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96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王渔洋的“神韵”论及“神韵”诗

    作者:巩艳丽 刊期:2017年第12期

    清初诗坛,王渔洋以其“神韵”论及“神韵”诗名噪一时,执吟坛牛耳者几五十年。王渔洋的诗以“沉着痛快为底,清幽淡远为表”。作者的感情借平淡的景物抒发出来,含蓄蕴藉。所谓“自然天成”,又有作者情感的参与。王渔洋的“神韵”论是不同于前人的有自己特色的“神韵”论,于平淡中见真性情。

  • 徐枕亚小说《玉梨魂》畅销原因浅析

    作者:何紫叶 刊期:2017年第12期

    徐枕亚的言情小说《玉梨魂》畅销一时,原因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其畅销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商业及广告业的发展;其三是当时出现了一批稳定的言情小说接受群体;其四是《玉梨魂》本身的魅力。

  • 在场的怪现状与缺席的乌托邦——从《第七天》看余华小说的反讽叙事及其新变

    作者:余玲 刊期:2017年第12期

    作为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的先锋作家余华新作《第七天》,以死观生,直逼生活,在绝望与温情的交织中,揭露底层小人物生之苦难。本文主要从“反讽”切入,解读余华新作的反讽叙事及突破。

  • 世俗与诗意的融合——池莉小说初探

    作者:丁俐丽 刊期:2017年第12期

    在“新写实”作家群中,池莉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世俗化,但是她的世俗化是独特的。池莉小说中描绘的是琐碎的、艰难的世俗,同时是包容的世俗,她在书写世俗的同时表达了富有诗意的人生追求。

  • 谈丁晨的底层叙事

    作者:甄芳 刊期:2017年第12期

    底层叙事已经成为文坛关注的热点,青年作家丁晨的小说创作如《包围》、《棋人》、《手》等亦可归入此列。边缘身份、生存焦虑、处世哲学和精神突围四方面构成了丁晨底层叙事的内核,显示了丁晨为个性化“表述底层”所做出的探索。

  • 平壤民间故事中的历史人物传说

    作者:刘竺岩 刊期:2017年第12期

    流传于朝鲜平壤的民间故事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说。这些传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平壤地区的古代将领。在流传过程中,这些传说对历史人物的事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构和加工,其中涉及卵生神话母题、对英雄人物的美化等,还包含将历史人物的事迹移植到传说故事中的情况。这些人物传说丰富了平壤民间故事的内容和题材,体现了古代平壤人民对爱国英雄的...

  • 《道德经》英语翻译的文化对比研究——以S.Mitchell译本、林语堂译本及杨鹏译本为例

    作者:季之楠; 罗媛 刊期:2017年第12期

    《道德经》本身蕴含高深哲学理念,吸引无数东西方学者不断对其做出新的阐释。当代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访问学者杨鹏先生2016年于美国出版英译本Dao De Jing,在文化翻译的大背景下,赋予《道德经》新的文化内涵。以往《道德经》英译对比研究多集中在译介历史及其发展过程,或借翻译理论探讨译本翻译技巧策略。本文以杨鹏翻译的Dao De Ji...

  • 许渊冲“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孔萌哲; 李明秋 刊期:2017年第12期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意美”、“音美”和“形美”这三个要素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本文以许渊冲的古典诗词的译作为例,具体分析“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三美”翻译理论的实践价值。

  • 《方言》中的“知”与“晓”

    作者:陈红 刊期:2017年第12期

    扬雄《方言》书中“知”有智慧、病愈、聪慧的含义,“晓”有智慧、明快、天明的含义,二者皆可表示“知道”。本文主要讨论“知”、“晓”和后来凝固成词的“知晓”在古籍文献中表示“知道”含义的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情况。

  • 汉语学习者学习副词“却”和“倒”的偏误分析

    作者:刘莉 刊期:2017年第12期

    汉语副词中的“却”和“倒”由于在语法意义和用法上具有相似之处和细微差别,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学习难点。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副词“却”和“倒”产生的偏误类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 古代头衣常用字“帽、冠、巾”的演变研究

    作者:牛佳鑫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中国素有“衣冠王朝”的美称,头衣作为传统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从冠冕堂皇、衣冠楚楚等词语中可见一斑。本文以《说文解字》中头巾语义场中的“帽”“冠”“巾”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字形演变过程、语义变化及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意蕴。

  • 古代女子发髻流变探究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付凡 刊期:2017年第12期

    古往今来,中国女性的发髻有着精彩纷呈的变化。这些美丽发髻及其奇妙的演变过程,诠释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女性美,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不仅如此,对于当今尤其是新时期的女大学生,树立理性、睿智的审美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据此,从古代文学切入,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基点,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研究重点,各选取一例,分析其中的女...

  • 安徽来安南部方言疑问语气词浅探

    作者:唐国栋; 胡德明 刊期:2017年第12期

    作者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对母语——安徽省来安县南部圩区方言(下文简称为“来安南部方言”)的疑问语气词进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普通话及其他江淮方言进行共时比较分析,从而总结来安南部方言乃至江淮官话在疑问语气词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及基本规律。

  • 事物谜的语义构成及其现实价值

    作者:刘红 刊期:2017年第12期

    目前对谜语的研究多集中于文义谜,特别是字谜,而关于事物谜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从语义学角度。本文试图发掘出事物谜的语义构成特点,并对其承载的现实价值与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 关于“散文研究”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以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作者:蒋玉兰 刊期:2017年第12期

    “散文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文重在探讨散文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即授受法、自主学习法和课堂讨论法,并以教学实践分析其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