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杂志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69/T,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综述、研究简讯

主管单位: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国际刊号:0253-987X
国内刊号:61-1069/T
全年订价:¥ 379.2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1.89
总发文量:3345
总被引量:32107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3.7159
立即指数:0.0549
期刊他引率:0.95
平均引文率:8.1821
  • 空气源跨临界CO2热泵中回热器影响的研究

    作者:叶祖樑; 王驿凯; 潘祖栋; 赵建峰; 曹锋; 李明佳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了研究回热器对空气源跨临界CO2热泵系统运行情况的影响,以及回热器是否适用于跨临界CO2热泵,进行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研究。基于热力学分析方法对不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排气压力下回热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回热器提升系统性能系数与否取决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气冷出口温度较高时,回热器效率增大才能提高性能系数。实验...

  • 采用R1234ze(E)/离子液体工质对的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作者:张垚; 朱山杉; 王晓坡; 孙艳军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工质对H2O/LiBr和NH3/H2O等存在的问题,且含离子液体的工质对是一类有潜力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对,选取烯烃类制冷剂R1234ze(E)与3种离子液体[Bmim][PF6]、[Hmim][PF6]和[Omim][PF6]组成的工质对在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运用NRTL活度系数模型关联了3种工质对的相平衡数据,建立了相关的热力学模型;其次,...

  • 考虑进气效应和非线性接触的活塞瞬态应力研究

    作者:张俊红; 王静超; 徐天舒; 李伟东; 林杰威; 袁一; 刘志远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经验公式计算活塞顶面传热边界不准确和热应力计算中引入位移约束产生人为应力集中的问题,采用燃烧模拟和有限元方法构建非线性接触对,研究活塞瞬态应力。首先,燃烧模拟仿真得到活塞顶面传热边界条件,并实现向有限元模型的瞬态映射;然后,用非线性接触模拟热和力在构件间的传递,对比有、无进气冷却效应下的活塞瞬态温度场,结合测温试验进行温...

  • 高速主轴不平衡振动行为分析与抑制策略

    作者:章云; 孙虎; 胡振邦; 梅雪松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高速主轴不平衡激励下空间振动问题,构建了多自由度高速主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Matlab解析获得主轴模态特性信息,进而通过与Ansys分析结果对比,可知两者所求解得到的主轴弯曲振型整体形貌变化规律相同,幅频响应曲线峰值契合度较高。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高速主轴系统模态测试获取了主轴实验频率响应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其与基于动...

  • 铜表面液滴冻结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建强; 龚建英; 李真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了研究液滴冻结过程中液滴内部固-液相界面的动态变化特性以及液滴形变的变化规律,基于液滴冻结可视化实验平台,对冷铜表面液滴冻结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冷表面预设温度下液滴过冷度和液滴冻结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液滴体积对液滴冻结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滴冻结过程中,液滴内部固-液相界面呈现出凹界面特性;在表面张力...

  • 板翅式换热器热通道结霜过程的数值模拟

    作者:任政; 张兴群; 邵致远; 龚建英; 赖天伟; 侯予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了研究板翅式换热器热通道在不同工况下的霜层生长规律以及霜层对板翅式换热器的影响,建立了基于Lewis传热传质类比理论的结霜模型,并将该模型与板翅式换热器非稳态传热模型相结合。首先借助平板结霜可视化观测实验台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主要计算对比了湿空气进口流速分别为0.8、1.2、2 m/s,相对湿度分别为60%、70%、80%时换热器热通道...

  • 燃气轮机拉杆转子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作者:达琦; 袁奇; 李浦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燃气轮机组合式转子间存在的非线性刚度对转子动力学特性产生的特殊影响,对比研究了关于拉杆转子三次方和双线性两种非线性刚度模型的动力学特性:首先,基于双圆盘拉杆转子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得到其弯曲刚度随转角的变化规律;然后,采用三次方模型拟合非线性刚度,建立拉杆转子无量纲控制方程,并基于谐波平衡法和Broyden迭代优化算...

  • 面向图像的有效目标区域提取方法

    作者:崔云博; 杜友田; 王航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图像标注、目标识别等实际应用中图像的前景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中的有效目标区域提取方法。该方法以提取图像的前景目标为目的,将目标区域提取问题转化为二分类问题,实现了对图像中有效目标区域的提取,主要包括4个步骤:利用选择性搜索算法生成图像中的候选目标区域;通过对像素值的差值化处理来进行图像区域的特征增强;基...

