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文史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 Philosophy

杂志简介:《文史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0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学术铭家与学术史、国学研究、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0511-4721
国内刊号:37-1101/C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5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2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发文量:1156
总被引量:12421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1364
立即指数:0.0286
期刊他引率:0.9822
平均引文率:17.5786
  •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何以可能?

    作者:何中华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总体上说,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自觉的意识层面更多地表征为冲突,在不自觉的无意识层面则更多地表征为会通。人们意识到的往往是表层关系,而未曾意识到的则是深层关系。这种深层的会通无疑是多维度的,其实现不仅有赖于特定的历史一文化条件和机缘,更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内在地提供的学理上的可能性。在时代性维度上,儒学的前现代性与马...

  •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饮酒文化的内涵嬗变

    作者:宁稼雨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饮酒活动的基本走向是社会和群体意志的色彩逐渐淡化,个人和个体意愿的色彩不断强化。具体来说,魏晋时期文人饮酒的变化轨迹是,其一,从祭祀天神宗教性目的,变而为文人进入自己理想的自由精神境界的导引性媒体;其二,从周代礼制统治强调社会的尊卑秩序和伦理精神,变而为部分文人宣扬反礼教思想的重要行动;其三,从...

  • 论鲁迅的“自我文化对峙”:走出“传统一现代”的文化迷局

    作者:黎志敏 刊期:2018年第02期

    鲁迅并非一个具有“内在统一”的文化主体。鲁迅身上同时存在“传统文化自我”和“现代文化自我”,前者主要体现在家庭私人生活中,后者主要体现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鲁迅的两个文化自我之间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对峙局面,终其一生都未能缓解。鲁迅身上的“自我文化对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所导致的,此外,也有鲁迅个人的原因:鲁...

  •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作者:王人博 刊期:2018年第02期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与现代性始终是国家所追求的双重目标。中国的现代时间包括“革命时间”与“当下时间”,而同为现代时间意识的革命与建设并非前后之决然二分。“建设者”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功能身份概念,它的出现与“八二宪法”的时间观、时间意识密切相关。宪法中的“建设者”作为一种时间维度的存在物,正处于这一进步主义时间坐标的...

  • 汉代老子化胡及地狱图考

    作者:姜生 刊期:2018年第02期

    新见考古资料证明,东汉时期以浮屠等同黄老因而黄老浮屠同祀的现象,应是老子化胡说流行的结果;新发现的山东费县潘家疃东汉墓门上鸟喙老子与胡人浮屠及宰堵坡组合画像、山东兰陵九女墩汉墓辟邪石兽立柱画像所呈现的“黄老”信仰与胡人浮屠组合皆堪与证。史乘所述黄老浮屠同祀现象,不为后人所解,个中原因除了儒生史家语焉不详,更多是由于时...

  • 《孝经》论证逻辑辨析

    作者:王承略 刊期:2018年第02期

    《孝经》是先秦儒家在孝道问题上建构的最终理论体系,其内部论证是一个有机的辨证体,具有系统性、严密性、完整性等特点。《孝经》进行了“天人”、“君父”、“义利”三大关系的思考与阐述,完成了孝的本体论论证、孝核心内容的认定、孝道践行准则等基本问题。《孝经》定型了中华民族的孝道观,所建构的三大内在逻辑论证,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

  • 《左传》论赞及其褒贬功能探析

    作者:杨振兰; 王世昌 刊期:2018年第02期

    《左传》“君子日”开中国史籍论赞传统之先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左传》论赞条条皆含褒贬,以褒贬为主要功能,其褒贬功能主要体现在臧否人物上。褒贬的目的在于宣扬儒家价值观念,具体反映于褒贬标准。《左传》论赞的褒贬标准集中在道德善恶和政治得失两个方面。道德善恶方面所反映出的价值体系可以概括为:崇礼尚义,仁...

  • “四玄”:章太炎的“新经学”构想

    作者:黄燕强 刊期:2018年第02期

    经典是民族语言、文化与思想的象征性符号。中国古代的经典系统每隔数百年就会发生一次重建运动,如从五经到七经、九经、十三经的演变,又如清代段玉裁的“二十一经”、沈涛的“十经”、刘恭冕的“二十一经”和龚自珍的“六艺之配”等。晚清章太炎也通过回归原典的方式,以《周易》、《论语》、《老子》和《庄子》建构了“四玄”经典系统,并为...

  • 唐令复原所据史料检证——以《大唐开元礼》为中心

    作者:赵晶 刊期:2018年第02期

    《大唐开元礼》是复原唐令所依据的最基本的文献之一。当它的记载与其他文献存在差异时,首先应当综核《开元礼》的不同版本,由此确定这一记载本身是否存在讹误或缺省;其次则需考虑《开元礼》所载制度并非仅限于开元七年的立法,还融入了开元二十年成书之前的新制,而且《开元礼》的《序例》与五礼仪注对于新制的吸收并不同步,同书的两个部分...

  • 史“义”考略——试论中国古代史学中“史义”概念的流传及表现

    作者:廉敏 刊期:2018年第02期

    “史义”是中国古代史学用以表达历史思想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初次提出《春秋》有“义”;汉代史学援借《春秋》之义,但又各具“旨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春秋》之“义”遇冷,史义另辟蹊径;隋唐时期,主要是对盛衰兴亡进行总结,后来则要求重建《春秋》之“义”;宋元明时期的主流是以“理”审视历代史义;清代在史...

  • 儒家相关六种人性论的内在联系——以《论语》中孔子对人性的论述为问题意识

    作者:李细成 刊期:2018年第02期

    由于对《论语》中孔子有关人性的论述理解不同,在历代相关学者的阐释与发挥中,主要产生了六种人性论:盂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朴论”,韩非子的“性私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王充、韩愈的“性三品论”,张载、程颐、朱熹等人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论”。六种人性论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内在联系:孟子的“性善论”可谓“论性不论气,...

  • 论社会儒学的三重向度——兼与杜维明对话

    作者:谢晓东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时间上来看,社会儒学既是一种现代的儒学形态,也是一种未来的儒学形态;从空间上来看,社会儒学是以全球社会作为存在与发展场城的儒学形态。就后者而言,社会儒学与杜维明关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目标是走向全球的判断形成了某种对话。不仅如此,就本质向度而言,杜维明的理路暗合于笔者所提出的“社会儒学”概念,即:社会儒学是一种关于儒学...

  • Abstracts

    刊期:2018年第02期

  • 郭延礼教授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郭延礼教授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作者:周洋; 李俟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近代文学研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早在20世纪前半期,就先后有鲁迅、胡适等前辈学者开始关注近代文学,但近代文学真正形成一个学科并出现研究的繁荣局面,则是在1980至1990年代。郭延礼先生的近代文学研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尽管“”前夕曾被下放农村中学十五年,他仍旧凭借此前在山东大学学习和工作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