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96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五代南楚文考略

    作者:张雯 刊期:2016年第14期

    五代时期,南楚文人存世文章较少,以碑铭和奏议文为主,间杂疏、赋。从这少部分存世文章中,亦能窥得南楚文学的情状,对研究南楚历史同样有重要意义。

  • 清代狭邪小说的历史由来

    作者:肖榕桔 刊期:2016年第14期

    "狭邪",原指弯弯曲曲的小巷,由于古时妓女的居住地大都是狭窄又曲折的小巷,后来专门用"狭邪"代指妓女的处所。鲁迅先生最早在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为其命名,从而自成一类小说派别。近年来,随着狭邪小说研究的兴盛,狭邪小说兴起的成因也成为学界所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母题文学为视角,从小说内容、情节模式等方面探讨清代狭邪小说的历史...

  • 摭谈古诗文中的燕子

    作者:郑琼 刊期:2016年第14期

    燕子是中国古诗文中常见的文学意象,与传统文学有诸多联系。系统梳理古诗文的有关燕子的描写、论述和评价,有一定的认知意义、审美价值和欣赏功能,所举材料的描写均体现出燕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象征意义。

  • 淡淡的哀愁,凄婉的《伤逝》——浅析《伤逝》中的爱情与婚姻

    作者:刘鹏; 全少丽 刊期:2016年第14期

    《伤逝》中所描写的爱情与婚姻的问题一直被反复讨论、分析。子君与涓生伴随着超脱世俗、轰轰烈烈的爱情走入婚姻的殿堂,最终却落得个香消玉殒、肝肠寸断的结局。一是因为子君和涓生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持,对婚姻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中逐渐破灭。二是因为平淡的婚姻生活冲逝了浪漫的爱情童话,二人始终没能将最初轰轰烈烈的爱情调整为婚姻中平...

  • 史铁生《爱情的命运》中对“爱情”的解读

    作者:王树君 刊期:2016年第14期

    《爱情的命运》是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本文主要抓住他这篇小说中"爱情"这一话题,通过对爱情形式的分类,尝试定位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形式,并结合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情节,力图寻找分析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这一爱情形式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 三毛为什么自杀了——一个女作家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作者:苏林阳 刊期:2016年第14期

    本文以自杀女作家三毛为个案,从心理传记学角度分析自杀原因,结果表明三毛自杀与其在家中不受重视、童年痛苦经历、感情屡屡受挫和自我实现受阻等因素有关。

  • 韩式风格与历史局限——韩寒小说批判

    作者:金潇; 许亚云 刊期:2016年第14期

    作为首位出现于大众视线中的"80后"作家,韩寒的小说深受关注。一方面他的作品风格突出,语言犀利幽默,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讽刺,极具辨识度。另一方面作品依旧与经典文学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围绕韩寒小说的创作风格分析与历史局限批判展开论述。

  • 解读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作者:张涵 刊期:2016年第14期

    本文通过解读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分析"父亲"这一文化原型是如何在小说环境中"被反抗"的,就"被反抗的父亲"进行审视与反思,展示父亲形象的独特审美意义与文化意义。

  • 双重流浪:《少年维特的烦恼》母题探析

    作者:陆烨 刊期:2016年第14期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18世纪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出版后掀起一股"维特热",也给我们留下诸多思考。研究者们多从维特的爱情与社会悲剧、作品狂飙突进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作品间比较等角度进行解读,较少关注到文本隐含的流浪母题。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维特在生活和精神上的两种流浪形式及意义,进一步阐释其流浪的普遍性意义,进...

  • 简论“回归荒野”的生态批评解读

    作者:陈靖怡 刊期:2016年第14期

    荒野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体现了自然万物协同进化的动态平衡。荒野的生态智慧为处于生态危机困境的人类提供了一线绿色的生机,回归荒野成了维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回归荒野不是回归荒野的生活状态和回归荒野的价值,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回归,一种生态价值观念的回归。

  • 《推销员之死》中的男性主体形象塑造

    作者:陆海霞 刊期:2016年第14期

    剧作家阿瑟·米勒是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三大剧作家之一,其佳作《推销员之死》于1949年面世,被认为是现代美国戏剧的精髓。剧本毫无例外地以男性角色为中心,是一个表现男性世界的文本。在对男性形象塑造的同时,深深打上了父权意识的烙印。他们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主体",是父权意识的固化者,是历史创造的参与者和男性至上主义的厉行者。

  • 广告语言的创新变异与常规选择

    作者:管琰琰 刊期:2016年第14期

    广告语言的运用是广告创作者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变异是广告语言中运用最活跃的一种语言形式。而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的常规选择则成为一种互补形式,在某种广告类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语用意义。创新变异与常规选择,在广告语言运用中相得益彰,只有恰当地使用才能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广告的最终诉求。

  • 初中级泰国留学生习得副词“就”偏误分析

    作者:杨芳 刊期:2016年第14期

    副词"就"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副词教学中,不少初中级泰国汉语学习者都觉得副词不难却常会出错。本文的语料均从泰国学生平时的课堂训练、课后习作中收集,并进行归纳分析,归纳出常见的泰国留学生使用"就"的几种偏误类型,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 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

    作者:洪长宇 刊期:2016年第14期

    随着人类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日益频繁,这些因素促成了跨文化交际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课题。交际中一方的外语水平不佳,交际者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以及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等因素都可以致使一种新的现象出现,即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本文从《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中的语料入手,分析了语...

  • 多元智能理论与汉语教学

    作者:牛庆 刊期:2016年第14期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中的学习者被视为拥有不同学习方式、偏好或智能的个体,应该发展教育来适应这种独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与汉语教学在普通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结合有很多可能,在不同教学情境中该理论都能得到运用,并设计了针对八种智能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