  • 热声旋转发电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作者:刘冬冬; 陈燕燕; 戴巍; 罗二仓 刊期:2019年第05期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热声发电的新型旋转机械式声-电转换方式,并针对其中的双向透平开展了数值与实验研究。采用稳定来流与可压缩交变来流相结合的方式,优化设计了一套百瓦级定导流叶片的双向冲击式透平结构,并完成了其在常压下稳定来流工况的输出特性测试,考察了定转速与定负载输出特性变化。实验获得透平最大输出功率为230W,最大效率为51%(转速4 ...

  • 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载荷经验模态分解软阈值降噪研究

    作者:闫祥海; 周志立; 李忠利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拖拉机旋耕作业动力输出轴(PTO)载荷降噪中载荷先验特性预判的问题,提出了PTO载荷经验模态分解(EMD)软阈值降噪方法,得到了PTO载荷相同时域内不同频率固有模态函数(IMF)。利用边界局部特征尺度延拓算法对IMF出现的端点效应进行了抑制,与镜像对称延拓算法和多项式拟合延拓算法比较,在运行时间、正交指数及IMF数量3项评价指标中均占优势。利用...

  • 灰化温度和热解气氛对污泥灰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穆林; 赵晨; 徐芷凌; 陈灿若; 尚妍; 赵亮; 杨竹强 刊期:2019年第05期

    通过对污泥灰样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矿物质转化、热力学特性以及加热过程中潜在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获得了灰化温度以及热解气氛等对污泥灰样理化特性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灰样呈典型的多孔特性,在热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烧结和熔融。灰样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P2O5、CaO、Fe2O3和MgO,并以石英、硬石...

  • 采用灰色Savitzky-Golay滤波的商用车推力杆橡胶球铰非对称迟滞建模

    作者:刘巧斌; 史文库; 高承明; 陈志勇; 闵海涛; 陈龙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的推力杆迟滞特性模型,根据力的分解原理,将滞回力分解为广义非线性弹性力和广义非线性阻尼力,并分别采用等效线性阻尼模型、等效分段线性阻尼模型、非对称Bouc-Wen模型和高阶多项式模型对橡胶球铰的迟滞非线性进行建模。引入灰色关联度指标,对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进行改进,采用布谷鸟算法对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应用该滤...

  • 考虑转捩的SST模型在冲击射流传热中的应用

    作者:黄华坤; 孙铁志; 尤天庆; 张桂勇; 回达; 宗智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基于RANS方法的湍流模型对冲击射流传热中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基于SST k-ω模型耦合Kato-Launder模型和间歇性湍流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转捩的SST湍流模型用于射流传热中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冲击距离H/B=4、雷诺数Re=20 000的情况下,通过将传热和平均速度两个方面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以及其他数值计算结果作对比,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方法准...

  • Sierpinski亲/疏水分形图案表面气泡分布及强化换热研究

    作者:于婷; 王雅; 齐宝金; 魏进家 刊期:2019年第05期

    针对芯片散热表面热流具有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非均匀分布特征,设计制备了具有三阶Sierpinski地毯曲线分形特点的亲疏水交错润湿铜表面,并通过实验观测了气泡在典型的亲/疏水分形表面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气泡会首先在预设的高阶疏水点处成核、生长,并呈现典型的分形特征,实现了初始气泡成核位置的可控分布;之后,相互邻近的疏水点上的气泡开...

  • 采用液氮喷雾技术的低温环路结构模拟系统研究

    作者:张蓓乐; 陈小砖; 薛绒; 刘秀芳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为进行座舱盖高空低温环境飞行疲劳试验考核,设计并搭建了采用液氮喷雾技术的小型环路结构低温环境模拟测试试验台,开展了风速以及喷射流量对系统降温速率影响的特性研究。试验测试了在液氮喷雾流量为37.2、42.4和49.3kg/h,系统风速为2.21、4.53和6.77m/s时,工作段温度从21℃降至-30℃时各测试面的降温特性,验证了运用液氮喷雾技术快速降温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