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

晚霞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晚霞》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44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封面报道、策划、家庭、健康、农事、往事录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单位:四川省委老干部局;云南省委老干部局;贵州省委老干部库;西藏自治区委老干部局
国际刊号:1006-0251
国内刊号:51-1449/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7276
总被引量:13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警示:保健品骗局频发 专家呼吁完善立法严管会销模式

    作者:朱琳 刊期:2017年第21期

    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年人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却花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买回对健康并无多大好处,甚至是有损健康的保健品。保健品商家是采用何种销售模式抓住老年人心理来牟利的呢?本文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花样繁多的保健品面前,老年人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管好自己的养老钱。而如何给保健品消费者营造良好、安全的消费环境,则是有关部门应...

  • 李焘:史学川军之高峰

    作者:伍松乔; 孔祥辉 刊期:2017年第21期

    李焘,眉州丹棱人。其史学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为浩繁的断代编年史,备受学界推重。李焘修史秉公直笔,他敬佩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但在《长编》中却不掩尊者之过、恶者之功。《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广征博采家录、野记,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长编》书成第二年,李焘病逝。

  • 不言夕阳晚 痴心育新人

    作者:王立新 刊期:2017年第21期

    2005年,苟学志从通江县政协主席职位退下来,毅然接受组织安排,就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在这一岗位上他整整工作了12年,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通江县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迈入全省先进行列,他本人也荣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并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 笔耕不辍 白首不移赤子心

    作者:赵航; 李习文 刊期:2017年第21期

    “忙,我是一个工作狂,连轴转,越磨剑越亮。”李习文在诗歌《忙》中如此写道。谈到创作,“忙”已经成为了这位78岁老人的生活常态。已经在成都生活了近60年的李习文,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个小山村。作为国家一级编剧,李习文数十年来笔耕不辍,退休后更爱上了新诗创作。“忙”,也让这位老人在文学道路上东奔西跑的同时丰收的硕果装满仓。

  • 贫困户的脱贫主心骨

    作者:刘颖 刊期:2017年第21期

    2006年的一天,梓潼县政协退休干部宋文侠到东石乡柴坝村做客,发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大量土地闲置,身体差、年龄大的村民生活艰难。他再也闲不住了,“我虽然退休了,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再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 19年不离不弃,撑起一个家

    作者:吴晓龙 刊期:2017年第21期

    在攀枝花市东区枣子坪街道枣树坡社区的笑脸墙上,张贴着这样一位好妻子的事迹:她没有豪言壮语,19年来,却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和善良,不离不弃,默默无闻地照料瘫痪的丈夫,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家。这成了枣树坡社区中流传的一段佳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原钢城企业总公司退休职工王忠菊。

  • 闪悠悠的滑竿

    作者:徐建成; 孔祥辉 刊期:2017年第21期

    峨眉山的景点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一乘乘闪悠悠的滑竿。1990年盛夏,我坐上了一乘滑竿,在峨眉山秀色可餐的绿海中闪悠悠地颠来颠去,享受了一段特殊的旅程。

  • 怀念那个叫小丁的人

    作者:张樯 刊期:2017年第21期

    这些年,许多真性真情的文化大家都先后远去了,让人嗟叹让人缅怀。 一晃漫画家丁聪辞世也已数年了。一说起丁聪这个画了一辈子漫画的人,眼前便立即浮现出一个笑眯眯的老人形象。我有一个错觉,每当在书刊上看到这个给了我们诸多欢笑的人,我就会怀疑他是直接从某册漫画书里走出来的。

  • 赶集

    作者:乔加林; 孔祥辉 刊期:2017年第21期

    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赶集。家长到集市上卖掉一些农产品,换点钱,再买回一些家庭日常用品,有时也会买些好吃的或新衣新鞋给我们。小伙伴要是自己能到集市上转一转,就跟过节一样。

  • 记忆里的蕉叶粑粑

    作者:代蒋; 孔祥辉 刊期:2017年第21期

    我出生在川东丘陵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物产富饶,创造了绝世精美的石刻艺术瑰宝,也发明了种类繁多的美食,例如享誉美食界的伤心凉粉、古法传承的米卷,还有美味爽口的坛子肉。今天我不得不说的一道美食,就是蕉叶粑粑。

  • 教婆婆识字

    作者:王文莉; 饰华 刊期:2017年第21期

    看到婆婆从一个自卑的“睁眼瞎”变成“识字达人”,甚至成为一名“朗读者”,我衷心地为她骄傲和自豪!不识字,是婆婆一辈子的心结。 我决定教婆婆识字,帮她消除郁积多年的这个结。我先教婆婆识的字是她的名字。婆婆认真地边读边写,一丝不苟练了一个多小时,才笨拙地将自己的名字写正确。她在户口本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激动地对我说:“我以前只知道...

  • 温暖的记事簿

    作者:刘卫; 饰华 刊期:2017年第21期

    前段时间,我准备把年迈的父母接到城里来,临走,母亲坚持要把一个纸箱带上。我问里面装的啥,父亲笑着说:“还不是你妈这些年积攒的‘宝贝’。” 征得母亲同意,我打开纸箱,30多本记事簿按年份编了号,因为年代久远,有的纸张已泛黄,母亲工整的字迹记得密密麻麻。细看后,我才知道是我们家这些年往来的“人情记事簿”。在老家时,我家一共搬了3次家。

  • 对父母的愧疚

    作者:程红; 饰华 刊期:2017年第21期

    近来看到“人老珠黄”这个词,顺手在网上搜一搜是什么意思,得到的解释是:指人衰老而不被重视,就像年代久了变黄的珠子一样。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父母。 记得那年报了驾校,除了上班,周末要学车,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习惯了我周末回家的父母就难见到我了。一天教练说要上路学车,正好从我家乡经过,打了电话给爸妈,二老就早早候在我必经的桥头。

  • 父亲是我的榜样

    作者:张小毛; 饰华 刊期:2017年第21期

    父亲前段时间身体欠佳,我利用暑假送小孩回湖南老家的机会,在家里多呆了一些时日。 父亲只有初中文化,但思维敏捷,勤奋好学。他曾跟人学了一门篾匠手艺,方圆几十里,技术都是响当当的,农村各种造型的盛物篾器他都做得非常漂亮。我们兄弟姐妹三个,小时候家里负担不轻,父亲就靠着这门手艺把我们拉扯大。

  • “对门”处得好,提升幸福感

    作者:王勤 刊期:2017年第21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和“对门”的交流越来越少,邻里间变得越来越陌生。一项调查显示,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12.7%的人甚至“根本不认识”邻居。 “对门”那么近,却又那么“远”。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师、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