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杂志简介:《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4-103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专访、藏学研究、西部论坛、专题。

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藏大学
国际刊号:1005-5738
国内刊号:54-1034/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西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88
总发文量:1837
总被引量:4966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6.9035
立即指数:0.012
期刊他引率:0.8474
平均引文率:12.1928
  • 新时代西藏人民政协发展:历史沿革与实践要求审视——热烈庆祝西藏政协成立60周年

    作者:图登克珠; 王海璇 刊期:2019年第03期

    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西藏政协成立60周年,是政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文章指出,新时代西藏人民政协对推动西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推进西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与西藏特点的协商渠道具有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西藏人民政协经历了开创、暂停、恢复、完善和深化的历史沿革,并提出西藏人民政协应...

  • 论新时代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扎西; 崔晓琰 刊期:2019年第03期

    进入新时代,用"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阐释了新时代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并充分肯定了其对中国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精神的宝贵经验总结,也是当下乃至未来中华民族砥砺前行过程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导向。文章梳理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剖...

  • 新中国成立10年前后的西藏地方新闻叙事分析——以记者郭超人著作《西藏十年间》为例

    作者:廖云路 刊期:2019年第03期

    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于1956年到新华社西藏分社工作,其采写的《西藏十年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10年前后西藏农牧民、建设者、解放军战士等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对该书新闻叙事分析中,可以揭示中国共产党建设与领导下的西藏发生的巨变及其背后的必然性,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为改进当前民族新闻报道和丰富西藏名记者研究提供了参考。

  • 地方历史、社会记忆及身份建构——以“老西藏”群体为例

    作者:孙海芳 刊期:2019年第03期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回顾西藏社会的历史变革与发展,研究该进程中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的社会记忆,对于印证地方历史,再现社会重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社会记忆理论,通过对"老西藏"群体进行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整理分析媒体文本,探讨"老西藏"群体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历史进程的社会记忆,研究社会范畴化和自我范畴化交互作用下"老西藏"群...

  • 思辨与实践:藏学研究40年——访著名藏族学者西南民族大学万果教授

    作者:贺健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万果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科规划评奖入库专家、四川省逻辑学会副会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青海民族大学宗喀巴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青海省社科院藏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甘肃民族出版社特邀学术顾问、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

  • 仓央嘉措诗歌木刻版及其他版本初探

    作者:巴桑罗布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三百多年来,仓央嘉措文化和他的诗作,一直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和青睐,并广泛流传,几乎人人皆可吟咏背诵,穿越三百多年而传唱不衰。随着改革开放和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不论从不同文种、版本种类的大量介绍,整理翻译和研究的深度、广度看,在国内外几乎可以说无出其右者。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成立后,在研究、整理和出版仓央嘉措文化系例...

  •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策略、模式研究

    作者:觉安拉姆; 李霖; 段阳; 白玛拉错 刊期:2019年第03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政府部门、社区民众、传承人群体、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成合作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系统有序而有效地运转。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立法、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职能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教育体系培育、机构和人力资源保障、文...

  • 论西藏地名演变规律及原因

    作者:古格·其美多吉 刊期:2019年第03期

    地名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发展以城市化为核心动力、空间为主要载体、文字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受到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在研究西藏藏语地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地名的特点,演变规律,稳定性及变异性的矛盾和统一构成了它的发展历史。文章认为其演变具有数量渐增、命名依据发生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变...

  • 西藏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与旅游融合的探讨

    作者:洛桑泽仁 刊期:2019年第03期

    文章对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文化内涵、特征与价值及其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作了探讨。认为那曲羌塘恰青赛马具有草原民俗文化特征、大众性特征、娱乐健身性特征,是民族精神、民风礼俗与信仰等的展现,是马背文化的象征,承载了藏民族的文化记忆,在传播藏民族文化、扩大那曲的知名度、树立那曲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要进一步提升那...

  • 国外《格萨(斯)尔》图像调查研究综述

    作者:杨嘉铭; 杨艺 刊期:2019年第03期

    国外《格萨(斯)尔》图像的调查研究是从19世纪晚期(公元1883年)开启的,至今已有125年的历史。国外的《格萨(斯)尔》图像研究开创了"格学"中《格萨(斯)尔》图像研究的先河,也为我国在新中国建立后开展这项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文章从国外学者《格萨(斯)尔》图像调查研究的基本面貌,《格萨(斯)尔》图像调查研究述评以及与我国《格萨(斯)...

  • 拉达克芒域村2号过街塔内绘塑研究

    作者:王传播 刊期:2019年第03期

    喜马拉雅西部的印控拉达克地区是西藏历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便展开了对此地文化历史的全面研究与探讨,并在宗教、历史、考古、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国内学界则受制于地缘政治因素并未给予该地的物质文化遗存以足够的关注。文章聚焦拉达克芒域村(Mangue)存留的一座年代不晚于13世纪的早期过街塔内的图像程序...

  • 米拉日巴道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及经典化建构

    作者:李伟超 刊期:2019年第03期

    米拉日巴道歌是藏族典籍的重要作品之一,体现了噶举派高僧米拉日巴大师的智慧和思想。米拉日巴道歌在英语世界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翻译、传播与接受,并逐渐在英语世界实现了经典化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源文本自身的经典品格对吸引译者和读者具有积极意义,是翻译文学经典化动因之一;译者群前赴后继地努力进行翻译活动,使多译本的存在成为米拉日巴道歌...

  • 论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的民俗书写

    作者:马小燕 刊期:2019年第03期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民俗文化一直是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描写的对象之一,经历了试验性描写、全景式深描和集约化展示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猎奇到欣赏的审美观念的转变,折射出西藏民俗的发展变迁,呈现出纪实性、变迁性的特点,表现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趋势。

  • 中唐《金光明最胜王经》及经变在敦煌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张延清; 张倩玉 刊期:2019年第03期

    墀松德赞之世,大力兴佛,以佛教意识形态治理,从印度延请高僧寂护、莲花生大师入藏,建寺度僧,设立译场,既而从印度、汉地、于阗等地请来高僧翻译佛经,大兴佛法。墀松德赞及其后继者不仅在本土弘佛,还不遗余力地下令在吐蕃治下的丝路沿线传抄、读颂佛教经本。在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下,一时间藏、汉两文的《金光明最胜王经》成为丝绸之路上广泛流行...

  • 达木蒙古八旗综论

    作者:边巴琼达 刊期:2019年第03期

    元朝以来,蒙古族与藏族多有交往,西藏当雄地方也因清初顾始汗在此驻牧而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蒙藏两个民族混居杂处与交往融合的历史缩影,成为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加强管理的历史见证。文章从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驻牧人口、兵源数量、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了达木蒙古八旗的历史渊源,并指出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