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文史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 Philosophy

杂志简介:《文史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0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学术铭家与学术史、国学研究、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0511-4721
国内刊号:37-1101/C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5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2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发文量:1156
总被引量:12421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1364
立即指数:0.0286
期刊他引率:0.9822
平均引文率:17.5786
  • 《文史哲》英文版入选Scopus数据库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文史哲》英文版创刊于2014年,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承担海外出版及发行。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严格遵循国际学术规范,实行国际学术期刊界通行的编委会制度和匿名同行评审制度,文章的学术质量得以保障。为了调制出英文版的“国际化口味”,编辑部组织了一支主要由专攻汉学的海外学者构...

  • 启蒙还是浪漫?——重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与过

    作者:汪荣祖 刊期:2019年第02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背景不是理性的启蒙精神,而是一场推动革命与救亡的浪漫主义风潮,因救亡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不遗余力,此一强烈的反传统文化批判,并不基于理性,而是出于激情。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全盘西化,后来改为充分西化,全面抨击传统,高唱文学革命,宣称文言为“死文字”,以白话取代文言,类此议题莫不见到浪漫情调。文艺复兴在欧洲的...

  • 社团传播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品格的影响

    作者:泓峻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最初十几年时间里最主要的组织文学生产的平台,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输入与传播,主要也是由身处文学社团之中的理论家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社团,与中国古代文人结社这一传统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理论生产方式及文学观念通过社团传播这一途径,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早期...

  • “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

    作者:谢地坤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最近一些年来,相当一部分哲学工作者不是直面社会现实,而是退回到所谓的纯粹学术研究之中。在哲学的研究中,注重的是哲学史、某个哲学家的思想或某一专题,对于哲学经典文本,愿意下大力气去进行背景介绍、概念分析、意义诠释,却不注意哲学研究在当下对社会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的研讨。这显然是把理性的分析和批判与当下社会实践割裂开来,哲学家不...

  • 努力创造有更多中国经验的法学

    作者:苏力 刊期:2019年第02期

    值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简称“五一七讲话”)两周年之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召集相关专家,围绕“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展开讨论,非常有意义。笔者想从中国古代文史学科角度,谈三点体会。

  • 建构古代文史学科体系须立足于民族文化基因

    作者:江林昌 刊期:2019年第02期

    值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简称“五一七讲话”)两周年之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召集相关专家,围绕“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展开讨论,非常有意义。笔者想从中国古代文史学科角度,谈三点体会。

  • 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探析

    作者:叶小文 刊期:2019年第02期

    西方宗教学的最大贡献是力图摆脱神学的羁绊,提倡对宗教进行理性研究,但也往往带有唯心主义哲学的局限性。与一切唯心主义的宗教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确认了宗教的现实基础,为如何进行宗教研究确立了正确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努力吸收中外宗教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世界各种宗教尤其是中国宗...

  • 《竹书纪年》和夏代编年:我对历史方法的反思

    作者:夏含夷(美); 程羽黑(译) 刊期:2019年第02期

    倪德卫通过重构《竹书纪年》的原始文本,重建了一整套夏代编年。他的重构包括对夏代君主之间的间隔和末代君主桀的真实性等问题的异常复杂的论证,但没有任何文献支持此说,倪德卫在这一重构上是师心自用。倪德卫关于夏代纪年的假说仍然是假说,不管其如何“前后一致”,这种连贯性无法达到证实它的高度。新的《竹书纪年》简文出土的可能性,或许都大...

  • “经世”观念史三题

    作者:杨念群 刊期:2019年第02期

    “经世”思想近些年颇受关注,但学界研究也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把“经世”仅仅理解成窄义的日常治国理政行为,而忽略其深层文化根基一面的阐释;二是把“经世”视为明清危机时期改革家推行激进政策的工具,而没有看到趋于保守的政治官僚同样具有经理世事的情怀和能力;三是把“经世”仅仅看作古代王朝遭逢鼎革易代之际发生的思潮,而没有看到处于常...

  •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文的文本结构与学术建构——以小说家为核心的考察

    作者:张昊苏; 陈洪 刊期:2019年第02期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的小序在文本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体例,其中的“九流框架”与“王官体系”均为后设,蕴含有刘歆以经学思想作为主导,重新建构子学分类体系与评价标准的意识形态。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小序和著录的深入解读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点。《艺文志》在新创小说家并将其纳入九流框架的基础上,还同时尝试融合小说的方术属性与子学...

  • 词与燕乐关系新论

    作者:钱志熙 刊期:2019年第02期

    词出燕乐是近现代以来词学研究者的基本认识,近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隋唐燕乐即隋唐时期的宴飨之乐,其主体来自域外的乐曲与新声乐律。词乐之根本在于燕乐系统的五音二十八调,而唐宋相承的坐部伎、教坊乐则为词乐的基本归属。词与声诗同属燕乐背景的产物,词体独立的关键在于新声妙曲的流行及文人依曲拍填词方法的成立。

  • 生成还是指导:老子论“无”的新探究

    作者:李巍 刊期:2019年第02期

    对老子“无”观念的研究,除了生成论的角度,更应从规范问题入手。因为老子更多谈论的不是等同于“道”本身的作为宇宙万“有”之根源的生成之“无”,而是关联于“道”之“德”的指导性的“无”。这样的“无”,是对“道”之“德”的非掌控特征的总概括,即从动词性的“上德不德”或“玄德”之“不有”“不恃”“不宰”,走到名词性的“无名”“无欲...

  • 庄子“齐物”观念的政治意蕴

    作者:王玉彬 刊期:2019年第02期

    庄子的“齐物”非仅指涉着以生命为本怀而绽开的精神境界,更蕴涵着以政治为关切的治道推衍。“齐物”的政治性在“齐是非”的旧义与“齐文野”的新义中均有体现。“齐物”既意味着庄子对儒家政治哲学“入于非人”的细微批判,也呈示着某种“齐之以道”的政治建构:通过对“成心”之必然、多元与开放义的揭覆,庄子主张摆脱“是非之争”的樊乱以及“...

  • 宋以来道学人士的心疾问题

    作者:衷鑫恣 刊期:2019年第02期

    宋以来道学人士罹患心疾的病发比率总体不高,史料中保存的若干病例多由个人原因造成。不过,由于程朱学重“思”,宋明道学家“因思致疾”的现象着实较多,连朱熹、王阳明这样的一派宗师也不能免。道学苦思道德心性与命理等议题,穷深极奥且概念纠缠、莫衷一是,由此造成了普遍性的精神压力,是乃哲学形上学运思的副产品。明代心学惩朱学流弊而起,于心...

  • 韩延寿为颍川太守考论——兼论汉初法治德治并行的治理模式

    作者:余才林 刊期:2019年第02期

    西汉名臣韩延寿为颍川太守时间史载不确。今可考知,其时应在宣帝元康三年(前63),即黄霸两次为颍川太守之间。黄霸治理颍川是汉代地方治理的典范。史载黄霸为政主法治,而韩延寿为政用德治,以道德礼义教民。黄霸再为颍川太守时,对韩延寿治理颍川的政治理念及其措施有所继承,并“因其迹而大治”,因此,颍川大治实为法治与德治兼用之功。黄霸、韩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