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676.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庄子·内篇·大宗师》层次再分析

    作者:郭懿鸾 刊期:2018年第16期

    《庄子·内篇·大宗师》层次复杂,学界迄无定论。本文对《大宗师》文本进行细化分析,认为其确有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庄子先对“天人观”“生死观”和“道”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阐释,而后结合“儒”“道”之辩深化“道”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提出“安命”的思想。

  • 韦庄的咏史怀古诗及其特征

    作者:刘秀芬 刊期:2018年第16期

    晚唐著名诗人韦庄的咏史怀古诗在当时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这类诗的创作与他的个人遭遇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的咏史怀古诗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或借人喻己,而且对仗工整,语言清丽,用典贴切,情感深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人间词话》中姜夔之“格”

    作者:齐放 刊期:2018年第16期

    姜夔是南宋词作名家,也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认为“有格调”的代表。王国维虽批评其词作“无意境”的弊病,但其“高格”却被反复强调并加以肯定。此处姜夔之“格”已不止于词作艺术的外在风貌,除了氛围上的清空、意趣上的骚雅外,更是词人高洁人格的投影,具有词格与人格的双重内涵。

  • 日暮征帆何处泊——解读唐诗中的夜泊文化

    作者:张宇 刊期:2018年第16期

    唐代士子热衷功名,远游成风,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江湖漂泊中度过了一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羁旅行吟之作,其中数量众多的夜泊诗不仅负载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而且记录了唐朝的风土人情、百姓日常。本文通过解构唐诗中的夜泊情结,分析夜泊诗中包蕴的重要意象,管窥唐人独特的宦游文化与情感体验。

  • 清词之接受与士人心态变化——以《乐府补题》为例

    作者:郭春媛 刊期:2018年第16期

    清词在《花间》、两宋词的轨迹上有所变化和突破,词所表现的领域逐渐加深。文人对词集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士人在世变中的心态变化。本文以《乐府补题》为例,从陈维崧与朱彝尊所写序文的不同,分析清词之接受与世变、士人心态之间的关系。

  • 陈琏《琴轩集》佚文辑存

    作者:李国栋 刊期:2018年第16期

    陈琏(1370—1454),字廷器,号琴轩,广州府东莞(今属广东)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举人,官至南京礼部左侍郎,其诗文主要收入三十卷本《琴轩集》之中。《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琴轩集》已对陈琏诗文进行辑佚,但仍有遗漏。作者在阅读、查找陈琏的有关资料时,新发现佚文4篇,今予以辑补。

  • 城市的徘徊者——汪曾祺早期作品中的众生平民相

    作者:王雪静 刊期:2018年第16期

    汪曾祺的早期作品中,有许多小说立足于底层人民生活,展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活动。在观看这个群体时,作者所展现的不是怜悯与同情,而是对所写人物投以关注的目光,发现他们身上某些容易被忽视的特质。这种关注是一种人道主义式的关注,感受着他们的悲与喜,平等地、忠实地记录着那个大多数群体的快乐与辛酸。

  • 西部生态小说中动物叙事的书写研究

    作者:王言 刊期:2018年第16期

    长久以来,中国文学中最主流的书写无疑是关于人的历史与社会的,我们对人类的事情谈论得太多,以至于那些对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的书写,并不占据文学的主流地位;即便有此类书写,也大多以为人类服务为宗旨,体现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本文从中国西部生态小说中动物叙事的视角出发,对其书写倾向进行三大类概括,对其意义与局限进行剖析,探讨在边缘化...

  • 叶灵凤小说《鸠绿媚》中的色彩运用

    作者:付兰梅; 朱思敏 刊期:2018年第16期

    叶灵凤短篇小说《鸠绿媚》中的色彩运用表现突出,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此重视不够。本文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解读《鸠绿媚》,采用文本细读法,通过对色彩运用的分析,体会色彩对衬托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进一步感受色彩运用在文本中产生的更新鲜的审美表达。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

    作者:卞银星; 黄真真 刊期:2018年第16期

    空间叙事是研究叙事文本的一个新兴理论。本文在法柯尼尔的心理空间和加布里尔·佐伦的地志空间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龙迪勇对叙事作品中空间的特征和性质的总结,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心理空间建构和地志空间功能,旨在认识理解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结构和特征。研究发现,小说中的心理空间在叙述者尼克的心理空间表征上采取了多重知觉感受交相糅合...

  • 从柏格森的绵延论看福斯特的联结观及其小说创作

    作者:孙艳艳 刊期:2018年第16期

    福斯特的“唯有联结”理念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核心,在他的作品中一直动态地显现着。本文使用柏格森的绵延论作为切入点,研读分析福斯特的小说创作及其在作品中不断流露的对于“联结观”的关注和强调。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剖析福斯特联结观的发展和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我们发掘一种全新的联结思想和自我认识途径,从而赋予“联结观”具有时代性的...

  • 父性的缺失——论《重生》中父亲的追寻

    作者:杨雪钰 刊期:2018年第16期

    英国女作家帕特·巴克的《重生》通过描述主人公里弗斯(Rivers)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爱丁堡克莱格洛克哈特(Craiglockhart)精神病院中的经历,突出反映了父性的缺失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影响。巴克独创了“链条式父亲”这一颇具意味的父亲形象,以“父亲”为主旨进一步论述扩充了西方追寻父亲的文学命题。本文着眼于分析父性缺席的影响,...

  • 超越卑微,迈向自由——浅谈弗瑞诺《野金银花》中的意象与意境之美

    作者:侯晓莉 刊期:2018年第16期

    菲利普·福瑞诺(1752—1832)是美国独立革命后最杰出的诗人。在独立战争期间,弗瑞诺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激情书写了很多具有革命性的篇章,获得了美国革命诗人的称号。弗瑞诺的几首自然诗多被国内不同版本的美国文学史教材引列,包括《野金银花》《卡地提颂》和《印第安人的墓地》。对这些自然诗,有研究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探讨其中蕴含的生...

  • 文学翻译中译者有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举隅——以沙博理英译《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翻译为例

    作者:林思思 刊期:2018年第16期

    《水浒传》一书中汇集的108位好汉因性格、外貌、身份等不同特点而获得了不同的绰号,对于这些人物绰号的英文翻译,不同的翻译版本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特点。本文从译介学中关于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理论出发,以译者有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具体阐述沙译《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并分析相关策略和方法,以期重新认识文学翻译的本质且进一步...

  • 浅议亦舒小说作品的翻译价值和适译性

    作者:张颖 刊期:2018年第16期

    亦舒作为20世纪畅销数十年的作家,其作品以身处其中的女性的生活形态和代际差别,呈现了20世纪后30年代香港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存的风貌。其作品语言简捷明快,风趣犀利,极具翻译价值和与译入语对接的适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