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ch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689/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法研究、学人风采、彝族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宏观经济与管理研究、精准扶贫研究、法学与社会学研究、语言学...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昌学院
国际刊号:1673-1891
国内刊号:51-1689/N
全年订价:¥ 8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1730
总被引量:2342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4.4773
立即指数:0.0072
期刊他引率:0.9524
平均引文率:4.554
  • 谈中国古代诗歌重译中词语差异

    作者:杨天庆 刊期:2005年第04期

    在中国古代诗歌重译中,词语差异在译入语的诗句中特征显著.本文分析词语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词语差异所给予读者的美感效应.

  • 简析汉魏晋散文的艺术特征

    作者:曹晋英 刊期:2005年第04期

    汉魏晋三朝是我国散文大发展的时代,名家辈出,杰作不断,对后世的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谈谈汉魏晋散文的艺术魅力.

  • 试析陆机的文学理论

    作者:叶俊莉; 胡峡 刊期:2005年第04期

  • 《板桥杂记》的冶游境界

    作者:钟继刚; 靳能法 刊期:2005年第04期

  • 禅宗与唐宋诗

    作者:李秀卿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文在回顾诗禅合流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诗禅合流的内在机制即二者的契合点,并揭示了它们的关系.文章指出,禅宗和诗歌不存在谁对谁影响大,谁对谁影响小的问题,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吸收、平等发展的关系.

  • 《边城》:和谐音符中的不和谐

    作者:张娅 刊期:2005年第04期

  • 个体价值的艺术化张扬——对《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缘由探寻

    作者:孙正华; 胡朝刚 刊期:2005年第04期

  • 老舍和他的北京

    作者:杨朝晖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文拟对老舍小说中的北京人、北京城作美学的分析,力图寻找北京人、北京城与老舍三者之间的文化联系.

  • 寻根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者:金仕霞 刊期:2005年第04期

    80年代中期出现的寻根文学创作潮流力图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一开始他们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倾心,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当代文学发展的生机,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利.但由于寻根文学作家对"根"的理解不同,因此他们呈现出的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 论阿蕾小说创作风格特征

    作者:何刚; 加洛久体 刊期:2005年第04期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 文明天性与野蛮天性的冲突——浅析《蝇王》主要人物的人格结构

    作者:王向东 刊期:2005年第04期

  • 简论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精神

    作者:洛边木果; 何刚; 罗文华 刊期:2005年第04期

    支格阿鲁是云、贵、川各地彝区普遍流传的一位被神化了的彝族古代英雄,是整个彝族族群认同的一位伟大祖先.历史、谱牒及天文历算等古文献中的支格阿鲁是一位集天文历算家、毕摩和君王为一身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伟大英雄人物,这是支格阿鲁文化精神的基础和雏形.在长期流传中彝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愿望把支格阿鲁塑造成一位能征服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从...

  • 流传于云南地区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研究——兼与贵州、四川地区版本的比较

    作者:罗文华 刊期:2005年第04期

  • 秘书口语表达的艺术技巧

    作者:曾国全 刊期:2005年第04期

    口语表达是秘书的基本功,在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秘书讲究口语表达艺术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秘书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强调秘书要善于说话,把握口语表达的特点、要求,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才能成为能说会道的秘书.

  • 应用中的写作与写作中的应用——兼论应用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吴建萍 刊期:2005年第04期

    如何提高应用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以为,应该重视应用中的写作与写作中的应用,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一方面,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现实中寻找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应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强化应用写作知识,逐渐提高应用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