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的规则体系,物我合一、敬...

  • 湄公河流域跨境民族的认同

    作者:白志红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从湄公河流域跨境民族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两方面入手,说明一民族的认同是多层次的,不断变化着的。不同层次的认同可能重叠也可能分离;跨境民族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与所在国和整个湄公河流域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跨境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该民族内部并不总是相同的,这些民族也并不像巴特论述的那样总是在维持与外界的...

  • 一个依傍公路兴起的少数民族村寨的变迁——关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族乡巴卡小寨的田野调查

    作者:朱映占 刊期:2008年第01期

    巴卡小寨处于基诺山边缘地带,该寨子的建立与其地的自然生态特点、交通状况、区位等相联系,在寨子发展过程中,依托于相对便捷的交通,并随着族际交往的增多,市场观念的引入,现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巴卡小寨基诺族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状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迁,这种变迁过程既可能是本民族文化变异和本地区生态的失衡过程,但也可能是本民族文化的再建构...

  • 云南特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作者:尹记远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云南特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为达到通过精神文化的传承来强化认同意识的目的,族源、族谱、族称的传承成为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同时,对传统教育的方式提出的特殊的要求,传统精神文化的独特性使教育传承过程形成了血缘性和神化性的特点。

  • 19世纪西方法律体系中保护“少数”的措施

    作者:张锡盛 刊期:2008年第01期

    19世纪西方国家在以往的基础上,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上,采取司法审查,修正宪法,缔结国际条约等措施,确立了平等保护的原则,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渐扩大其保护对象的范围;然而,这一范围还是片面的,局限的。导致这种局限的主要思想根源是"民族优劣论"及社会达尔文主义。无论如何,这些成就和局限都应该是当今评判少数人保护得失成败,完善少...

  • 西部大开发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法律规范问题研究

    作者:陈小华 刊期:2008年第01期

    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法律制度是调整少数民族边境地区与接壤的国家之间边民互市和边境小额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可以发展民族经济,提高边境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