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96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后结构主义”语境下《山海经》等古文献研究的机遇和价值

    作者:陈美 刊期:2017年第31期

    自五四时期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无意识地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现当代文学领域。19世纪以来,西方理论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过程。在目前反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语境和意识形态下,中国古文献研究具有极佳的机遇。《山海经》为我们还原了中国文化起源的历史语境,丰富了文学理论中的人伦...

  • 《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形象探究

    作者:鄢予晨 刊期:2017年第31期

    本文主要基于《山海经》和《淮南子》两部书记载的共工神话对其作为神祇的特征进行梳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意在通过与其他几则神话在特征上的对比,对近代以来出现的共工神话具有"英雄性"和"悲壮美"等新解读方式进行辨析并指出其说法的不足之处。

  • 中国古代文体观范畴的形成

    作者:吕红光 刊期:2017年第31期

    中国古代文体观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先民在远古浑莽的人文活动中(人文行为整体),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在宏观上必然选择以"文"作为人类整体的存在形态(文学整体);文章作为文学之体的一个层面,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与文饰士人个体的需要中,必然会逐渐滑落为一个整体(文章整体)。文章作为整体的范畴在汉末魏晋以来的形成,经历了...

  • 李贽小说评论与顾恺之画论

    作者:刘明; 金良友 刊期:2017年第31期

    李贽在小说评论中提到顾恺之时表现出对其十分服膺,并直接或间接地引用顾恺之画论到小说批评之中,对小说批评理论进行探索,以促进之后小说批评的繁荣发展。

  • 试论现代小说中仆人形象的创作动因

    作者:吴晓艳 刊期:2017年第31期

    自新文化运动后,最敏感最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一代知识分子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人"。他们把视角延伸到普通大众百姓,尤其更加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仆人,创造了大量仆人形象,使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文学关注视角来看,目前仆人形象却是一个尚未被系统提及...

  • 谁是比尔?——解读《我爱比尔》中阿三的异国情结

    作者:翁燕 刊期:2017年第31期

    《我爱比尔》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文本,展现了某些女性在尖锐的冲突的生存环境中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异端挣扎。本文通过对"比尔"进行从浅层到深层的含义分析解读女主人公阿三的所谓"异国情结"。

  • 现代汉语“而”的基本性质及其分类

    作者:李雨桑 刊期:2017年第31期

    "而"是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连词,使用范围比较宽泛,功能用法相对复杂,它可以作为组合连词连接词、短语,也可以作为关联连词连接小句,从语义关系看,"而"可以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四种,同时状中之间的"而"已经标记化。

  • 严复中西文化会通研究——以严译《群学肄言》为透析视角

    作者:柴孙乐子; 韩江洪 刊期:2017年第31期

    本文以严译《群学肄言》为研究对象,考查严复对西方社会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融会贯通,主要表现在文体、换例、增译、评注等方面。本文通过细读群学肄言,探讨严复通过翻译会通策略,以西方社会学思想反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 浅谈喜剧形式中的“歧义型”幽默——以典型喜剧作品为例

    作者:王晨 刊期:2017年第31期

    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说话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运用歧义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喜剧形式给观众带来幽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何做到兼顾效果达成和符合规范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设计思路的严谨和巧妙并存显得尤为重要。

  • 索绪尔共时历时理论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发

    作者:王璐 刊期:2017年第31期

    索绪尔对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进行区分,明确了语言研究的真正对象,这是其对语言学做出的突出贡献。本文从对共时和历时理论提出的背景出发,辨析二者的关系,提出对该理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用的一些思考。

  • 《木兰诗》英译本译者主体性比较分析

    作者:付丽燕; 张新坡 刊期:2017年第31期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活动中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源文本进行再创作;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木兰诗》作为我国乐府诗歌的两大高峰"乐府双璧"之一,由于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不少中外翻译家都对其进行过译介。本文通过对《木兰诗》的许渊冲和W.A.P.Martin中西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译...

  • 戏剧英译中的结构转换——以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为例

    作者:付丹亚; 田亚亚 刊期:2017年第31期

    戏剧翻译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及语言之外的因素。本文以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为例,分析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中的结构转换在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英译中的应用,发现结构转换的应用既有利于译文的可演性与可读性,又有利于保持原文的地域特色...

  • 中国特色政治词汇英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作者:刘青 刊期:2017年第31期

    本文从归化和异化视角研究了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英译问题,以《中国日报》上时政板块中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例子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对这些例子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日报》中的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翻译以异化为主,作者进一步指出异化在今后也会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并建议政治外宣翻译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手...

  • 翻译伦理观下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作者:李静涵 刊期:2017年第31期

    翻译属于一种伦理交往活动,也是一种文化转向。从评判角度而言,翻译伦理可作为文化交流的良好契合点,目的在于达到交流限度,实现理解及交流。中国特色词汇沿袭民族文化与中国历史,对翻译伦理观下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以翻译伦理定义为出发点,详述了中国特色词汇内容,着重探讨了翻译伦理观下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 中级汉语写作教学中新手教师书面反馈调查

    作者:王秀芝 刊期:2017年第31期

    教师反馈一直以来都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增强写作教学效果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样本收集和数据分析了解中级汉语写作教学中新手教师的书面反馈现状,并结合留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态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1)大多数新手教师主要从语法、词汇、语篇等角度尽可能多地对留学生作文进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