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96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辛派词人李曾伯寿词思想研究

    作者:祝肖超 沈霞 刊期:2013年第19期

    李曾伯是南宋文武兼备的名臣,其自寿词相比于他寿词更有价值,其中渗透着隐逸与报国的矛盾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寿词受辛派词人辛弃疾的影响,但相比而言,李曾伯寿词以归隐和爱国矛盾心境作为其寿词的思想核心.辛弃疾寿词则凭借豪放的抗金复国的爱国风气而光彩夺目。

  •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对女性解放的理性审视

    作者:程振兴 刊期:2013年第19期

    在2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中,萧红以独特鲜明的文体风格和描写女性意识的深入成熟而独树一帜。对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大多是从性别这一独特角度和其对国民性批判主题的继承上进行探讨和分析.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运用女性解放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萧红在女性解放问题上的理性审视。

  • 《白鹿原》中的人物命运与历史反思

    作者:李爱华 刊期:2013年第19期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陈忠实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奠基之作,它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白鹿原》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史诗,蕴涵丰厚的文化信息。它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当代同类作品的局限,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伸拓。作者力求站在一个超越的立场,...

  • 两条不同的路——柏拉图与华兹华斯眼中的诗

    作者:徐静 刊期:2013年第19期

    本文通过比较柏拉图和华兹华斯两人不同的诗的起源说(即模仿说与表现说),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即柏拉图更注重神性在诗中的反映即诗的救赎性,华兹华斯更在意诗中表现的人性因素和他所归属的自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以来审美派对诗审美性的强调。

  • 浅论阿尔贝·加缪的荒诞哲学——以《局外人》为例

    作者:王文俊 刊期:2013年第19期

    加缪的荒诞哲学深入到了其每部作品之中,《局外人》作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故事的展开和叙述阐释了加缪的荒诞道德观。本文以《局外人》为例探索加缪荒诞哲学的本质及其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追求的解决荒诞的方法。

  • 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传记中的应用——以茨威格传记作品为例探讨

    作者:江婧 刊期:2013年第19期

    作为一名传记大师,斯蒂芬·茨威格在创作方法上可谓是自成一家,将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近乎完美。精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茨威格,将心理学知识融入了艺术创作,在忠实于历史的基础上,将人物性格刻画到了极致。他塑造的形象各个鲜活丰满,不仅真实描绘了他们的生平经历,而且向读者展示了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以《玛丽·安...

  • 《无名的裘德》中母亲形象的缺失

    作者:王明娥 刊期:2013年第19期

    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之中有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没有母亲,并且一直在哈下占有重要位置的田园自然母亲在这部作品中也被忽视。人类个体的母亲形象及整个人类的母亲形象田园自然的双重缺失侧面体现了哈代创作后期的悲观主义色彩。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语言特色分析

    作者:王芬芬 刊期:2013年第19期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塑造了一个有个性的青年形象,并且赋予他特立独行的语言。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也是极具代表性的。首先,表现在语言粗俗。张口闭口都是脏话,全书到处可见不文明用语。其次,大量使用俚语。不分场合,重复使用俚语是霍尔顿语言的一大特色。最后,语言反正统性。霍尔顿的语言语法...

  • 论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中“天地”的译介

    作者:孙芳 肖志兵 刊期:2013年第19期

    《道德经》英译涉及核心概念的转换,研究“天地”一词的翻译,弄清楚“天”“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亚瑟·韦利虽然想竭力摆脱前人译作的束缚,试着开创一个《道德经》英译的新局面,也就是“语文学性质的”翻译。但是他对中国思想的索隐还是过于理想化,因而他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仍然具有局限性。

  • 《问俗录》中精神信仰类民俗语汇探析

    作者:张亚红 刊期:2013年第19期

    《问俗录》一书记载了陈盛韶主宰过的四县两厅的民情风俗,主要涉及一些民风民俗及作者的管理方法与经验.保存了许多生动而翔实的史料,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当时当地百姓的民间信仰习俗方面入手.探析与之密切相关的民俗语汇。

  • 《穆斯林的葬礼》的文学语用解读——第12章的言外行为分析

    作者:产伟华 刊期:2013年第19期

    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也是文学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中国现代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质朴的对话,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力量,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提高对文学作品尤其对浪漫主义小说的欣赏水平。本文认为阐述类、表达类和指令类语言更能帮助作者表达文章主旨。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被××”

    作者:魏利霞 刊期:2013年第19期

    “被××”是一种突破常规语言用法的现象,随着其使用领域的扩大,相应地也新增了一些特点。由于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善于凸显各个空间之间的冲突,因此有效地阐释了这一点。另外,随着“被××”不断向人们日常生活的挺进,“被”词缀化的趋势大大增强。

  • 派生状态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语用特征

    作者:沈丽娜 刊期:2013年第19期

    本文探论的是形容词中特殊的一类——派生状态形容词。继分析了分类及认知意义后,作者着重探讨了它的语法特征及语用特征,在综合归纳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总结了一些规律,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

    作者:黄曼 刊期:2013年第19期

    提喻是众多设喻修辞手段中的一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英汉词汇中的提喻习语进行了研究,并辅以实际英汉语料进行对比说明。

  • 论古典文学科研能力的培育

    作者:马珏玶 刊期:2013年第19期

    古典文学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由于时间跨度非常大、内容繁多,如何培养本科生具有初步的研究古典文学的兴趣和能力,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考察考核等传统途径必须重视,但是具体的运作手段和培育模式必须革新,方可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