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

学理论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Research

杂志简介:《学理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10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研究、经济·法学研究、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2589
国内刊号:23-1106/D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15
总发文量:32332
总被引量:22578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2817
立即指数:0.0097
期刊他引率:0.959
平均引文率:5.0472
  • 本刊声明

    刊期:2017年第08期

  • “四个全面”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作者:宁甜甜 刊期:2017年第08期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后的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归属——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

    作者:阳甜甜 刊期:2017年第08期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党和国家为解决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提出的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支撑点。其理论的提出蕴含着深刻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的新内容,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扫清障碍。

  • 中国方案的产生探析

    作者:薛羽洁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中国方案的产生时间不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多次在国内外会议讲话中提到'中国方案'一词。中国方案的产生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通过认识和探析中国方案的产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理念,更好地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 浅谈坚持文化自信

    作者:圣雪琪 刊期:2017年第08期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和经济、政治等国家硬实力相互交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就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引导并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主导性?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文化要为其提供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并能积极应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工具理...

  • 构建科创枢纽关键在创新制度供给——对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思考

    作者:王智敏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以'硅谷'为观察对象,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发展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必须建立良性运转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制度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基础。对比创新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指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短板',提出要从政府科技管理、创新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和创新服务支撑机制四方面入手进行制...

  • 法治新常态背景下做好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作者:周忠梅 刊期:2017年第08期

    正确引导和支持群众依法维权、解决好合理利益诉求,是摆在信访工作面前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的职责,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考核体系,进一步将信访工作纳入到法治化轨道,进一步推进'阳光信访'新模式,进一步加大依法处置'非访'行为的力度,进一步培育公民法治文化理念,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化解矛盾和维稳的能力。把深化信访制度改...

  •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研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程薇丹 刊期:2017年第08期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基石。在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中,论述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纠正人们对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时现实社会都起到了深远影响。以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而且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

  • 从科技发展方向性看马克思的进步史观

    作者:倪晶晶 刊期:2017年第08期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进步发展的,并存在一个稳定原动力,推动历史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科技发展的方向性和马克思的进步史观密切相连,科技发展方向不仅引导着生产力发展方向,而且也影响着生产关系。但仅从科技角度看待马克思的进步史观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考虑道德、精神的作用,客观全面地看待马克思的进步史观。

  •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发展

    作者:陶玉白; 肖祥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社会转型时代,民族地区存在着制约社会稳定的几大矛盾,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角度出发,并着眼于通过优化西部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环境的高度来不断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提出建议: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活动,构建西部民族地区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结合民...

  • 对“支配自然”思想的积极解读——格伦德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析

    作者:张凯丽 刊期:2017年第08期

    自20世纪以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源往往归咎于'支配自然'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而格伦德曼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对生态问题进行界定,以整体的方式分析生态问题的成因,认为生态危机的出现是由多重因素形成,而不能仅将其归为'支配自然'思想的原因,并赋予'支配自然'积极意义,深化对'支配自然'思想的认识。格伦德曼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

  • 奥康纳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作者:赵博 刊期:2017年第08期

    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社会劳动'是物质性与文化的双重实践,以此来把握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批判的视角,分析了资本逻辑下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其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警惕'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

  • 论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探索

    作者:鹿梦卿 刊期:2017年第08期

    近代中国面临生存的危难,全国上下都为了拯救中国的危亡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主要人物,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两方面不同的原因使得他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传入中国。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理论

    作者:覃志峰 刊期:2017年第08期

    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间经历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及实践阶段。在此期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索,逐步形成了新中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适合中国国情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理论。

  • 群众路线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径

    作者:张博 刊期:2017年第08期

    把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并确立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当今社会群体阶级多样化,人民的需求多样化,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在这种新变化下,只有加强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依靠群众;完善制度保障;务实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才能促进群众路线的深入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