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37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西部大开发论坛、地方经济建设、地方文化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9-5128
国内刊号:61-1372/G4
全年订价:¥ 379.2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5
复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3796
总被引量:4543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6.1629
立即指数:0.0197
期刊他引率:0.8484
平均引文率:7.6675
  • 论汉文帝对时局的把握与政治改革

    作者:张大可 刊期:2014年第22期

    初登皇位的汉文帝,外柔内刚,掌控军权,朝内无权臣;使南越归属汉朝,对匈奴积极备战却高挂免战牌;关注民生,节俭无为,奠定了强国梦的坚实根基;朝议决策,不独断专行,创立了举贤良制度,无愧仁君之称.他对时局的把握与政治改革,使一个从战乱废墟中新创的国家进入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 论破釜沉舟的三重教育意义

    作者:崔岩 刊期:2014年第22期

    破釜沉舟是人们经久传诵的史记故事,表现了楚军视死如归的勇猛,告诉人们要抱有一颗坚定的心去对待困难,不顾一切奋战到底.除此之外,破釜沉舟这一举动更强调了面对困难要有勇气、身临险境要做好准备、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这三者的重要性.这则故事无论是在面对困难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胯下之辱的教育意义

    作者:孔德顺 刊期:2014年第22期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胯下之辱”的故事对当今社会的人们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为人处世要坚忍不拔,遇到事情不慌乱,学会审时度势,待机而发,要有不计前嫌的大度;另一方面为人处世要有宽容之心,不强人所难,并且充满责任感,不麻木不仁.要注重对心性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

  • 《国语》八论--对《国语》一书的认识

    作者:可永雪 刊期:2014年第22期

    《国语》是司马迁写作《史记》重点依据的一部书,《国语》的史料素材,对《史记》具有史源性价值和意义,这种记言性典籍早出,表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思想、言论的传统,《国语》具有典型的“语”体模式,人物对话有保持“语”体性质的作用,把握并反映了那个时代思想与精神的真实面貌,其所记不止于“邦国成败,嘉言善语”.

  • 本刊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获三项荣誉

    刊期:2014年第22期

    近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公布了第五届评优活动结果,《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这也是本刊连续5次获得该项荣誉.本刊特色栏目“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连续设栏107期,累计发表文章326篇,继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之后,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我校期刊管理中心主任、本刊常务副主编王...

  • 平淡朴拙见真意精神贯注浩气行--简析汤谐《史记半解》

    作者:张瑞芳; 李淑芳 刊期:2014年第22期

    清代才子汤谐的《史记半解》,选取《史记》原文68 篇内容进行评注,是《史记》研究的重要选本之一.汤谐从探究行文笔法入手,既在细节处进行分析,又能依行文脉络来划分原文段落,语言妙趣横生,全书倾注其毕生研究所得,高瞻远瞩,是阅读与研究《史记》的重要参考资料.

  • 论《史记论文》的评点成就及其批评史意义

    作者:闫娜 刊期:2014年第22期

    《史记论文》初刻于康熙二十五年,是清代第一部《史记》评点专著.《史记论文》指出:《史记》叙事或有虚构成分,节奏多变;《史记》写人注重轶事生色,语言富有个性化,角度多变.《史记论文》的评点,突破了传统史学话语的桎梏,彰显了《史记》的文学意义;《史记论文》的评点,借鉴了金圣叹在小说和《史记》方面的评点成就,突破了明代《史记》评点以章...

  • 司马迁名、字的音义及相关问题

    作者:曾志雄 刊期:2014年第22期

    司马迁字子长,有关他的名、字的音义问题,历史上少人讨论,是司马迁研究史的一个盲点.利用古人名、字意义相关的原则及运用训诂资料,确定“长”字的读音为第三声,意即“滋长、生长”,与“迁”同属“变化”义项范畴,并由此探讨司马迁命名的历史含义和司马迁史学思想与这个名字的关系.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与司马迁的“天人之际”

    作者:杨婉婷 刊期:2014年第22期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天”言人事,为君权神授作出合理论证,为西汉王朝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古代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董仲舒有过“师生”之缘的司马迁,其“天人之际”的思想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着继承又创新的联系.其中,继承表现在“天”与政、“天”与命、“天”与象方面,创新表现在天象与人事、天...

  • 战场的骁将命运的弃儿--论《史记》中的章邯

    作者:王颖 刊期:2014年第22期

    章邯是秦末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率领骊山徒和奴产子组成的军队,一路奋勇前进,败周章,破陈涉,灭魏咎,杀项梁,巨鹿之围时筑甬道以飨王离军,进退维谷之时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拒关中以抵汉军.他的战功卓著且辉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太史公立一传记,纵观其生平经历,可谓是沉痛悲凉的悲剧人生.

  • 司马迁笔下的叔孙通--以《史记·叔孙通列传》为中心

    作者:李方擎 刊期:2014年第22期

    对于叔孙通这个历史人物,后世学者的评价历来存在分歧,如仅以道德判断去衡量,则未免偏颇.通过分析司马迁笔下叔孙通的性格,兼顾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可以发现其性格的缺陷和制礼的副作用,通过人性的角度也看到其为政的智慧和功劳.

  • 试论古都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

    作者:王建国; 陈正奇 刊期:2014年第22期

    西安,位列中国八大古都之首.由于它地处古代四关之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东南沿海湿润气候向西北内陆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因此,具有宜居的气候条件;河流众多,分布密集,水利资源丰富,使这里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生物种群多样丰富,地质地貌独特.正是由这些因素,构成了西安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为古代都城的选择和现代大型城...

  •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西安城门命名

    作者:李远航 刊期:2014年第22期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下的子系统及其中的一个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西安城墙从建立伊始至今已逾千年,尽管载体的功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诸多城门名称所蕴含的中国人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却丝毫没有改变,它依旧体现着华夏民族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认识.

  • 北朝关中地区“长安书体”的成因

    作者:王梦菡; 岳红记 刊期:2014年第22期

    北朝关中地区出土的造像碑比较多,且比较集中.造像题记书法形成的“长安书体”, 以“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有着隶书遗法,书风端正疏朗、纯厚优雅,简朴超逸之美”等特征在魏碑书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通过对民族关系、刻工、汉画像石的继承、多人合作的二次艺术等方面的分析,旨在说明“长安书体”的形成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融合和智...

  • 生态恶化对商於古道衰落的影响

    作者:王宗运; 刘敦俊 刊期:2014年第22期

    “商於古道”开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连接关中地区与江汉地区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武关道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和秦岭深山中繁忙的繁华商道.明清时期,受气候因素和地形的影响,以及高产耐旱作物在丹江上游地区的广泛种植让这-地区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此外,这一时期大量移民的迁入,传统的耕种方式,毫无生态意识的行为,最终让这里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