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676.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中国文人的情结研究

    作者:顾云芳 刊期:2010年第10期

    中国古代文人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心理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感习惯、审美习惯及价值取向等。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不仅在古代文人身上有经常的表现,而且在现代文人身上得到了继承。本文作者把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概括为中国文人的五种情结,即漂泊情结、归隐情结、诗酒情结、乡土情结和悲秋情结。

  •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

    作者:石碧兰 刊期:2010年第10期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处,因此一直受到后人的追捧。比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在创作年代、作者、写作手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以及六朝和盛唐时期等中国其他朝代的文学现象。

  • 魏晋名士言行的精神内蕴之探析

    作者:王丽丽 刊期:2010年第10期

    在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魏晋名士更是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让历代文人效仿、推崇。文章主要通过对魏晋名士言行的探析,从三个方面——避世远祸、儒与道的调和、个体的自觉。揭示了魏晋名士言行背后的精神内蕴。

  • 浅析向、郭《逍遥义》与支遁《逍遥论》

    作者:沈邦兵 刊期:2010年第10期

    本文探讨了向秀、郭象《逍遥义》与支遁《逍遥论》的思想理论和影响,指出后者正是两晋时期佛玄交融的一个重要标志。

  • 刘勰情志观之辨及其在自身赋论中的表现

    作者:阮慧钰 刊期:2010年第10期

    情志观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历代批评家对情与志的异同作过诸多分析。本文作者从情、志在《文心雕龙》中的使用语境来辨析刘勰之情志观,并且由此尝试阐述刘勰之情志观在其赋学理论中的表现。

  • 试论李商隐在晚唐诗坛的地位

    作者:刘卫平 刊期:2010年第10期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抒情诗人。在晚唐诗歌创作的各个流派中,“温李”一派为大宗,其内部以温庭筠和李商隐为正宗。而李商隐又不限于这一派的正宗,他综合了前人丰富的艺术成果.融汇铸合成自己独特的情深词婉和风格.他的成就和影响超越了“温李”诗派的范围,达到了晚唐诗坛的高峰。

  • 从礼貌原则看《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

    作者:狄潜 刊期:2010年第10期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来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以期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特色。

  • 《章太炎全集》佚文补遗及其他

    作者:卢璐璐 王思豪 刊期:2010年第10期

    《章太炎全集》出版十余年来,学界幸飨。近来偶得太炎《全集》佚文《桂之华轩诗文序》,此文价值有:一是可以看出太炎对清代文坛的一些评介;二是可以纠正《清史稿》记载上的一些错误与不当之处。本文作者就此展开论述。

  • 复杂的人性,矛盾的化身——《雷雨》周朴园形象再认识

    作者:严盈 刊期:2010年第10期

    周朴园复杂的人性糅杂了资本主义式的极端自私、凶残冷酷及狡诈贪婪和封建主义的吃人道德礼教,但却也不乏一些尚存的人性和真实情感,这样的矛盾心理和性格。在当时是具有典型性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造成的。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作品能够揭示人物复杂性格,并揭露社会的根本原因和手法。

  • “诗歌合为事而做”——从两次诗歌运动看诗歌与社会的关系

    作者:苏静 刊期:2010年第10期

    本文通过比较“天安门诗歌”运动和“地震诗歌”运动在自发性、民间性、主题和诗歌成就上的相同点,说明诗歌在表现社会人生上的重要作用。

  • 从《潮汕赋》看新时期文学使命的变迁

    作者:关玉红 许立 刊期:2010年第10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日益边缘化,文学的发展日趋艰难,究其因。文学使命的缺乏是因中重要的因素。本文以《潮汕赋》为例,分析了其作品中孕含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指出新时期文学使命变迁的意义.认为文学使命变迁要健康发展,必须发挥社会各界及文学团体和文学家的力量,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需求。

  • 《荒原》:人类世界的拯救

    作者:李怡 陈晓兰 刊期:2010年第10期

    《荒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的代表作,描绘了世界的虚无和荒诞。艾略特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命运,将目光投向了宗教,希望用宗教的方式拯救世界。本文从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角度探讨《荒原》的人类意识的深层内涵。

  • 自然的颂歌,心灵的乐曲——《孤独的割麦女》和《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瑞 刊期:2010年第10期

    《孤独的割麦女》和《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姆·华兹华斯最负盛名的两首诗歌。这两首诗歌都是作者创作理念的再现。但是由于其选词的不同.这两首诗歌意境和感情基调完全不同。一个有淡淡的欣喜,一个却忧伤凄凉。而或许正是这种感情基调的变化.表明华兹华斯对工业文明之于自然破坏的更深的担忧。本文通过对这两...

  • 浪漫主义·生态意识·环境——《小镇风光》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解读

    作者:李仙琼 刊期:2010年第10期

    《小镇风光》是当代美国杰出剧作家桑顿·怀尔德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者通过描写小城静谧清新的生活,谱写了一首赞美人生的田园抒情诗。本文通过对剧作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分析.认为浪漫主义情怀与生态意识萌芽在剧作中均有所体现。

  • 《我是一个傻瓜》第一人称叙事的优势

    作者:陈欣 刊期:2010年第10期

    本文关注的是关于舍伍德·安德森的成长小说《我是一个傻瓜》的视角问题。通过仔细研究这个小说,以及对相关材料的阅读,作者在该小说中发现三个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优势。通过第一人称,这部小说读来更自然、可信和发人深省;恰恰是第一人称的叙事给叙述者创造了一个机会.使其可以非常清楚生动地叙述他的成长过程;通过第一人称叙事.使作者、小...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编:210097。